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厉霞 《家长》2022,(34):31-32
<正>在孩子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家长究竟应为孩子做什么?是坐在孩子旁边做一个“辅导者”,还是陪在孩子身边做一个“引导者”,答案不言而喻。三年级的彤彤(化名)放学后便哭丧着一张脸,在回家的路上更是愁眉不展,不明所以的妈妈急忙问她发生了什么事,谁知彤彤叹了一口气说:“妈妈,今天数学作业特别多。”听完这话,原本还满面春风的妈妈心情一下子跌入谷底。不知从何时开始,孩子的学习成了家长的压力,尤其是数学学科的预习与复习,更是让家长操碎了心。很多家长都向我反应:“不学数学母慈子孝,一学数学鸡飞狗跳。”这句话看似好笑,却反映了家长的无奈与心酸。  相似文献   

2.
不是自己做的事情,不管压力多大都不承认,同样是一种勇敢。老师的一条腿有毛病,走起路来一沉一浮的。为此同学们私下里都叫他鱼鳔。有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道分组讨论题,内容是“什么是勇敢?”大家发言都很积极,有人说勇敢就是视死如归;有人说勇敢就是见义勇为;还有人说  相似文献   

3.
周围的许多家长常常这样互诉“衷肠”:现在的孩子真是太难管了,什么责任感都没了,好像我们上辈子欠他的,让他做点事情就冲你发脾气,仿佛他做什么事都在给我们家长做似的……仔细想想,嘿,还真是如此呢。先不要急着责怪孩子,让我们回放几组生活小镜头:  相似文献   

4.
老师:现在不少独生子女一方面骄气十足,在家庭和幼儿园里都是小皇帝脾气;另一方面却缺乏勇敢精神,对有难度的事不敢去做,也不敢承担责任,没有一种什么事都愿去试一试的勇气。家长:是呀,当家长的对此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我在游乐场里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家长苦口婆心地劝孩子玩某个游戏,并向孩子保证不会有危险,而孩子却是一副无  相似文献   

5.
孩子胆大,富有勇气,在很大程度上是锻炼出来的。孩子的胆量生来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天生不爱说话,害怕生人,不敢表现自己。我们不要简单地看成是缺点,有些孩子胆小,父母也有责任。父母安全意识过强,老是吓唬孩子,孩子干什么父母都说“危险”,久而久之,孩子就什么也不敢摸,什么也不敢干,在我们成年人看来,自然就是胆小、怕事、没有勇气。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森森自理能力很差,十分胆小,别的小朋友在那里玩滑梯,他躲得远远的。老师走过去问:“你看好玩吗?”他说:“好玩。”老师说:“那咱们走近一点。”老师就拉他靠近滑梯。他看别人玩得那么…  相似文献   

6.
姚金刚 《家庭教育》2014,(12):16-16
中考过后的那年暑假,孩子参加完了夏令营,晚上从集结地打车回家,我们站在家门口高高兴兴地等待儿子归来。不一会儿孩子到了,但坐的是辆“黑车”,这一下可闯大祸啦,妈妈从楼下一直唠叨到楼上,直到坐下来吃饭,还在说“黑车不安全啊,不是没有教育过你啊……”孩子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说了句:“这还不是您什么事都不让我做,什么都为我准备好的结果吗?”一人独唱终于演变成了母子对唱了。争吵的结果是晚饭没有吃成,妈妈儿子都草草地收拾一下睡了。  相似文献   

7.
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栋梁之才,然而,这并非易事。常常听到有些家长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这样不听话?让他往东,他偏往西。”“待他那么好还不满意,老爱顶牛,你说他一句他还你十句,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乐乐就是这样一个小朋友。他小时候很可爱,也很逗人喜欢,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学会了发脾气,学会了和父母顶牛,变得刁蛮、无礼。无论妈妈跟他说什么,他都不假思索地回答妈妈一个“不”字。有时妈妈多说了他两句,他还会冲着妈妈大嚷:“不用你管!”为此,乐乐没少挨爸爸的打,可他仍然如故。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自卑自卑的孩子是什么样子呢? 自卑的孩子常常说:“我不行”、“我不能”、“我不敢”……他常常因为自卑而不举手,即使知道答案也要等人家说了,才能肯定;本来并不长的话,说得结结巴巴,声音小得像蚊子;可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暴跳如雷,因为怕人知道他“不行”;他会尽量躲开有难度的任务,免得做得不好,被人笑话;总喜欢低着头,不敢看别人的眼睛;在一件事开始之前,就料定自己会失败;偶然做个勇敢的梦,想想不过是场梦;  相似文献   

9.
四川一读者来电话问:我的儿子不论做什么事,都慢慢腾腾,经常拖延时间,好像一点不着急。虽然我们批评他,但效果一直不大。请问,有什么办法让孩子改正拖拉的习惯呢?主持:孩子做事慢,或者磨蹭,有的与孩子的性格有关,有的和孩子的生活习惯有关,家长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磨蹭的习惯。下面我们看看杭州市的部分家长是怎样解决孩子做事拖拉、磨蹭习惯的。观点一定规矩勤督促才有效果我的孩子都上二年级了,可是做什么事都不紧不慢,别人不催,他就不着急,经常是我急得够呛,他还慢悠悠的。我劝过他,也训斥过他,他当…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家访中,一位学生家长这样向我诉苦:我的孩子都上初中了,光知道看书,其他什么事也不知道做。就说双休日吧,他起床后不刷牙洗脸,就知道捧着书看,怎么说都不听。不吃早饭饿出病来怎么办?……我真是拿他没办法。“您的孩子太好了!”我给了这位家长一个完全相反的回答。面对他满脸的疑惑,我说:“一个只有十  相似文献   

11.
我的妈妈是个急性子,不论做什么事都是“快点,快点”,而爸爸是个慢脾气,不论做什么事都是“慢慢来,慢慢来”。妈妈是动手派,下班一进门就忙乎起来,只听见她干活的声音,听不到她的说话声。有时我问:“妈,你怎么不说话呀?”她就说:“忙着干活哩,还说什么呀?”爸爸是动嘴派,从他一进家门的第一句“谁在家里呀”开始,他走到哪里,就把声音带到哪。他在家的时候,多数是坐在沙发上发号施令……  相似文献   

12.
雪莱尔 《家长》2009,(2):7-9
写在前面的话: 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吗?他爱玩哪款游戏?那款游戏哪个关卡最刺激?他是谁的“粉丝”?他都“稀饭”她(他)哪些地方?他每天除了写作业,还愿意做点什么?他的爱好是始终如一,还是“朝三暮四”?除了说“多吃点儿饭,快写作业,早点儿睡觉”,你和孩子还能聊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小南瓜问我,他是不是本来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呢……”说到这里,浅灰色橡皮自己也似乎迷茫了。我想了想,就对他说:“幸好,还有你这个做哥哥的疼爱他,关心着他。”这真是小南瓜不幸中的万幸哦!浅灰色橡皮没有回答我的话,他只是在屏幕上打了一个很长的叹息。“那个PP的姐姐,也不喜欢小南瓜?”我又问他。“哦,小南瓜小的时候啊,姐姐是喜欢他的,还抱他在怀里。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呀!小南瓜说,他很留恋被姐姐抱着的感觉呢。”“姐姐是因为什么呢?”“说不清哦。一来,小南瓜得不到父母的爱了,那别人就不太可能也去爱他了;另一方面,我…  相似文献   

14.
发育正常的孩子长到一岁半、两岁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种想摆脱成人依赖自己作主的倾向,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自己会’、“自己搞”。这是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使孩子逐渐感到“自己能”,想到什么地方自己就走去了,想要什么东西自己就去拿了,还能想方设法取得站在地上拿不到的东西。他需要运用自己身体,特别是手脚的活动来试验自己的力量,体验“自己能”的愉快。另一方面,也会出现遇到什么事都用“不”来反应。这是由于当孩子还不能独立走动、不能用语言表达意愿时,他不得不服从成人  相似文献   

15.
记得那是我上四年级时的一个星期六晚上,我和妈妈去“汉喜堡”吃晚饭。我们选好了菜,就坐在那里等着。这时,走进来一位外国姐姐,她棕色的皮肤,大大的嘴巴,蓝蓝的眼睛,显得非常漂亮。姐姐就坐在我们旁边。我看着这位姐姐,真想过去和她交个朋友。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想和那位姐姐交朋友的话,就快去呀!”我支支吾吾地说:“我……我不敢。”妈妈小声说:“有什么不敢的,只要你有礼貌,姐姐一定会欢迎你的。这是一个多好的锻炼机会呀!”我还在犹豫,妈妈似乎生气了,说:“你记住,无论做什么事,没有勇气,是永远不会成功的!”听了妈妈的话…  相似文献   

16.
在平常和家长的交流中,听到不少这样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是怎么回事,让他去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我不行’或者说‘我不会’。”。其实这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到底怎样才能让他们自信起来呢?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现在的父母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孩子的不自信的根源是家长过分不信任或挑剔所造成。  相似文献   

17.
贝贝画展     
在一次美工活动中,王浩没画好“水波纹”,竟哭了起来。经询问,王浩紧张地说:“怕妈妈说我!”他告诉我,每次没画好,妈妈就要说他。从孩子的话中,我了解到王浩的妈妈对他要求过高、过严,从而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难怪王浩平时做什么事都胆小,唯恐做不好。孩子经常处于这样大的心理压力下,怎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呢?我决定找王浩的母亲谈一谈。 经验告诉我,要转变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态度和方法,必须讲究方式方法。下午孩子离园时,我把  相似文献   

18.
一个孩子,在学校时功课差极了,老师说他的智力有问题。看上去,孩子的确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个人坐在屋前的花园里看着花草小虫很长时间。他的父亲教训他:“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操心,将来会有辱自己,也会有辱你的整个家庭。”他的姐姐也看不起这个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中班综合活动《小猴卖“○”》的公开教学过程中,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让幼儿谈谈自己买东西的经验,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小猴遇到了什么难题。问题一抛出,彤彤连忙说:“我不知道。”其他孩子也连忙说:“我不知道。”见此,我耐心启发。彤彤又是一声响亮的回答:“不知道。”孩子们觉得很好玩,也不约而同地说:“不知道。”由于是公开教学,我没有回应,连忙收回来:“小猴到底遇到什么难题?我们一起来听故事,你可要仔细听好哟。”  相似文献   

20.
欢迎投稿     
我有一个弟弟。他曾是我的“眼中钉”。小时候什么东西都应该给他一半。我去的地方他都跟着我,我做的他都要做,我要的东西他都要。所以小时候我每天跟他打架。那时候母亲每天一定要说的话是:“你是他的姐姐。”我真不喜欢这句话。其实,她说的意思就是:“姐姐应该好好照顾弟弟,什么东西都应该让着他。”真讨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