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依据西方第二语言获得理论和华人身份认同理论,对来华学习汉语和东南亚华裔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基于华人身份认同和对中华化的认同而产生的学习动机是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对华裔学生来说,学习汉语的过程就是对中华化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新疆高校华裔留学生的群体特征从生源特点、语言背景、汉语现状、认同意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新疆高校华裔留学生:来源地、族属与新疆关联;均具有双语或多语背景;汉语水平的差异性明显;对居住国及祖籍地的"双重"认同;在此基础上对新疆的华文教育提出了以下策略:以汉语言学习为载体,以中华文化认同为目标;以情感培养为理念,消除误解和隔阂;精心打造新疆华文教育,使之间接服务于祖国边疆稳定。  相似文献   

3.
由于文化背景的影响,东南亚华裔学生在学习华文时表现出了独特的群体特征。他们虽然已经是异国国籍,却仍然有着很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认为自己是华人就应该学习汉语。文化背景影响着华裔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影响了华裔学生学习华文的学习动机、态度等特征。因此文化认同是东南亚华裔学生与非华裔学生学习华文时差异的核心。可以通过建设更有利的语言文化背景,加强华裔学生的文化认同,促进国外华文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盛继艳在《华裔学生汉语习得研究的现状与思考》中指出:目前专门针对华裔学生汉语习得研究大体可分为两条主线:一是关于华裔学生自身特点的研究,具体包括华裔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汉语学习环境、语言背景、文化背景、文化适应性、语言与文化的认同、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的优劣势等方面的研究;另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MeeuwisBlomaaert(1998)所提出的"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monolectal view),通过一项实证调查来考察马来西亚的罗惹华语。在这一视角下,说话者使用的语码混用变体不是两种规范语码的混合,而是一种独立的语码。同时,使用这种语码的说话人不一定是双语或多语者(bi/multilingual)。通过针对马来西亚吉隆坡华裔青年日常华语口语(罗惹华语)所做的问卷调查,本文发现当地华人不一定掌握罗惹华语里所混用的所有语言;同时,罗惹华语是当地华语母语者日常生活中默认及无标记的语码选择,也是最自然的语言状态。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国家在国际上的综合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使汉语在国际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汉语的学习也就具有着一定的必要性。语言并非人们与生俱来即能够对此形成正确认识,而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连同环境出于交流的目的而形成的产物,一旦语言形成,则成为关乎着个人和民族情感的灵魂。近年来,华裔学生越来越多,受到语言环境的变迁影响作用,华裔学生对于中文的学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困难,而华裔学生学不好中文,则将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以此为出发点,对华裔学生中文学习的困境做简要分析,并提出提高华裔学生中文教育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加坡华语教学经验与模式为基础,探索在多语环境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挑战与机遇。从种族结构与官方语言政策、“英语为主、华语为辅”的双语教育体制、变动中的华族社会,综述新加坡语言景观;从华族华语学习者类型、中小学华语教学的中国情结,分析新加坡华语教学界面对的问题;从职前与在职课程设计,阐述新加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师资培训的课程设置;描述新加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现状;从国际汉语教研重镇与国际汉语语言服务业中心,探讨如何打造新加坡为国际汉语中转站。  相似文献   

8.
潘慧婷 《学语文》2014,(1):63-64
一、引言盛继艳在《华裔学生汉语习得研究的现状与思考》中指出:目前专门针对华裔学生汉语习得研究大体可分为两条主线:一是关于华裔学生自身特点的研究,具体包括华裔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汉语学习环境、语言背景、文化背景、文化适应性、语言与文化的认同、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的优劣势等方面的研究;另一条主线是关于华裔学生习得汉语本身的研究,具体内容涉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用及语言技能等方面(《语言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根据汉语与学习者的文化关系和语言习得顺序,本文把汉语教学分为五类,并从影响汉语生命力和学习者对汉语的需求程度等方面,考察了这五类的重要性,用不等式排出了位序。海外华语教学属母语教学,是汉语教学、也是汉语国际教育最为重要的部分,应受到足够重视。为做好华语教学工作,应系统调查海外华语状况,以弄清学习者的语言基底和语言学习环境;应研究学习者的母语发育状况与华语学习的关系,全面考察当前教学的适应度,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文章最后提出了“国际汉语”的概念,将“本土汉语”进行科学简化,提出明确的语言标准,以利海外学习。  相似文献   

10.
应用语言学界和语言教学领域关于母语对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的影响一直有着不同看法.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外语学习只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 "刺激-反应"从而形成第二语言习惯的过程.该理论认为母语在课堂上的使用会剥夺学生接受第二语言的输入机会.20世纪70年代,语言大师Chomsky 对行为学习理论进行了抨击,认知心理学理论逐步取代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新评价了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随后,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受到各国语言学家的极大关注.他们认为,课堂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输入.从现实意义的角度看,英语课堂的英汉语码转换有如下四个功能:促进教学;填补"词汇空缺";元语言功能;辅助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建构主义视角下语言与认同的关系,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设计,指出汉语学习者自身的认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以及对汉语社团的认同,这三者对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四声通解》是16世纪韩国朝鲜时代的一本韵书。该书是为了朝鲜人学习汉语语音和词汇而编写的一种工具书。通过该书和中国韵书、《现代汉语词典》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教材之间的比较,我们发现了本书的编排体例明显地反映着属于阿尔泰语系的韩语特征,即以“韵部与字母第一,声调第二”为原则来编写。这是与中国传统韵书《广韵》有所不同的,而与元代韵书《蒙古字韵》完全一致,而且与现代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和工具书的语音教学部分的体例之间也有一致性。我们可以说《四声通解》是在“国剔化”对外汉语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编写的一种汉语语音学习参考书。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opening commentary, we highligh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CSL/CFL), which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language educato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worldwide. To contribute to this ongoing examination and discussion, this special issue documents the collective efforts of scholars in different educational contexts to review six critical issu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CSL/CFL: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of reading Chinese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and learning, learner identity in CSL/CF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Chinese through immersion, technology assisted CSL/CFL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mobile assisted learning CFL. We contend that all efforts to address these critical issues require constant examination to facilitate further development in CSL/CFL education around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review of 33 journal articles chosen from 87 empirical studies on learner identity in Chinese as a foreign/second language (CFL/CSL) education, published during the years 2005–2019. By analyzing the co-occurrence of keywords in th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SCI) journal articles, this review identifies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topical trends of CFL/CSL education research on learner identity. The review shows that while such post-structuralist theories and notions as capital, identity and investment model have continued to play a predominant role in CFL/CSL identity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seem to also demonstrate their theoretical value and interpretive power. Furthermore, the review found that researchers explored a wide array of topical issues in relation to learner identity involved in the complex linguistic and social ecology of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The review concludes with suggestions for future projects to consider that expand the thematic and theoretical scope by exploring inters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categories and learner identities in societ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15.
语言模特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新概念.作为一种新的职业,语言模特的职责主要是为语言学习者提供标准的目的语示范,引导语言学习者进行相对规范的语言训练和学习.韩国高中汉语教学是作为外语的语言教学,其协同教学的教学模式体现出语言模特角色的重要性.区别于语言教师,语言模特需要具备相应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理论知识、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以及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理论修养.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揭示了文化演变的原理。语言模因成为语言文化传播的手段,也为二语习得方法提供了新视角。赵元任先生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来源于他的亲身教学经验。他强调教学过程中要使语言学习者与所学的语言本身亲密接触;多听、多读、多背;他认为,语言是一套习惯;学习一门外语就是培养发音、语法和词汇的新习惯。从模因论的观点来看待对外汉语教学,外国学生的汉语习得过程就是口语模因、语法模因、词汇模因等的模仿同化、记忆然后表达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中国国际声望的日益提高,全球掀起了学习汉语热的高潮,对外汉语教学也成了热门话题,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就是指母语不是汉语而是其他国家语言的外国学生,这就涉及到各个国家的学生状况,然而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文化背景、教育背景、语言背景、学习的目的等不同,教学的方法和效率也就不同。如何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汉语和运用汉语,换句话来说,让学生喜欢上汉语,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搞好国际交流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对外汉语教学是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否则就达不到教学目的,鉴于此,结合日本汉语教学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对日汉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零起点汉语教学媒介语的使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等方式研究分析媒介语使用的比例、如何使用以及学生对该问题的看法,并提出零起点汉语教学媒介语使用的具体建议,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任务型语言教学已在国外的语言教学中得到广泛实施。在我国的语言教学实践中,此法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理论上仍不够完善,在实践中还面临很多困难。本文结合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在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法理论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韵律信息影响着副词在句中的解读。在有“都”的句子中,大部分研究都认为如果重音在主语上,“都”有甚至之意;如果重音在“都”上,“都”表示总括之意。这种说法依赖于语感,缺少实验的验证。本文以实验研究的方式研究了汉语母语者和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解读带有不同重音的“都”字句的情况。研究显示,二语者利用韵律信息解读“都”字句歧义的情况同母语者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对目前强调语法的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