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普职协调是在普职分流的表述已不符教育环境的实际下出场的,其内涵包括柔性确定普职比、创建中间样态学校以及确保普职间学历和机会等值。同时,普职协调并没有否定普职分流,它属于更高层次的分流和更深层次的融通。推进普职协调,应当重述分流的重要性,创新分流机制,确保地方拥有柔性确定普职比的自主权,构建国家学分银行制度。  相似文献   

2.
从“普职分流”到“普职协调发展”是强化教育类型、优化教育结构的必由之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推动普职协调发展的新语境赋予普职分流新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期许。生态位理论视域下,普职分流到普职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普职分流“供给失效”、协调发展“重叠错位”以及分流与协调发展“割裂失调”的矛盾,面临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技术人才与学术人才、普职分离与普职融通的冲突。从生态位理论探析分流到协调发展的矛盾与冲突,寻找分流到协调发展的融通路径,是理论的应然之意;通过生态位移动、矫正、释放等途径,实现分流到协调发展的接轨共赢,是实践的应然之果。  相似文献   

3.
新职教法提出的普职协调发展内涵丰富,有利于厘清普教与职教的发展关系,回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外部需求,完善现代职教体系,满足个体对于多样化优质教育机会的诉求。然而,普职协调发展面临职教高考制度设计缺陷、升学制度不够完善、中等教育阶段普职课程融通度不高、高等教育阶段的逆向转学不畅、横向融通的评价制度未有效建立、普职统筹发展制度体系建设处于探究阶段等问题。为此,需完善职教高考和升学制度,实现职教内部纵向贯通;强化课程融通、逆向转学和评价制度建设,推进横向融通;建立区域协调、学习成果的融通与互认制度,强化普职统筹;从办学资源投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公平就业环境的营建、教育创新的制度机制等方面,给予普职协调发展多元保障。  相似文献   

4.
职普协调发展是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满足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人才多样化发展的现实需求。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职普协调发展保驾护航,但仍存在诸多实践问题。从教育内部看,主要存在部分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不完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且能力结构不合理、实践性课程内容脱离工作岗位需求、办学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从教育外部看,主要存在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等问题。在职普协调发展背景下,中职教育要破解上述发展困境,必须进行如下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中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专业及课程设置质量,凸显行业企业办学特色;扭转公众认知偏差,提高中职教育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一改旧法中“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的表述,取而代之为“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从“职普分流”到“职普融通”,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合理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建议从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探索综合高中建设、完善职教高考制度与“1+X证书”制度、深化产教融合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等方面构建贯穿各学段的职普融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职业体验为代表的职业启蒙教育逐渐成为技能型社会发展背景下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体验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开展对于个体全面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以及技能型社会构建具有重要价值。在政策、资源、需求三者的共同保障下,普职联动开展中小学职业体验活动具备较强的现实基础。就目前而言,普职联动还存在联而不畅、联而不深以及联而不焦三大现实问题,为促进技能型社会下职业体验共同体更好构建,需要巩固协同要素以夯实联动观念,规范实施过程以发挥联动效力,强化政府统筹以共筑联动合力。  相似文献   

7.
新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为中职优质院校建设指明方向也明晰了价值使命,从“断头路”到“立交桥”,中职优质院校建设第一动力是“引流”;从“示范校”到“优质校”,中职优质院校建设内在要求是“协调”;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职优质院校建设核心目标是“发展”。中职院校应积极打破历史之困、突破发展之限、破除衔接之篱,探索优质院校发展建设路径,通过打造多元化办学模式、加强中职院校内涵建设、完善新时代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创新设置专业动态衔接方案、组建中职优质教师队伍等一系列举措,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为技能型社会建设贡献职业基础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家杜威十分重视普职融通,并把它作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初期,他批判旧的狭义职业教育,倡导以普职融通为理想途径的大职业教育,以适应新时代新社会的需求。杜威坚持的普职融通就是使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内容、方法和精神上相连,并强调职业教育的首要价值是教育性的、职业教育不等同于行业培训以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隔的危害。杜威所提倡的普职融通不仅凸显出时代性和前瞻性等特点,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马磊 《教师》2021,(8):17-18
当前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平衡,普职融通的教育模式可以适当缩小这种差距.然而普职融通教育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困境,如社会上轻视职校生的现象依然普遍、招生选拔制度不利于普职融通教育的发展、普职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设备配置水平不高等.为了摆脱困境,职业学校语文学科尝试采取从不同个人素养的角度构建课程、加强内容建设、...  相似文献   

11.
德国基础教育学制发展在其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历史变迁中厘清德国基础教育学制的结构和发展,以当前德国基础教育学制为重点探究其特点,包括制定多项政策普及高质量学前教育,关注教育公平建立综合学校和加强理论投入助力高等职业教育,分析了重要相关政策和发展成效。当前,德国仍要面对数字化教育快速发展下的建设不足和教育事业壮大下的师资缺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提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普职融通成为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普职融通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因素,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有力抓手。在地位相同、类型不同的基础上,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的联系与贯通,有利于促进社会人才流动、供给有效人力资本、促进教育创新。但地位认可偏差较大、类型特色应实分离、体系建设厚此薄彼等掣肘因素影响普职教育相互融通,需要提升办学质量、凸显职教特色、加快体系建设,以促进普职教育同生共长、共通共融。  相似文献   

13.
保持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是我国近40年来的一贯政策。该政策很难适应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需求,其对中职的扶持也受到高等教育普及的冲击。该政策目前阻碍了学制体系贯通,加剧了升学竞争和家长的教育焦虑,造成了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平。当前高中阶段普职分流的价值取向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主,普职关系变革的基本思路是普职融通、普职分流后延、由各地区自定职普比。各地区近期应基于实际需求和教育规律确定职普比例并逐步扩大普高招生规模;中期应逐步实现自然、自由的分流形态;远期应在中等教育阶段全部开展普通教育,将职业教育后移到高等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教育制度与教育体系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改革发展和调整期,普职融通理论就是其中非常有影响的理论之一,而且进入了现实实施阶段。在江苏南京,一些中小学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在职业院校方面,几乎没有来思考如何应用这一理论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普职融通是指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相互融合、沟通、衔接,其核心理念是“适性发展,多元选择”。普职融通办学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运用得好可以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和特长发展。苏州市吴江区针对普职融通办学存在的问题,思考发展方向:建立配套支撑体系,提升社会认可度;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注重差异性;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提高融通性。  相似文献   

16.
推动职普协调发展是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深刻理解“协调发展”的丰富内涵,可以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把握职普关系的“三性”,即矛盾性、整体性与平衡性。在此基础上,从“回归教育本真,推进个体全面发展;缓解学业焦虑,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创新教育模式,提振职教发展后劲”三大维度体认职普协调发展的特殊意义,进而精准把握其价值意涵。在推进职普协调发展的道路上,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借助顶层设计的深化改革、教育实践范式的升级创新、公众舆论的正确引导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效建设的今天,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急速增加,对普高及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任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普职融通”这一新型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对解决“普高学生缺乏职业技能素养,中职学生缺乏知识与学识素养”的问题具有重要有价值。为提高普职融通班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就业创业技能,分析了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内涵及功能,剖析了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与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产业升级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普职融通成为顺应产业发展和政策导向而快速发展的一种办学模式.对国内普职融通普职双主体模式、普职一体化模式、普职协同发展模式开展研究,对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职融通办学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政策保障、课程体系、学分互认是普职融通三个重要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普职分流是教育本身的应有之义,文章以新加坡、德国、美国三种较具典型的普职分流模式为考察对象,并对比我国普职分流的特点和问题对普职分流问题给予现实思考,提出构建结构均衡、布局合理的教育体系,制度化分流与个体主动选择相结合的分流机制,以及分流补偿制度和回流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目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轨道发展已经严重阻碍了自身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招生难,高等教育就业难,毕业生的生存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矛盾加剧;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对应用型本科的需求成为发展重点.应对上述挑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是一条可供选择的必然之路.但促使其沟通融合并非易事,需在政策层面建立联动的责任机制,在对外宣传方面建立多渠道的信息沟通机制.具体操作方面,需立足于课程实施,开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课程衔接.同时,要不断完善数据共享平台,为未来的各项工作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