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2003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除了体现新课标精神,给学生更宽广的自主学习空间外,其教学大纲更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它改变了过去高中教学中片面强调“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把“社会本位”与“学生本位”有机结合,既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又兼备科学与人、实践与交流、人和自然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课程教学应当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以能力为本位,着力增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特色。古代汉语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汉语言文学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水平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过去古代汉语教学过于强调基础性、人文性,学生不能完全明了课程教学目的,加之文言文教学内容一般较为繁难、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极大影响。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古代汉语教学应坚持学生本位、能力本位思想,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丰富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增进人文素养、提高文言阅读与教学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对高职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但过于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则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院校应当把握好培养能力和掌握知识的尺度,兼顾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许颖丽 《大学时代》2006,(10):90-90
本文阐述了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内容及评价体系。在体育课教学中,强调学生体育学习的自我实现过程,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先后7次进行课程改革,每次改革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目标。与以往的课程改革相比,本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是步子快、层次深、范围广、难度大,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每个学生的发展乃至每个学生每个方面的发展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和历史性的转变,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提高全民素质的改革。在本次新课改中,应正确理解并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6.
何杨勇 《江苏高教》2012,(1):152-155
文章主要从参与合作的组织机构、合作主体权利义务的规定、基础学位、课程开发和校企合作中的竞争与冲突等方面介绍了英国工作本位学习合作关系;从学生与学习类型的多样性和学习方式的灵活性说明,工作本位学习学习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从工作本位学习对就业的影响,以及工作本位学习的目标和限度,分析了工作本位学习目标以职业为导向的特征;从能力本位学习、学分与评价挂钩、先前经验学习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工作本位学习评价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学生为本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是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所谓课程改革的目标,指贯彻课程改革过程始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为本位还是以学生为本位,课程改革的成果(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是以社会为本位还是以学生为本位。社会本位和学生本位是一对矛盾体,自从学校教育和课程产生之日起,就隐含着二者之间的矛盾。任何一种课程都是对这一矛盾关系的某种形式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周慧 《教育探索》2005,(2):28-29
实施研究性学习首先要弄清楚它的本质,然后再贯彻必要的原则。在教学理念上,它强调学生本位;在教学设计上.它以问题本位为主;在教学评价方面,它看重过程本位。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先后7次进行课程改革,每次改革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目标。与以往的课程改革相比,本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是步子快、层次深、范围广、难度大,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每个学生的发展乃至每个学生每个方面的发展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和历史性的转变,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提高全民素质的改革。在本次新课改中,应正确理解并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是学生发展的必然所向。面对美国教育质量和社会公平问题,美国教育学家、语言学家赫希展开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探索,认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提升美国教育质量、促进美国社会公平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知识之于课程、之于教育、之于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积累一定的词汇和背景知识,技能的培养需要建基于特定的领域知识,成为有文化的公民需要掌握标准语言和共享知识,同化新知识需要先前知识作为基础,缩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需要学习以核心知识为“同心圆”的课程。作为一名教育上的保守主义者,赫希的知识观和教育观都建立在社会本位的立场之上。赫希强调,教育要从儿童本位转向社会本位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对儿童关怀和爱护的缺失,反而正是儿童本位思想中存在着的过于浪漫的发展观造成了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知识的延迟以及对儿童关爱的错位,剥夺了弱势学生学习知识、改变知识状况的机会,这对弱势学生来说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因此,学校必须正视“儿童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以背景知识、领域知识、共享知识、先前知识、核心知识等为内容的高质量课程体系,让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1.
樊华强 《教育探索》2006,1(3):25-26
在回顾和反思建国后两大语文课程观(知识本位语文课程观和能力本位语文课程观)的基础上,联系当前时代背景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应重建以人为本的语文课程观。其内涵是:课程的主体是学生:课程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程内容回归生活世界;课程的学习方式重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能力本位(CBE即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的高职教育观,是指在高职教育中,强调以能力培养而不是以学术知识体系学习作为课程教学的基础、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现状以及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现状,探索能力本位的应用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以职业性作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发展的方向,实践性作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实现方式,树立工学结合的概念,从而解决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问题,提高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网络营销》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建立在"知识本位"基础之上,很难对学生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本文从"能力本位"的角度探讨了高职《网络营销》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它实现了我国基础教育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走向学生本位的历史性的转变。这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观念的更新,更要求教师角色发生根本转变。教师既是学生学习上的促进者,更是学生生活上的朋友。为此,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观念,尽快实现其自身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石。目前,素质教育缺失是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建构存在的一大问题,而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课程建构价值取向均存在一定的偏颇,需要从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形同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价值共创等方面探索构建人格本位与能力本位相结合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能力本位”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文秘专业教学虽然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本位教育,但由于课程设置、学生实训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而且中职文秘专业过于强调学生升学,以致于学生专业技能不精,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因此,笔者认为中职文秘专业教学有必要转变能力本位教育观念,并从社会需求的确立、职业工作的分析、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力培养效果的检测等几个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王淑东 《现代教育》2003,(12):49-49
今天,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运动已席卷全国,从2001年9月开始,已有20个学科(小学7科中学13科)的49种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这次基础教育课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技工教育领域十分推崇能力本位。其核心就是技工教育的着眼点由知识本位转移到技能与能力上来,强调突出满足职业能力或就业资格的需要。诚然,能力本位优于知识本位,它为学生在上岗就业前作好准备,更直接地符合企业的生产和工作的需求,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体验学习。但是。相对于一个大的技工教育体系而言,能力本位的教育构建不了一个成功的、完整的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学生本位论"、"生活本源论"、"实践本体论"是生本教育哲学依据,叶圣陶先生强调"群体本位",所有学生应该是一切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与落脚点,强调"学生要自觉做学习的主人",强调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着想",这就是其"学生本位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将改变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等现状,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应该说,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它的成功之日,就是中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之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学校来说,必将引发一场教育的重组活动。在这场重组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包括管理、教师和学生。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