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象语言研究是形象思维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第五代计算机(智能机)的研制有理论指导意义。本文论述了形象语言的中介信息作用,对形象语言与抽象语言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对比,且对形象语言的意象系统逻辑规律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漫议西方文学中“野、丑、怪”的形象与意象许桂亭从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野、丑、怪”的形象与意象。将“野、丑、怪”的形象与意象引进一向被认为是神圣的、高雅的、美的文学艺术领域。不论从思想内容看,还是从艺术形式看,它大都意味...  相似文献   

3.
从美学意义上来说,意象就是作品艺术形象中具有特殊意蕴的那一部分。在一般作家的笔下,人物是被当作小说中的形象加以塑造的,而到了余华这里,很多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形象,具有特殊的意蕴。论文主要论述了余华小说中的几类人物意象:符号化的人物意象、儿童意象、非正常人意象、父亲意象、女性意象。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书法形象的基本特征,书法意象是生命的意象,是书家人格化的象征,书法创作中的意象思维是指导书法创作者进行创作的重要思维形式,意象思维在书法欣赏过程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沙鸥诗论的意象观念形成于1985年创作“新体”诗以后,主要体现在诗的意象与诗的形象内涵认定的区别辨析上:意象本质不是其“外观之象”及其变形幅度,而是在于它的内心观照的审美创造功能,对诗歌形象审美内涵的丰富。其意象的“规定性界说”主要不在于可感性、美感性等与诗的形象共同的创作规则方面,而是意象的可塑性、多义性与体验性,这些功能最能显示作为创伤方法的意象的创造本质,沙说丰富了当代诗歌的意象理论。  相似文献   

6.
三点导读     
诗人牛汉1955年受“胡风事件”牵连,革期间在“五七干校”写了一系列的吟诵生命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诗,其中以《半棵树》的意象最为引人注目,那被砍去了一半身躯却依然坚韧不拔、生命不息的意象,鲜明地表现出正直知识分子的人格形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性。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诗歌作品,其典型深刻的感情,深厚微妙的意蕴,往往要通过准确生动的意象表现出来;饱含着诗人情感意蕴的形象即为意象;意象创造是诗歌艺术创作中的核心;如何为内心的情意找到与之成准确对应关系的客观形象,则是意象创造中技术上的关键。在诗歌艺术创作中强调意象的创造,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表意,是为了增进诗的丰富美感和强大的感发力量。  相似文献   

8.
严奉戌 《湖南教育》2008,(12):24-25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简言之,意象即艺术形象,也就是被赋予了作者情感的、能引发联想的具体的东西。欣赏一首诗,外行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内行眼里却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文学意象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最小的形象单位,本文对文学意象的语言层次、结构层次、形象层次、意蕴层次进行了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古典文学界把意象当作意境的构成元素是值得商榷的。在实践上,意境理论不能概括所有的中国诗歌,存在大量有“象”无“境”之作;在理论上,意境与意象在适用范围、内涵、性质、形象的审美特征上各自有别。这说明,它们是并列关系。在文化变迁中,意境取代了意象,从玄妙难解走向生命体验,显示着意境对意象的超越,这也同样证明它们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进一步加强文艺理论研究与文学批评实践的结合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肖体仁 《中学文科》2006,(11):18-19
诗是抒情的艺术。但感情本身并不是诗,喜怒哀乐,如果没有具体体验的内容,这种抽象的感情是苍白无力的,不能为人感知,自然更无从使人感动。从感情到诗,这中间有一个用语言文字把诗人的思想感情外化的过程。艾青说:“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艾青《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里说的“形象”,实即意象。意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体色彩、包含着某种意蕴而能为人所感知的艺术形象。那么何如获取意象呢?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胡也频的诗纯粹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的是一个漂泊者的痛苦灵魂。人世、旷野和天宇三类意象构成胡也频的诗学宇宙,在由这些意象组成的展开式和高层式的诗结构中,他所歌咏的是个人与人世的关系,先被众人所摈弃而后又弃众人而去,刻画出一个总是处在孤独寂寞中与黑暗抗争的旷野中踯踊的先行者形象。  相似文献   

13.
巧用意象     
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人的感情活动后,被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被赋予更多主观色彩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意象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由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画面进行渲染,即营造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指能独立表现情感的形象结构,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载体。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于意境,二者是两个不同的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文字记载的最早、最重要的史诗,《贝奥武夫》充满了各种隐喻意象。在这些意象中,主要涉及如主人公贝奥武夫一般的英雄人物形象和格兰戴母子、喷火巨龙一般的妖怪形象。细细研究这些意象及其隐喻意义,能够明显体会到中英文化的差异。在《贝奥武夫》的隐喻意象中,中西文化的差异就被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以“异质同构”的原理等为基本依据,提出“汉语语词中介符号”说,认为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有一类词语的内部结构里存在着两重符号,即表层的词形符号和里层的意象符号;这两重符号结合起来,以意象符号为中介而由里及表地逐层表达语义,从而在语词音义结合的关系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结构模式:语音(言)词形语象(象)意象语义(意)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小说意象研究是张爱玲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着重写了青藤、电车、墙、帘帐四个意象,这四个意象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通过分析这四个意象的象征性,得出张爱玲的生命悲剧意识,以及她作品中人物的荒凉、沧桑、凄惨和心灵被扭曲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意象,这种浸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在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意象的选择首先要立足于新,要服从于诗人的意旨。意象和象征的联姻,决定了它的弹性空间是极为广阔的。  相似文献   

19.
陶陶 《培训与研究》2004,21(4):19-23
诗歌艺术中所具有的戏剧性话语,是诗歌得以获得审美性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而戏剧性的话语建构的最终实现,必须依靠意象形象转换和语言符号转换才能完成。通过意象形象的转换实现诗的思想与观念的对应物的具象化、隐喻化;通过语言符号的转换,实现戏剧性结构、场景台词、意象的具体化、符码化。意象与语码转换最终指向诗的戏剧化话语的终极意蕴。  相似文献   

20.
象征手法本身就是一种含蓄,你若直通通地捅明,那含蓄的力度必然会被你捅丢许多。如果你用形象物化出意象,那么,象征便会灵魂起来,读者才会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