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主要取材于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实生活,她尤其关注处于边缘地位的黑人女性的心理体验。文章选取莫里森作品中最为典型的三位黑人女性,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揭示莫里森关注的"丑女人"的真正含义:那些被认为是"丑女人"的黑人女性其实就是最美的女人,因为她们是黑人自我的代表者、引导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2.
张玉慧 《文教资料》2010,(25):21-22
安妮宝贝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大多有着"缺失性"童年经验,这些成长历程让长大后的她们有着特立独行的性格。本文试图从佛教理论入手剖析这些女性身上流露出来的佛教精神。  相似文献   

3.
女性形象问题一直是女性主义批评的关注点和切入点.女性形象在男性笔下形成两种极端,不是天使就是恶魔,即"好"女人和"疯"女人.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女性主义批评家正在超越关于女性形象好坏的区分.美国小说家尤多拉·韦尔蒂的《乐观者的女儿》,发表于女权主义的第三次浪潮时期,富于激进的女性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介于传统"好"女人与极端"疯"女人之间的第三形象寻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对男性、女性地位的不平等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令出现在大众传媒上的女性形象单一化、卑微化,她们要么是热衷于洗衣做饭的贤妻良母,要么是拥有漂亮容貌但智商极低的"花瓶女"。通过用通俗文化理论解读搜狐网"女人频道"所建构的自信乐观,时尚前卫,能够游刃有余处理各类生活琐事的女性形象,品读这些女性形象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5.
女大学生中的少数人在对待自己的爱情婚姻问题上,从"唯爱论"向"唯钱论"转身。其内在原因是依附心理、攀比心理和众从心理,外在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市场经济的物化作用、女性就业的特殊压力。功利型婚恋观体现了部分女大学生追求幸福生活的尝试,也反映了她们在婚恋观上的迷茫。应通过加强学校的教育、父母家庭的积极影响等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6.
畸变:另类的女性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文学中,无论是男性作家还是女性作家,都用丑化的叙述模式,书写了一群心理危机、人格缺失、行为变异的畸变女性形象,他们把这类女性置于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矛盾和复杂关系之中,以性的压抑作为焦点,探究她们畸变的生成过程。情的“失时”导致了心理的畸变,也伴随着怨恨的产生,她们既因袭着传统的怨妇心理,又有着暴戾、乖张的行为方式,她们既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又是父权社会的反抗者,还是父权社会的共谋者,在性格和命运上显示着双重悲剧。她们用变态的模式对传统女性进行报复式的解构,显示着深刻的批判性而缺乏重构性。  相似文献   

7.
作品以良家妇女覃晓雅看似荒诞"出轨"的决定和经历为故事主线,写了两个女性生命的共振:当时间缓缓夺走青春,而为生活和工作操劳,奔波于压力中的女性慢慢失去了性别,她们想重新活成一个女人,但那从来就只是她们自己的事情。七十多岁的单身老女人兰姨,曾经的副市长,生命结束前最想得到的是男人的拥抱,可是,没有人愿意拥抱这个垂死的老女人,哪怕她花钱买也买不到。  相似文献   

8.
《灿烂千阳》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两个受苦受难的女性的生活展开,她们历经磨难,这些磨难给她们带来心理与身体上的创伤。可是在两个女人的互动过程中,她们完成了创伤修复。笔者试图通过解读两个卑微的女性的创伤性事件,创伤症状和她们的修复经历,探讨爱与希望,以及分享对于女性创伤修复的重要性,希望对现代女性创伤修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易曼 《海外英语》2015,(9):184-186
《灿烂千阳》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两个受苦受难的女性的生活展开,她们历经磨难,这些磨难给她们带来心理与身体上的创伤。可是在两个女人的互动过程中,她们完成了创伤修复。笔者试图通过解读两个卑微的女性的创伤性事件,创伤症状和她们的修复经历,探讨爱与希望,以及分享对于女性创伤修复的重要性,希望对现代女性创伤修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妮宝贝笔下的女性人物都有着较为酸涩的童年生活,这些童年生活让这些女性缺乏安全感,陷入到孤独无助的境地中,并在她们以后的人生中,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会制约着她们的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为了摆脱这种孤独与无助,她们都试图通过漂泊和恋爱的方式,来找到心理的自我解脱,获得灵魂的快意。然而,不管她们怎么努力,结果都是徒劳的,甚至是更加悲哀的。  相似文献   

11.
伊莱娜·肖瓦尔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一书中把女性写作传统分为三个阶段,即"女性的"阶段,"女权"阶段和"女子"阶段。第一阶段是女作家模仿并内化主导的男性审美标准,该标准要求女作家人人都是淑女阶段;第二阶段是女性主义女作家抗议男性价值,提倡建立分离主义者乌托邦和争取独立和权力阶段;第三阶段是继承了前两个阶段特点,在"在自我发现"时期发展出特别的女子写作和女子经验阶段。虽然《虹》中三名女性人物莉迪亚、安娜和厄秀拉不是女作家,只是普通女性,但笔者认为,她们正好分别再现这三个阶段——女性阶段、女权阶段和女子阶段。  相似文献   

12.
晚清幼儿师资职业化经历了立足于本土、不断积累、逐步获得突破的演进历程。本文梳理了晚清幼儿师资的来源,整理了清政府主动采取本土改造、"引进来、走出去"等措施培养幼儿师资的政策,描述了晚清有识之士从"女子无才便是德"到"兴女学"培育幼儿师资的立场转变,并介绍了晚清幼儿师资职业化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从五四起始的现代乡土童年书写,追怀作家童年时代的生命经验与人事见闻,对已逝的童年乐园的忆念多源于现实中成年人生的困境.从鲁迅童年的“百草园”到萧红童年的“后花园”的记忆书写中,寄寓了作家的生命理想,也蕴藏其“失乐园”的沉痛.萧红在表现的深广度上体现了与鲁迅相接的精神底蕴,不仅传递着“励己”及“立人”的渴望,而且对个体生存和整个人类命运之荒凉底色有着深邃的洞察.现代作家的乡土童年书写大多体现了对“失乐园”的清醒意识和力求振拔的内心挣扎.  相似文献   

14.
“农村妇女”一词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地域概念,一是性别概念。就农村妇女而言,其处于“农村”和“妇女”这一双重不利境地。农村妇女的教育地位体现了公共资源和家庭资源的性别和地域配置,也是农村妇女整体能力提升的一大基础和发展的潜力所在。笔者从性别比较和城乡地域比较入手,以“结构”作为主要分析路径,探讨了当今农村妇女教育地位及变化的内在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和家庭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性别不平等”倾向不断弱化;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已更多地成为一种家庭发展策略而不仅仅是基于“重男轻女”观念的一种行为。但两性相比,妇女所获得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仍少于男子,并且,教育资源配置和机会获得中的城乡不平等更甚于性别不平等,农村妇女教育问题在更大程度上是“三农”问题,而不仅仅是性剐问题  相似文献   

15.
拥有美术学位的管道工沃德女士在行业内卓尔不群.像她一样的从事传统的以男性为主的行业的女性境遇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五四以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语,成为程朱理学迫害妇女最重要的口实和理论污点。然而,考究本原,程颐不仅规约妇女不许再嫁,也对男性提出不许再娶的要求。朱熹与吕祖谦编《近思录》,引用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同时,也引用程颐父亲“取甥归嫁”一段入“家道”章,其本意不是为了宣扬禁止妇女再嫁。考察我国古代婚姻制度。禁止妇女再嫁源远流长,绝非始于宋代,在缺乏社会保障的古代,妇女改嫁涉及养老抚孤的基本伦常。因此,“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作为基本原则有其特殊的伦理价值。历代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借理学之名将一种理想化的道德精神制度化,使得无数妇女成为节烈的殉葬品。这样的过错怎么可以委罪于程颐与朱熹呢?  相似文献   

17.
阿尔玛·德·葛瑞恩是当今澳大利亚最富盛名的剧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独特,角度新颖,能准确地反映当代澳大利亚社会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她的剧作《中国的河流》的双重叙事结构、多种叙事策略以及多元叙事视角等三方面的分析,结合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指出德.葛瑞恩对女性传统角色和男性气质的双重否定,其实是对不合理的父权制的有力控诉,因为父权社会的强大不仅压抑了女性对自我的追求,也限制了男性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儒家义利之辨所言之"利"指行为主体的私利。义利之辨的核心是主体行为准则之辨。首先,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层面,义利之辨是主体行为所依据的准则之辨,即主体是以"义"为行为所依据的准则,还是以"私利"为行为所依据的准则;其次,在群体间、国家间层面,义利之辨是群体或国家行为所依据的准则之辨,即群体、国家是以"义"为行为所依据的准则,还是以"群体利益"、"国家利益"为行为所依据的准则。  相似文献   

19.
文人画自古以来都是作为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士大夫抒发胸臆的一种形式,因而其作品究其根源必然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的“动静有常,浩然正气”,道家思想中的“得意忘言,道通为一”和佛家思想申的“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对文人画审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德莫福夫人》是亨利?詹姆斯女性命运的早期作品之一。文中众多女性被塑造成两个固定的模式:无欲无求的天使和蛊魅人心的巫女。文章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分析文本中所有女性在男人"凝视"下的形象,从而进一步揭开那层扭曲了女性形象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