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由历代接受者的拒斥误解和想象追慕,作为专有名词的"魏晋风度",其内在特征固然和历史的魏晋士人无法分割,但更重要的却是有赖于现代学人的集体建构。魏晋风度的内涵包括二个层面:一是它的社会内涵,即它是那个时代思想解放的产物,是那个特殊时代社会的文化心理的产物;二是它的美学诗学内涵,即它是魏晋士人内在品格、精神气质的美学显现;是魏晋文章所负载的文辞之美。在魏晋名士身上,具体表现为:玄妙其心,至大其神,放达其身。后世学者从不同层面使用了这一词汇。  相似文献   

2.
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指出 :“魏晋滑稽 ,盛相驱扇”。可见 ,高雅飘逸的名士也有滑稽世俗的言行举止。导致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点 :天下沉浊 ,不可与庄语 ;玄风的熏染。本文试图运用滑稽美学的理论来探讨“魏晋滑稽“的表现方式及其反映的名士心态 ,以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视野对魏晋风度作一审视。我们认为魏晋风度的内涵是将审美、艺术创作与动荡岁月中士人的生命意识熔为一体,以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为特征的,它真正开启了中国美学的大门,是中国式的存在主义美学的标志。文章还对近年来围绕存在主义美学和魏晋风度的两种看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酒与“魏晋风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它是魏晋时期文人名士们惊世骇俗的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使得魏晋文士们常常“借酒浇愁”,排解心中的郁闷。本文试图从酒与“魏晋风度”的关系出发,探讨酒与“魏晋风度”的文学价值以及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晋风度是指魏晋士人放浪形骸,离经叛道的特异风姿,是中国封建社会士子群体对传统道德、礼教的叛逆。其行为的放荡、个性的张扬充分表现在士人们的言谈、举止、服饰、饮食、玩乐等方面。魏晋时期的服饰文化,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魏晋风度”的基本内涵是指:魏晋士人及与士人有联系、交往的妇女、儿童,他们所具有的反抗虚伪的礼教、追求独立的人格、探寻“生死”价值与宇宙终极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具体表现为药、酒、姿容、文章、清谈玄学、山水隐逸。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对魏晋风度的界定主要是从纯美学角度出发的,其中以“文的自觉”、“人性的觉醒”、“人的觉醒”三种观点最具代表性。本文从魏晋风度的构成元素入手,透过觉醒之本质对魏晋风度展开论述,认为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相对于汉代世俗的、关于人的认识与理解的觉醒,是审美的觉醒,其核心是自然,并据此阐释了魏晋风度的相关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魏晋诗人的生命意识与魏晋风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期是一个政治上极为黑暗,极为险恶的时期。在“名士不有全”的恐怖环境中,魏晋诗人们对生与死的认识比其他任何一个时期的诗人都要清醒,深刻。魏晋诗歌中对人生无常的悲叹,对神仙幻境的渴求,都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留恋,对人生短暂的痛苦和忧虑。正是由于这种清醒深刻的生命意识,魏晋诗人才以狂狷怪诞的言行来全身避祸,鲁迅称他们这种看似荒诞不经的言行为“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9.
黄凤玲 《双语学习》2007,(6M):113-114
飘逸的容止、敏慧的才华、清贞的品格、纯挚的情怀,这是读者熟悉的黛玉;崇尚自然、崇拜人之天性,任情执性、遵循内心自我,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魏晋风度”。字梦阮的曹雪芹让笔者决意对二者之间的关联作一翻探究,也许读者从而更加了解黛玉形象塑造所深蕴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的犬儒现象与我国三世纪的魏晋风度,均产生于社会转型时期。它们在表现形式上都具有反传统,蔑视政治权威,主张返于自然的共同特点。但中西方文化传统和行为主体所处的具体环境存在差异,使二者的共同表现形式的背后,还存在着文化成因和行为意义的差异。对犬儒现象和魏晋风度进行比较研究,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滨州学院学报》2022,(1):73-77
围绕“善、中、和”的审美标准,对孔孟美学思想的内涵进行梳理,孔孟美学所追求的社会之美、人格之美、艺术之美成为儒家美学思想的重要表征,深化对社会美、人格美、艺术美的认识和理解,使人在当下社会生活中以恰当的方式自觉认识和追求真、善、美,从而形成环境良善、关系和谐、秩序井然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当代民谣,特指反映改革开放后中国新时期社会面貌的民间韵说体口头文学.因其语言的直白、通俗,一直未能登大雅之堂,在文学研究领域更是被遗忘的角落.然而,它和历代民谣一样,反映问题迅速、尖锐,表现形式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在社会上不胫而走,传播力更强.除口口相传之外,它还在网络、手机短信中流传,街头的墙壁、校园的课桌亦时时可见其身影,它甚至被制成音像制品出售和传播,一些经典民谣甚至达到了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地步.当代民谣在题材上,表现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群体心态、生存状况、群体陋习、价值取向、处世哲学等;在形式上,运用讽刺手法,闪现幽默与智慧,重视客观事实的陈述而较少抒情;在思想感情上,具有"谑而不虐"和"热讽"而不"冷嘲"的双重特色;在时代性方面,强烈体现了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其美学意义为:拯救性的美学功能;政治性的美刺作用;喜剧性的审美范畴;超越性的历时形态.  相似文献   

13.
海芬丽 《教育文化论坛》2012,4(4):116-118,126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一次标志性的会议,它所折射出来的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担当精神,体现出来的民主团结的包容精神,散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务求必胜的创新精神,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遵义"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学教育不仅是一种通过审美手段塑造理想完整人的教育方式,还是一门与时俱进的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课程,其重要的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各项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认真思考美学教育在当代有什么样的价值就显得相当紧迫。立足于实际,从教育、个人、社会等方面分别对美学教育的当代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渴望》播出至今20多年来,家庭伦理剧数量大,题材丰富,其中主要是反映城市家庭关系与城市平民家庭生活的喜怒哀乐。当代都市家庭伦理剧的审美取向有四:一是电视叙事追求夫妻白头到老、家庭关系和谐幸福;二是人物塑造与道德评价的"美善合一"、"善恶有报";三是对"门当户对"传统婚姻观念的认同;四是百姓安居乐业的现实渴望。  相似文献   

16.
荀子的心性哲学内涵极其丰富,且当代文化价值更为丰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自然之心,追寻人性本质,锻造向善之人性,以理节欲;学用之心,提升心志情感,力求治气养心,终成圣君;礼乐之心,倡导礼乐治国,以善民心,以至民和而国正。  相似文献   

17.
孔令丹 《海外英语》2011,(9):218-219
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求作者不仅翻译出原文的词汇,内容,结构,而且要传达出原文的写作风格,这样的译文能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原文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将试从对风格翻译的阐释及语言形式的选择出发,分析并探讨文学翻译中风格的传达。  相似文献   

18.
台湾当代闲情散文的繁盛是文学源流和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与中产阶级的壮大和自由主义思潮的盛行密不可分.台湾闲情散文是以维护和表现人性、人情为其审美本质的,它不仅显示了作家在现代社会中渴望完满自我、使精神更接近自己灵性的追求,而且更显示了一种愉悦的审美关怀,与人生的终极审美指向一致.它的审美价值就在于人格与文气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9.
南北朝时期文学革新的意识增强,文学开始崇尚声色之美。在这个特定时期产生的宫体诗,是作家为了摆脱玄言诗的影响、山水题材的束缚,追求"新变"的产物。注重女性审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是宫体诗产生之际所追求的诗歌理想。尽管宫体诗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然而有许多描绘女性及其与女性相关物事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