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左宝贵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研究近现代回族史时,也不能不把他放在首位。本文拟从左宝贵的早期军事活动及思想、在奉天的策略、对回教的贡献、在洋务运动和甲午战争中的作用及左宝贵的家世、墓葬封号祠庙和婚姻子女等...  相似文献   

2.
利玛窦在华期间采用西方经纬度方法绘制了多幅经纬度地图,从而把西方的经纬度测量和以经纬度为座标绘制地图的新知识、新方法传送到中国,在推动中国地理测绘和地图科学的发展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竑总漕兼巡抚淮安、扬州等府州前后计有两次,首次任内江北灾荒频仍,尤以景泰三年(1452)和四年(1453)最为集中,水灾最为常见,徐州、淮安、凤阳最为严重。他通过临灾救荒和灾后补救等举措,救民百万,厥功至伟,朝野上下交口赞誉。这一赈灾过程,或为我们了解明初的荒政提供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4.
周逸群,幼名立凤,1896年6月25日生于贵州省铜仁县城关镇一个中等产业的家庭。祖籍是湖北省蒲圻县乾龙坡周家园。周逸群自幼聪慧好学,1906年入当地城南小学学习,各门功课成绩俱佳。1914年考入贵阳南明中学,在中学时曾在校刊《南明杂志》上发表过《诸葛亮辅汉于蜀论》、《明太祖以布衣起兵论》等文章,受到师生们的好评。1918年春中学毕业后回到铜仁,被聘为教育会会计。不久,与本镇金果店老板伍文彪之女伍老丫结婚。  相似文献   

5.
台湾“华语文教学”始于1956年,台湾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使其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其发展经历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高校和民间学术社团为主的零散发展时期;一是官方主导下的正规化发展时期。虽然目前大陆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较台湾“华语文教学”具有相对优势,但二者的竞争局面也逐渐形成。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盲目乐观将导致我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同样,台湾方面的经验和特色也为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华元在执政期间,在内政方面积极帮助文公驱除政敌、并力平定桓氏族叛乱.稳定国内政治秩序;对外奉行事晋、和鲁与楚对立的外交政策,有力阻挡了楚对中原的进攻,避免了对中原小国的蹂躏。在晋、楚争霸双方趋于疲惫之时,积极发起弭兵运动,使晋、楚双方尽早实现休战.为春秋时期出现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做出巨大贡献,也为第二次弭兵之盟的成功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在地方政局混乱的背景下,吴六奇提倡文教,重建潮州地方儒学设施,潮州地方文教赖以继承和繁荣;剿匪安民,潮州百姓赖以保全性命;重建城墙,重置巡检司,重修驿站,构筑地方防御网,潮州地方防御赖以巩固,郑成功集团侵潮掠粮行为得以遏制。吴六奇为明末清初潮州地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南海伍氏是近代岭南商业家族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在积极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始终心系故土,热心乡邦公益事业,凭借着其家族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强大的政治影响力,造福一方。本文拟专门考察其家世事迹,理清其家族自明代开始的从仕宦家族到商业家族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伍氏家族良好的家风渊源以及其家族精神中对德行与事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梳理近代德国对华企业投资发展历程(1860-1918)的基础上,分析了德国对华企业投资的特点,探讨了其产生的双重作用,既巩固了德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又客观地刺激了中国地区经济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
王宏德 《考试周刊》2011,(13):50-51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方传教士接踵来到中国。利玛窦作为西方传教士中的佼佼者,在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不断调和西方与东方之间的种种差别,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传教策略,充分展现了其调和艺术,吸引了一批人皈依基督教,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利玛窦是最具影响的人物.他在华传教期间,把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传入中国,同时又将中国的儒家文化介绍到西方,是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人.文章围绕利玛窦在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两方面的贡献来论述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文化较大规模的接触,是从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华以后开始的。作为最早正式介绍西方宗教和学术思想的奠基人,利玛窦对于发展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刊玛窦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但是同时他又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并把中国文化正式介绍到西方。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这就加深了系统研究他的生平和思想的难度。作为第一个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者,他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产生了深远的、积极的影响。例如,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就从他那里学到许多有益  相似文献   

13.
传教士利玛窦被驱逐出南京后,在江西南昌开辟传教事业。利玛窦在南昌结交地方官绅,与皇族成员建安王论友,修订《天主实义》,在南昌建立稳固传教基地。利玛窦的活动有助于基督教事业在南昌的发展,明朝皇帝最终允许他进入北京,利玛窦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意大利传授士利玛窦来华 2 8年奇迹般的文化交流活动 ,探讨了其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码窦,明清之际来华的一位耶稣会传教士。他在华期间改变以往传教士的传教策略,利用西学作为效门砖,客观上对西学东浙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评价这一问题时,既要把西学东浙与殖民掠夺下的“化侵略”区分开来,又要看到利氏的保守性和所传西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利玛窦作为首先进入明朝首都的西方传教士,通过获得在北京的居留权、与明朝政府官员广泛交游、中文著译和西文记述、传播天主教等活动,帮助天主教在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推动了天主教在中国内地的传播,并使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学明  田丽琴 《中国教师》2011,(Z1):156-157
<正>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过程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关于这一时期的开始,学术界普遍以利玛窦的到来为标志。本文试图尽量将这一历史活动放诸世界大范围形势下,从与此有关的社会情况入手,以求能得出关于利玛窦来华原因的较清晰的结论。一、利玛窦、耶稣会及天主教  相似文献   

18.
近代欧洲最初对中国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耶稣会士的纷至沓来。利玛窦作为耶稣会在华传教事业奠基人(Mathew Ricci),通晓汉语、研读儒经、身着儒服,结交显宦,介绍西方科技,争取中国皇帝,引领了中西文化的首次大规模交流,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为争取皇帝支持的北京之行是这一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利玛窦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既传播了西方文化,也向欧洲介绍了中国文化。端州时期,奠定基础;南方活动,扩大影响;觐见皇帝,进贡方物;北京十年,大展才华。利玛窦与徐光启、李之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十六、七世纪中国社会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深重危机之中,资本主义的萌芽已开始逐渐出现。在欧洲,宗教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地理大发现又使原先不可逾越的海洋成为传教的新通道。由于传教士们来自科学发达的西方国家,了解科学的力量,自觉或不自觉的充当了西学的传人,因此精通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和天文学知识的传教士们一方面在进行传教,另一方面也将西方的科学传入了中国。利玛窦在中国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播天主教教义的过程中,开始了向中国介绍西方近代科技知识的历程,向中国人展示了一个新奇而富有吸引力的世界,从而也使其成为明末沟通中西方文化交流之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