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基于大规模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测查了英、日、韩三国学习者使用"提高""改善"的混淆情况。从词语混淆的母语背景分布、混淆词对的误用方向和词语混淆的具体表现三个方面,对不同国别学习者"提高""改善"的混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探析了词语混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词由于误解误用也会产生新义,这是词义演变的一种方式。《庄子》成语的语义演变,有一部分是由于误解误用而导致的,具体致误因素包括:受儒家思想影响、语境误推、受俗常思维影响、误解关键字词、凸显字面意义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比分析了achieve和gain,arise和emerge两组近义动词在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和英语国家语料库中的搭配特征和语义韵的异同,探讨了4个动词在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中的异常搭配和原因。结果发现:相比本族语者,中国学生过度使用achieve和gain,过少使用arise和emerge; gain的宾语搭配词比achieve丰富,但两者的宾语搭配词均不如本族语者丰富和具体,没有消极语义韵; arise和emerge的主语搭配词和语义韵单一,而且被误用为及物动词;中国学生混淆了两组近义动词的部分搭配和形似词的用法。错误原因主要是母语干扰、过度概括和忽略上下文。文章最后提出了英语近义词辨析和教学可采用词块和语料库驱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语义干扰、语音干扰、重新分析、语境误推等原因产生的对词语的误解误用,会促发词义的演变。有些错误的意义会固定下来,被一个语言团体接受。误解误用义亦为正常的语义演变结果,在教学中应持着"习性原则为主,理性原则为辅"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5.
多义词是汉语二语者学习的一个难点和重点。通过统计分析汉语二语者多义动词"打"的各义项的使用频率,并与汉语母语者"打"义项使用频率进行对比。发现汉语二语者在使用多义动词"打"时产生的偏误集中在与他词的混淆上,具体分为该用其他词而误用"打"和该用"打"而误用其他词两类,偏误原因有母语搭配关系负迁移、错误类推、辨别不清"打"与同义词的异同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中高级46名韩国汉语学习者在汉语阅读中使用的词义猜测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语境策略、语素策略、母语策略、认知策略使用最为频繁,尤其是语境策略,利用大语境猜词对学习者的二语水平要求较高;韩国留学生不能准确辨析构词语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主次地位;特殊母语背景造成的母语迁移现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是……的"句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是误加、误用、遗漏。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简单类推等。  相似文献   

8.
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是……的"句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是误加、误用、遗漏。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简单类推等。  相似文献   

9.
各阶段的二语学习者区别于操母语者的一大特征就是,二语学习者在某些词的使用频率上要远超操母语者,反之亦然.这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运用的质量.对于动词超用的原因研究能有效反映出学习者中间语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以动名搭配为切入口,基于中国学习者和操母语者语料库的对比研究揭示了操母语者脱离语境学习词汇,母语影响及同义词混淆是我国二语学习者动词的超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印度尼西亚学生在汉语习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经常会在词法和句法的使用上产生偏误。否定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学生经常混淆印尼语和汉语中否定词的用法。本文通过汉语中的否定词"不""没""别"和印尼语中的否定词"tidak、bukan、jangan、belum"的对比研究,找出印尼学生使用否定词产生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介语语料库考察了印尼学生使用离合词的偏误及其原因。我们发现汉语中大多数离合词的意义在印尼语中是用单纯词表示的。受母语的影响,低年级汉语水平的学生在学习离合词时,往往把离合词当作一个整体来使用,出现了“该离不离”的偏误;而高年级的学生又常把“离”的规则泛化,把一些不能分开使用的复合词当作离合词使用,从而出现“该合不合”的现象。此外,教材编写时的生词对译法也是部分原因。本文还讨论了针对印尼学生的离合词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以200余篇韩国高年级大学生汉语作文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定量法,研究其固定词语使用的语法、语义、语用三种错误类型。语法:否定词混用、语法结构错误、语法成份搭配错误和缺少虚词系连词;语义:理解错误、译文(现汉或韩语)替代、表义重复和义近字词混用;语用:音同或形近字混用、修辞错误、添字或少字、生造固定词语、语用范畴用错、使用固定词语不当、使用固定词语缺乏其他成份铺垫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汉语网络流行词中大量涌现了日源词,本文试图从类推、概念隐喻和转喻、概念整合三方面对汉语网络流行词中日源词的认知机制进行浅析,并对日源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介语语料库从词汇语义的角度对印尼学生使用动词出现的语义偏误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同义词、多义词、易混淆词、汉语词法错误类推4种语义偏误类型并分别探讨了其偏误原因,希望能为印尼的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日语的拟声词、拟态词是日本人根据日语的语音特点创造出来的,在其产生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心理习惯、文化传统的重大影响。它数量庞大,出现频率高,报纸杂志上随处可见,广播电视节目里不绝于耳。但是汉语中拟声、拟态词却并不是特别发达,所以对于学习日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拟声、拟态词无疑是他们学习的一大难题。基于此,本文拟从日语母音、子音的象征效果和清浊音的对立两方面总结、分析拟声、拟态词的发音和表达效果之间的一些规律,希望对日语学习者在拟声、拟态词学习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以非英语专业一年级50名学生在词汇自由联想测试中所写出的词汇为语料,研究对比了英汉两组受试对10个高频词的语义联想过程。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词汇知识在心理词库中的存储方式和提取路径上是一致的,但前者的词汇知识在广度和深度层面还亟待提升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研究考察了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的汉语声调知觉,发现:零起点的韩国和日本留学生的知觉是连续性的,泰国留学生则表现出一定的范畴化特征,但和汉语母语者的知觉模式并不一致;初级水平的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表现出和汉语母语者一致的知觉模式,但在范畴化程度上和母语者存在差别;初级水平的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在知觉的范畴化程度上不存在差别。结果表明零起点学习者汉语声调的范畴化知觉受到母语经验的影响,但音高重音和声调语言的母语经验对声调范畴化知觉能力的发展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印尼、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元音韵母的发音情况作了分析。印尼留学生的发音偏误主要来自印尼语的负迁移影响,而韩国留学生的偏误主要表现为发音不到位。两国留学生汉语单元音的发音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i、u、l 的舌位偏低,u的舌位偏前,l的舌位偏低偏后等。中介语元音往往具有“趋中”倾向。  相似文献   

19.
研究关注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的选词错误情况,研究者从“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中选取了两组不同水平学习者的语料进行比较调查。参考James(1998)对词汇错误的分类,研究者把语料中的选词错误分为7类:误用形近词、误用固定搭配、从母语直译、凭空造词、误用近义词、错误理解词的指示义和具体语境选词不当。通过分析数据,研究者发现了两组不同水平学习者在选词错误方面的一些特点和差异,并且有针对性地对英语词汇教学和写作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图-词干扰实验和掩蔽启动实验,通过考察不同语义相关性对英语二语词汇理解的影响,研究中国英语二语学习者语言理解中的词汇选择机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二语学习者在语言理解中选择有独特的词汇选择机制——竞争干扰模型:竞争产生干扰,同一范畴词竞争产生的干扰效应大于非同一范畴词,同一范畴内不同语义相关程度的词竞争产生的干扰会根据语义相关性不同而变化,不同范畴词之间的相互竞争干扰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