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彩霞 《快乐阅读》2011,(15):124-125
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  相似文献   

2.
《死水》和《大堰河》分别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和艾青的代表作。通过对两首诗的感情性质、艺术手法、抒情方式、审美风格、诗歌体式五个方面比较异同,从而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和诗作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解读】《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课中的三首古诗,《己亥杂诗》是清代龚自珍所写,而《题临安邸》和《示儿》都是南宋诗人的爱国诗作,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因此放在一课时教学。同是表达爱国之情,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陆游的《示儿》通过临终绝笔的形式抒写内心的悲痛,表达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而林升的《题临安邸》是通过对南宋统治者的怒斥与愤恨表达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4.
[《示儿》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用将尽的生命写下的绝笔,诗人怀着至死不见中原统一的遗恨,借对儿子的遗嘱书写出自己一生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心,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爱国愿望。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具有一定的古诗自学能力,要弄懂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并不是难事。但这首诗的内容涉及到北宋末年金兵入任中原,没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南宋统治者据半壁江山而不图恢复失地的历史背景,由于诗歌所反映的生活距今年代久远,小学生的历史知识又很有限,学生对这首诗中所表达的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较难理…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学生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2.教师抓住关键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教学难点入境入情,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教学流程一、创境,未成曲调先有情1.配乐诵读。(1)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题材,你们都读过或学过哪些思乡诗呢?(2)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诵读思乡诗。2.引入诗题。…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几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7.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对古诗的掌握也仅限于会读、会背,了解诗的表面意思和主题思想,这无疑有碍于学生对诗的整体把握,无法体会诗的内蕴,难以发现诗的美的特征。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会读诗、读好诗,入境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试着采用多种方法入境,收效颇丰。一、诗题入境许多诗的题目,本身就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倾向,如《行路难》中的“难”,确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了诗人对世路坎坷的伤感之意。在诗中,诗人紧扣住“难”字来写。开头就直抒难喝难食胸臆,感叹声中可见郁闷之情。接着用黄河难渡,太行难登…  相似文献   

8.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最早最成熟的代表作,它上祖《诗》《骚》,下启唐宋,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试从诗的韵律作初步探讨。《古诗十九首》的韵律美,诗的押韵、换韵与诗人的情感表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诗中叠字的大量使用也为古诗增添了韵律美。  相似文献   

9.
一、课堂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属于文学范畴。我对文学和诗的感受是:文学是人学,诗学是情学(板书)。文要写出人来,诗要写出情来;无人不成文学,无情不成诗学。因此,表达诗人的感情是诗歌的核心内容。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一下鉴赏古诗怎样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怎样去把握呢?我的观点是:意象传出诗人情(板书课题),即通过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制教材初中《语》第一册《枣核》一后,有台湾诗人彭邦桢写的一首思乡诗《月之故乡》。这首短诗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作思念故乡的纯真感情。诗人把浓浓的思乡情融入圣诞夜的月光夜景之中,使我们感受到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炽热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 《静夜思》(人教版实验教材一上)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课文的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生动地再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是引领学生理解古诗,深情吟诵的教学媒介.  相似文献   

12.
激情与写作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采诗以补察时政》)这段话说明了情与诗的关系,强调了感情是诗的源起。其实,情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源起。没有向往明天,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想和感情,就没有屈子、李白那汪洋恣肆的诗歌;没有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深切痛恨,就没有鲁迅投枪匕首似的杂文;没有对社会深刻的认识,对人生丰富的感情体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表现诗人审美理想和激情的艺术形式,是激情奔涌的产儿。诗歌中的一切景物形象,都是感情的产物、感情的载体,是诗人感情的艺术表现。诗歌教学就是要把诗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触摸诗的情怀、品尝诗的情味、领悟诗的情感。“情”,可谓诗的气脉,泱泱华夏的诗歌历史,就是盛开“情”之花的历史。因此,把准诗的“情”脉,也就成了阅读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把准诗的“情”脉来传递诗情呢?  相似文献   

14.
《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感情是诗的灵魂,是诗的生命。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但感情却不等于就是诗。愤怒、悲哀、快乐、忧伤、畏惧、欣慰等都只是感情.而不是诗。只有当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艺术地表现出来.让读者受到深刻的感动.那才是诗。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指出:“诗者根情。”情是诗的生命、诗的灵魂。古诗正是以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创造人的意境,托景寓情,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内容,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一、渲染气氛以境引情渲染气氛是古诗教学中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情况,教师可采取不同方式渲染气氛:朗读或朗诵过去学过的、感情相似的诗歌,从诗到诗;引导学生回忆或由教师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诗人的简历、创作背景等事物或景物,从事物到诗;利用插图或有关图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从图画到诗;释解题意,从题到诗等,从而为讲解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二十一课《古诗三首》,选编的是三首唐诗。这几首诗的内容都是写边境上的战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体裁都是五言古体诗。它们都具有形象鲜明,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富于感染力的艺术特色,是我国唐诗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17.
张燕珠 《现代教育科学》2009,(4):150-150,136
古诗词犹如一朵奇葩,夺人眼目,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感情浓郁,意蕴深远。诗歌在语言文字、韵律、意象、意境层面都体现着古诗独有的魅力。如何把古诗的美落实,拨起学生心中的诗意的弦,让学生品味古诗的美,培养学生诗化的语言?以《牧童》课教学为例,我对此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有幸听了我市名师张老师的一节古诗课《游子吟》。在教学中,张老师根据古诗的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母爱展开教学。教学过程融阅读与审美、感性与理性、赏识与情感于一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一个"情"字贯穿教学全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一.抓住诗眼——感悟情《游子吟》这首诗琅琅上口、诗意简明,诗人通过朴实无华的诗句,通过平凡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沉而无言的爱。这种感情,学生是很难一下子体会到的。教学中,教师围绕重点诗句分析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应该抒情的。即使叙事诗也是这样。没有感情的诗歌,读起来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其实并不能算诗。好的诗歌总是感情充沛,或高昂或深沉,或奔放或静谧,给人以美的熏陶,艺术的享受。诗歌抒发的感情应带有某种程度的普遍性。只有当诗人的感情能使较多读者理解、同情以至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20.
在《恶之花》中的《酒魂》,诗人表达了他对酒的喜爱之情和对现实黑暗的鄙弃,然而我认为这首诗的深层意蕴是诗人以酒代诗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