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界对现代汉语语气词范围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原因在于理论界定不一、鉴别标准不一或标准不够有效、词类参照系不合适。鉴于此,确定现代汉语语气词范围的前提是,除应遵守学界已经提出的有关原则外,还应遵循另外两个原则:折衷原则,即折衷于经典范畴与原型范畴之间,不宜固守极端;词类参照系原则,即以轻声词、情态词作为鉴别语气词的词类参照系。在前个参照系里,语气词与结构助词、体态词等明显有别;在后个参照系里,语气词与语气副词、助动词和叹词明显有别。在此基础上,依据语气词的特点提出界定语气词的四个标准,即语音标准、分布标准、连用标准和隐现标准。遵循如上原则和标准,从学界所提97个语气词"候选者"中初步鉴别出48个现代汉语语气词,包括14个单纯语气词、19个合成语气词、12个合音语气词及3个临时合音形式。排除3个临时合音形式,现代汉语语气词至少有45个。  相似文献   

2.
国内对语气的研究受到西方语言学的影响,大致对应于西方的情态(modality).语气词的使用存在着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原因是语气词产生于口语,进入书面语有一定难度.文章指出孟子敏对语气的定义以及交流句与非交流句的区分不够明确,对国内的语气词研究了解不够,语气词的分析也有偏误.语气词按功能来分有两类:表达语气、加强语气.  相似文献   

3.
<正>在一般情况下,句末一个语气词单独使用,表达某种单一语气。但有时候,句末两个、三个甚至多个语气词一起使用,就是"语气词连用"现象。这种现象在柳州方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方言中的句末语气词连用现象比普通话的语气词连用更为灵活和丰富,本文以丁恒顺《语气词的连用》(1985)中提到的6个现代汉语基本的句末语气词连用现象进行对比,从而对柳州方言和普通话句末语气词连用的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晋东南晋语区16个方言点的单用语气词的田野调查和语料分析,从共时的层面对晋东南晋语区16个方言点的语气词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归纳出晋东南晋语语气词的特点:晋东南晋语的语气词十分丰富,而且基本都可以分布于句中和句末,每个语气词及所表达的语气意义并不单一,同一语气词可以表示几个不同的语气,而同一语气也可以用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  相似文献   

5.
语气词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极高,是非常重要的辅助词之一。本文从现代俄语语气词的分类和功能两个角度,对语气词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语气词"着、个、则个、些"产生于近代汉语,明清时期逐渐趋于衰微并最终消失。通过研究《西洋记》中的语气词"着、个、则个、些,"分别简述其历史来源并描写其使用情况。其语气意义:"着"在祈使句末是表达自身意愿,并促请对方考虑或执行,在陈述句末表示情况的变化或行为的实现;"个"单独用作语气词极少有人提到,"个(则个)"在祈使句末意义与"着"相当,在陈述句末和句中停顿处,语气意义是申明事实存在,略带夸张。"些"尚处在语法化过程中,未最终虚化为语气词。  相似文献   

7.
薛怡 《语文知识》2011,(1):70-73
本文对最近三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其中历时研究分为语气词的来源和形成发展两部分;共时研究从语气系统的研究、在句法层面对语气词位置的选择与搭配的研究、语气词韵律的研究以及其他语用视角下的语气词研究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论语》句末语气词复用现象颇引人注目,是先秦时期语言学上的一朵奇葩。究其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语录体及对话性质使然;二是语气词产生、发展及融合的结果;三是其他语气表达方式不完善所致。  相似文献   

9.
语气词"着、个、则个、些"产生于近代汉语,明清时期逐渐趋于衰微并最终消失.通过研究《西洋记》中的语气词"着、个、则个、些",分别简述其历史来源并描写其使用情况.其语气意义:"着"在祈使句末是表达自身意愿,并促请对方考虑或执行,在陈述句末表示情况的变化或行为的实现;"个"单独用作语气词极少有人提到,"个(则个)"在祈使句末意义与"着"相当,在陈述句末和句中停顿处,语气意义是申明事实存在,略带夸张."些"尚处在语法化过程中,未最终虚化为语气词.  相似文献   

10.
语气词中能够连用的是位于句末的六个单音节语气词,即“的”“了”“吗”“呢”“吧”“啊”。它们虽然可以两项连用,也可以三项连用,但都表现为两个语气词的并列。本文通过例证,对常用语气词的连用现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代汉语语气词是语气词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继承发展了古代的文言语气词,又影响着现代汉语语气词体系的形成。近三十年来,学者们在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文章在综合考察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系统、个体、专书三个角度对这些成果予以概述,并指出其中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语气词“那”进行了较为周密的调查,认为它是一个产生于汉魏间的口语语气词,它廷用于六朝而至唐宋、发展于金元系白话中。在宋代以前,语气词“那”应用范围较窄,一类是在句末表肯定,惊叹,一类是在句末表疑问。表疑问语气只用在是非问句中,往往是无疑而问,且不需要其它语气词的帮助。在金元戏曲中,由于表疑问的语气词“耶(邪)基本消失,于是语气词“那”扩大了应用范围,各种疑问句均可使用,位置也不再限于句末,在表疑问语气的功能上基本近于传统的“耶(邪)”。在清代,语气词“那”渐为其它语气词主要是“呢”所替代,间或可见的语气词“哪”则正是“那”的遗留形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娄底方言中有代表性的 10个语气词进行详细描写和对比分析 ,可以从中看出该方言语气词的两个特点 :一、有的语气词声、韵同而调异 ,凭声调差异区别语法作用 ,例如第一、二两组语气词 ;二、有的语气词在不同的句式中所表示的语气确有联系 ,但也不排除有这样的语气词 ,它们在不同句式中所表示的语气 ,似乎难以发现其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曾莉莉 《宜春学院学报》2013,(11):76-80,135
本文拟对宜春方言中的十六个常用语气词进行考察,主要分析了它们的语音及功能,发现宜春方言语气词自成系统,且功能复杂,区别细微,有部分语气词在表达语气的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情态.  相似文献   

15.
在一般情况下,句末一个语气词单独使用,表达某种单一语气。但有时候,句末两个、三个甚至多个语气词一起使用,就是“语气词连用”现象。这种现象在柳州方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题属于词法学、句法学范畴。文中运用功能分析的方法 ,对俄语词汇中较为活跃的简单语气词как进行功能——语义上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 как在具体的上下文和言语环境中所表达的情态意义加以论述 :1) как作为疑问语气词 ;2 ) как作为情态语气词 ;3) как作为特征描述语气词 ;4) как作为构形语气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娄底方言中有代表性的10个语气词进行详细描写和对比分析,可以从中看出该方言语气词的两个特点一、有的语气词声、韵同而调异,凭声调差异区别语法作用,例如第一、二两组语气词;二、有的语气词在不同的句式中所表示的语气确有联系,但也不排除有这样的语气词,它们在不同句式中所表示的语气,似乎难以发现其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嘇"类语气词分布于汉语的不同方言中,这类语气词来源相近且语音近似,在语句中具有表达提顿、虚拟或祈使的功能。内部语法化方向和程度的不一致,导致部分"嘇"类语气词能表提顿。有些"嘇"类语气词不能同时表达虚拟和祈使语气,这是因为起源的差异。"嘇"类语气词的产生和"时"的语法化有关,表提顿和假设的语气词由"时"虚化而来,表祈使的语气词有共同来源,多为"些"的音变形式或转写形式。  相似文献   

19.
语气词是表示不同语气的主要手段之一。东安土话常用语气词有 12个 ,分析它们的语法意义及语用功能 ,有助于了解东安土话语气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苏磊 《文教资料》2009,(2):53-55
固始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中的江淮方言,其中的语气词具有固定的数量,可以对其穷尽系统地研究,来呈现固始方言语气词这一词类的地域特色。本文首先在语音上考察了这些语气词的读音及连用时发生的语音变化,其次叙述了几个典型的语气词的用法及所表示的意义,并结合具体例子加以说明,最后从结构上考察了这些语气词的组合层次及句法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