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目前的家庭贫困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一个历史累积过程,其生成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因素背景。其中既有个体方面的因素,也有自然条件、社会文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因素。家庭贫困既体现在初次分配、再分配的主流分配层面,也体现在三次分配、通货膨胀隐性分配的非主流分配层面。在初次分配层面,在市场机制或非市场机制作用下,因生产要素数量和质量的约束而贫困;在再分配层面,因社会保障制度、财税政策、扶贫政策失当而贫困;在非主流分配层面,因通货膨胀内含的隐性分配而贫困,因以慈善为主要方式的三次分配薄弱而难以脱贫。  相似文献   

2.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救助政策的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增速降低导致社会救助资金增量约束增大,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导致中低收入群体失业和陷入贫困的风险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增加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入、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绝对贫困减轻,但支出型贫困凸显,社会救助体系亟待转型升级;社会救助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较高,但存在投入结构不平衡以及救助人口增长效应递减等问题;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执行与低保捆绑,造成救助项目叠加和福利依赖等问题.要坚持救助前移的政策取向,增强社会救助的风险预防功能;积极探索社会救助服务,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快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方式创新;完善救助对象认定和需求评估体系,增强救助精准性;理顺社会救助事权与财政支出关系,调整资金使用结构,建立以救助需求为导向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项目,同时也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和推进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项目主要包括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教育救助、农村医疗救助、农村灾害救助、农村住房救助、法律援助及农村扶贫开发等。通过对甘肃省会宁县农村社会救助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境况随着父母的锒铛入狱而急转直下,其普遍面临着生活窘困、监护不利、心理压力巨大等诸多问题。然法律亦未规定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帮扶救助措施,实践中该群体又因远离权利中心而所获关注寥若晨星。从现代政府职责的角度出发,贫困居民享有政府为其基本生活需求埋单的权利;从保护被害人的刑事政策出发,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属于广义上的刑事被害人,公检法三机关亦有义务参与救助体系之建设。更高层次看,不管是基于社会契约论还是人民主权论,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救助理当成为为政府之应尽义务,可靠的资金物质保障来源毋庸置疑的由政府承担,故应坚定无疑的支持政府作为社会救助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贫困群众的出现和扩大,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隐患,因此城市贫困问题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消除城市贫困?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该群体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所受的教育与文化程度以及具体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原因,导致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适应性与自信力、学科知识与能力基础等方面与非贫困大学生群体相比存在着差异,而且该群体内也由于家庭所处社会层级不同和家庭结构不同的原因在心理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做好经济资助和心理援助、思想道德教育和发挥校园文化功能是解决贫困大学生的自身差异性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弱势群体的问题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经济贫困、政治权利的难以实现,文化贫乏因素把他们推向了社会边缘.如何对其实施救助,使其自助,成人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村籍贫困生是高校贫困生的主体,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压力、心理贫困、学业问题和就业困难等,且已成为学生忧心、家长愁心、学校担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针对高校农村籍贫困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救助理念,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教育救助政策,拓宽帮扶渠道,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学业指导和开展就业培训等,提升高校农村籍贫困生教育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9.
关心"低收入群体",帮助"低收入群体",这是全社会应尽的责任。近年来,西城区委区政府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列为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之首。截至到2008年末,全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救助、社会捐助、居民互助的综合救助体系基本形成。虽然政府的社会保障工作做得很多,但目前的问题有:最低工资与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偏低,低收入群体仅能维持较低生活水平的需要,对"低保边缘户"重视不够,低收入群体缺少就业机会,医疗负担仍然过重。建议加强人文关怀,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机会。采取费用减免方式,进行实物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观念的迅速转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单亲家庭、问题家庭的数量在增加,孤儿、无人看护的儿童的数量也很庞大,他们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但是,孤儿救助工作一直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制度化机制,一些孤儿生活无着,学业难继。因此我们应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实现孤儿救助的制度化,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主体、制度为保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孤儿救助长效机制,为孤儿的基本生活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农村籍贫困生是高校贫困生的主体,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压力、心理贫困、学业问题和就业困难等,且已成为学生忧心、家长愁心、学校担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针对高校农村籍贫困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救助理念,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教育救助政策,拓宽帮扶渠道,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学业指导和开展就业培训等,提升高校农村籍贫困生教育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世界上较早面临贫困、失业等社会问题的国家之一.济贫法作为帮助和救济贫困人民的法律在公元16世纪就已出现,本文考察了作为最早应对贫困问题的措施以及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基础的济贫法的早期产生、发展的演变情况,对认识和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农村两项重要的社会救助政策,如何实现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是目前制约两项制度顺利实施的一大难题.对重庆市贫困地区的调研表明,农村贫困对象识别存在偏差,贫困对象分类不够明确,扶持措施缺乏针对性;“福利依赖”和“贫困陷阱”现象突出,受助人口退出难;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与联动,扶贫资源供给分散.应基于贫困对象识别机制、贫困对象分类救助机制、贫困对象自身“造血”机制、动态考核与退出机制和部门联动与资源整合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系统,对贫困对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目标,提高两项制度的运行效率,维护制度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拖欠学费的行为从单纯因家庭贫困等客观原因向主、客观原因并举的多元化方向演变 ,其主观有意欠费行为表现为社会失意、文凭失控、短期享乐、群体感染等4种类型 ,其中后两种类型表现最为突出 ,是形成群体欠费行为的主要原因。从社会学视角来考察 ,社会、学校、家庭和同辈群体对欠费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贫困大学生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对就业认识和准备不足,导致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样给社会、高校、家庭及他们自己都带来了很大的损害.针对当前贫困大学就业择业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贫困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农村,造成农民贫困或返贫的诸多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因病致贫。疾病已成为农民脱贫的最大"拦路虎"。而造成农村医疗保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除经济不够发展之外,主要是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严重不足,认识上存在误区以及市场运作的二元机制等等。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及其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组成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的硬件建设和医疗队伍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西部高校女大学生成才的障碍表现为:渴望成功、渴望卓越、渴望成才,同时又表现为对上述渴望的担忧。这些矛盾共同体的成因源于社会性别刻板印象,西部文化经济环境的落后,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美女经济浪潮的冲击以及男女社会地位的悬殊差距。针对上述问题,从社会保障的视角,政府应该提供理念上的支持,倡导性别平等的价值观;提供教育上的保障,改善女性群体的知识贫困;提供政治经济上的保障,缓解女性群体的经济贫困;提供政策实践上的保障,推动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  相似文献   

18.
腊鲁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新平县建兴乡马鹿塘村是彝族腊鲁支系的聚居区之一。从调查数据与分析结果来看,随着交通、通讯、广播电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腊鲁人语库变得单一,母语的社会功能主要分布在社区、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且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均呈现出一定的衰变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王健 《江汉学术》2022,41(2):98-1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这意味着那些缴不起或不愿缴社保费的低收入者以及属于社会救助覆盖范围的弱势群体都将被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中,这势必会导致社会保险的功能扩张及其与社会救助的整合.然而,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二者在功能上存在根本性差异,并且这种差异目前在我国并未得到很好的理解.在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二者功能的关联性和互动性.以此为契机,有必要在比较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功能优劣的基础上,以社会保险从互惠向需求的功能扩张为切入点,同时以社会救助从需求向互惠的功能提升为着力点,处理好二者的功能整合,从而促进我国普惠性社会保险的体系优化和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20.
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是指城乡居民在享受基本社会保障服务上享受水平基本相当的服务。以政府公共政策理念为视角,从政府经济政策、政治政策价值和社会政策方面分析了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建构的理论依据,从而得出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和公共服务权威型提供者,在建构城乡社会均等化保障体系上应该遵循“配置与分配决策”中的效率与公平、服务性、社会利益的增进与平衡等政策理念,进行政策建构行为的优化,做出合理的政策选择,提出了政府构建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的政策选择,即经济、政治和社会等三个层面的政策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