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取得时效是传统民法中重要制度之一,我国法律应确认地上权的取得时效已是民法理论界的共识,但对其具体适用仍存在分歧。从取得时效的法律功能入手,立足我国国情,结合国外立法例,对地上权的取得时效是否应以未登记的不动产为限,是否应以善意为要件,地上权取得时效是否具有溯及力,取得后期限如何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地上权肇端于罗马法。本主要运用了历史的方法对罗马法的地上权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初步揭示了罗马法的地上权制度所蕴涵的巨大的价值和对后世民法,特别是物权立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物权法》规定了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建设用地使用权在《物权法》中被界定为用益物权,规定在用益物权的体系中。但是,建设用地使用权所谓之用益物权,与罗马法物权体系中所谓之用益物权制度并不是同一个层面上的制度,虽然二者都成为用益物权。因此,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并不同于传统用益物权,需要重新进行界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给物权下定义只需遵循立法本身的原则和规律。我国物权法的法源有:宪法、民事法律和其他单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国家政策、国家认可的习惯以及有关国际条约。物权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法人和自然人,客体可分为有体物和无体物,物权体系应为:(1)完全物权;(2)限制物权,具体为地上权、自然资源用益权、地役权、典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3)占有。  相似文献   

5.
物权行为理论从建立之日起,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而是否承认并采用物权行为理论,是物权立法乃至整个民事立法必须解决的基本的技术问题之一。作者从分析物权理论的后果与其他制度相比较,结合现实的具体情况,论证物权行为理论的合理性,并建议我国立法采纳。  相似文献   

6.
物权行为理论自其诞生起就褒贬不一,在我国,对该理论本身有许多问题需要澄清。对法律行为的成立,立法应采自由主义,所以登记或交付为物权行为的生效要件。物权行为是法律行为的一种,物权行为可以并应适用法律行为的一系列规则。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相独立而存在是客观事实,但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并无必然联系,虽然物权行为无因性的缺陷并不存在,可是否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是一国立法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肯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之分层地上权,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适应了时代发展和民法开放性之立法要求,为我国其他用益物权创设分层地上权奠定了基础,其立法价值值得称道。但《物权法》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利用之规定却存在无科学的分层地上权概念、内容和范围狭窄、体系封闭等缺憾。因而,应从分层地上权的内涵、内容、范围,分层所有权与分层利用权、分层役权的关系,分层地上权的期限、使用、转让、出租、抵押、限制等加以完善,构建较为开放的分层地上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公证机构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准国家机关,在设置时应该结合该地的实际情况,我国公正机构业务范围主要有自愿公证事项和法定公证事项,本文笔者就公证法若干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物权化之必要已经成为我国学界共识,物权化模式虽有不同理论主张,如用益物权模式、占有权模式、准物权模式及特许物权模式,但均存在各种弊病。我国现行《物权法》在坚持自然资源绝对公有的前提之下采用用益物权模式,导致了立法在法理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和对现实生活的严重扭曲,应当着眼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性利用和非消耗性利用的区分并结合我国相关制度背景加以修改。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法用益物权是旧中国物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我国物权立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剖析传统民法用益物权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出发,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较详细地探讨了传统民法用益物权之地上权、地役权、典权与我国民法中之土地使用权、相邻权、英权的联系与区别,旨在吸收借鉴传统民法用益物权的合理因素,加快我国物权法的立法步伐。  相似文献   

11.
场外交易市场与场内交易市场在交易制度、交易方式、交易成本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场外交易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建立并完善多层次证券市场有助于解决国有股分流、内部职工股流通、中小企业融资等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已具备建立规范的场外交易市场的法律空间及硬件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诉讼时效又称消灭时效,它指的是权利不行使的事实状态,持续达到法定的期限,发生权利丧失或权利效力减损的法律后果。由于当时"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指导思想及民事立法经验的不足,《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显得有些粗糙,在审判实践中的理解、适用不一,出现了不少争议。该文拟就诉讼时效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环境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权”实质为公法上的权利而非私法上的权利。环境权应是一个类概念,不仅包括道德上折环境权,也包括制定环境法中其他主体在环境方面的权利。环境立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环境主体不同应包括宪法上的公民环境权,法律上的公民环境权,政府环境权和企业环境权。  相似文献   

14.
一、物权公示原则(一)物权公示原则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第6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这就是物权法公示原则的内涵。物权公示原则,是指物权的变动  相似文献   

15.
保护物权是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定分止争,创造社会财富充分涌流局面的必然要求。我国古代法通过对动产与不动产的区分,建立了与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物权保护制度。西方传统民法在发展中逐步建立了物权保护机制,尤其是德国民法典确立了"基于所有权的请求权",奠定了整个大陆法系近代私法与近代物权法的基础。现在,我国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制度,物权保护能力得到强化。但进一步充分发挥物的效用,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仍应充分吸取古今中外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完善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的具体保护措施,科学构建现代物权保护制度,使物权的法律保护机制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担保立法与我国的担保立法存在诸多差异,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担保法中最为重要的几个问题,如担保物、担保设立的时间、担保的设立和完善、担保的实行等,以期能够对我国担保立法的改革与完善有所稗益。  相似文献   

17.
增值税立法将填补我国税法体系中无流转税法律的空白,而增值税实施过程中沉积的许多问题应借立法契机予以明确。在简要回顾三十年来增值税改革历程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了目前增值税税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无偿赠送内涵不明确、销售自产货物的同时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计税方法的界定不准确、农产品抵扣制度不合理、交通运输企业征税和税款抵扣脱节、企业不同操作情况下带来的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公式结果的不同等"几个具体问题,分析了立法要解决的难点并提出了立法建议。另一方面提出下一步增值税立法应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扩围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18.
挪用公款罪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挪用公款罪是贪污贿赂罪中的一个重要罪名,实践中发案率较高,但是由于挪用公款罪的历史沿革和立法计术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当中,人们对它的认识都存在着比较多的争论。围绕挪用公款罪的实质含义,从犯罪构成要件、立法目的对有关理论的争论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从而促进吏治的整顿,加强国家的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物权行为就是我国民法学者与法律实务工作者非常热衷于讨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随着物权法制定工作的全面展开,关于物权行为的探讨愈发激烈。由于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正确认识及其定位关系到民法体系的科学、合理构建,民法须加以正视。本文作者认为“物权行为”确实存在,但应排除“物权行为无因性”。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指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肆意破坏环境,就会走向毁灭。这是循环经济思想的早期萌芽。随着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突出,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从稀缺走向枯竭,以资源稀缺为前提所构建的末端治理逐渐为循环经济所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