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故宫是世界闻名的皇家建筑群,它的奠基人和设计建造者是明代有着"蒯鲁班"之称的匠人蒯祥。蒯祥一生设计建造了众多宫殿、楼榭、亭台、庙宇,其作品遍布全国,具有高超的建筑造诣,深得皇室贵族赏识和普通百姓爱戴。  相似文献   

2.
何熙楠 《中国出版》2022,(S1):224-227
为什么故宫又叫紫禁城?为什么故宫这么大?为什么故宫里很多宫殿的屋顶都是金色的……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朋友,都会发出关于故宫的“十万个为什么”。毫无疑问,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两朝的皇宫,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就像是一个文化宝库,承载了太多文化,等待人们不断探索。然而,小朋友应该从哪儿入手,认识故宫、了解故宫呢?  相似文献   

3.
2009年1月12日,12集电视纪录片《台北故宫》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故宫》、《台北故宫》为文本进行比较,从纪录理念、纪录手法、审美形态的衍变,解析纪录片《故宫》与《台北故宫》所呈现的不同纪录理念与审美形态,以及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元大内遗址位于明清故宫和景山范围之下。历史文献对元大内的记载,虽然包含了翔实的各宫殿建筑数据,但对建筑之间的相对距离却语焉不详。故宫博物院范围内发现的多处元代和明初的建筑基础,弥补了历史文献的先天不足,为精准定位元大内各宫殿建筑提供了可能。本文采取历史文献、故宫古建基础勘察和考古发掘相互印证的方法,确定元大内关键点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参考历史地图和宋、金、元、明宫殿复原成果,提出新的元大内规划复原平面布局。  相似文献   

5.
沈阳故宫又称后金故宫、盛京皇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建并使用的宫殿。后由乾隆加以扩建,占地面积为6万平方米,拥有各式房屋500多间,分为东中西三路主体建筑群。东路是努尔哈齐营建并使用的宫殿,由大政殿和十王亭构成。  相似文献   

6.
两岸三地的“故宫博物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真正的紫禁城只有北京一个;作为皇家宫殿的“故宫”,北京和沈阳则各有一个;但作为博物馆(院)的“故宫”,却在台湾海峡两岸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三个。就文物等方面说,其实这三个“故宫”不只是雷同或相似,而是完全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是因为两岸三地的“故宫”文物,不但有着共同的文化和民族渊源,而且有着共同的时代和地点来源。  相似文献   

7.
刘源 《北京档案》2003,(10):49-50
当你游览气势雄伟的故宫时,会看到太和殿等许多宫殿的地面上,块块方砖,磨砖对缝,丝丝扣扣,这就是金砖.尽管历经沧桑,岁月流金,仍留有光亮如镜的风采.金砖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衬映着紫禁城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电视纪录片《故宫》与中国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凯 《现代视听》2012,(6):37-40
电视纪录片《故宫》用现代表现手法传播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以不凡的实力打造了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故宫》通过叙事结构、光影特技以及电视语言等成功塑造了中国形象。在华丽唯美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以及严密巧妙的叙事背后,《故宫》不仅让世界了解了这座充满着故事的神秘宫殿,更让世界透过这座文化宝库看到了一个历史的、立体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9.
沈阳故宫申遗成功,大量满、汉文档案成为珍贵的世界遗产档案,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查考价值,也是沈阳故宫维护其作为世界遗产的完整性的依据.本文介绍了沈阳故宫世界遗产档案的含义、功能及管理与保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古迹。故宫是世界最大的皇家宫殿,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也是一座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它以其厚重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社会和历史的里程碑。颐和园在北京的西山脚下,山光水色,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最初,皇家园林只是帝后宫妃们的消闲避暑场所。清雍正帝即位后,开始在这里读书和处理政务,使这里逐渐成为政治的心脏。  相似文献   

11.
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前的皇宫,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处理日常政务、生活起居之地,被称为“一朝兴王地,两代汗王宫”.2004年7月沈阳故宫申遗成功,与申遗活动有关的大量满、汉文档案成为珍贵的世界遗产档案,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查考价值,也是沈阳故宫维护其作为世界遗产的完整性的依据,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介绍了沈阳故宫世界遗产档案的保存情况及管理与保护措施,以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娄娟  娄飞 《兰台世界》2015,(3):131-132
宁寿宫是乾隆皇帝退位后为自己准备的太上皇宫殿,是清王朝入住紫禁城对明朝故宫改造最大的宫苑。设计者正是乾隆皇帝个人,不论是在古代园林营造艺术方面,还是古建筑营造工艺方面,其地位都达到了中国皇家园林最高级别。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12,(10):84-84
在当今世界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所有现存宫殿,就其占地面积之广阔,建筑组群之雄伟,珍藏文物之丰富,连续时间之绵长,蕴含理念之深邃,文化影响之久远,综合起来而言,可谓无与伦比。在中国,故宫是复杂的,多面的。有人用"血朝廷"来揭示帝制时代皇宫阴暗、冷酷、血腥、暴虐的一面。同时,故宫的建筑、器物、服饰、书画、典籍、档案等,早已不是皇家的财富,而都是士人、匠师、能工、夫役等,用鲜血、智慧、汗水和生命凝聚的,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后人应抱以敬畏之心,赞颂之意,骄傲之情,欣赏之趣;而行守护之职,关爱之情,学习之心,弘扬之责。俗话说:学到用时方恨少。  相似文献   

14.
树军  小浩 《出版参考》2006,(11):43-43
皇家不仅将故宫称“紫禁城”.还把帝王住的宫廷称为“紫庭”、“紫官”、“紫极”、“紫霄”等,帝都的道路称“紫陌”.皇帝的诏书称“紫诰”、“紫泥诏”、“紫书”,皇帝的车辇称“紫驮”.皇帝的衣服称“紫衣”。  相似文献   

15.
<正>1937年至1946年间,故宫文物为避战火在四川乐山、峨眉及巴县等地秘藏数载。1946年夏,四川省美术界人士以"抗战七八年来,故宫文物虽与四川人民近在咫尺,皆因空袭频仍,川民无缘亲睹皇家艺术品"为由,函请四川省府转请中央及管理当局设法在成都举办一次故宫文物展览会。1946年11月至12月间,100件故宫书画在成都少城公园民教馆展出,引得川省民众踊跃参观。四川方面将这场展览名为"故宫  相似文献   

16.
赵巍 《今传媒》2016,(10):105-106
百集“微纪录片”《故宫100》以每集6分钟时长讲述了故宫博物院内100座建筑的命运,兼具演绎故宫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其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赢得了观众的青睐。相较于传统纪录片的内容呈现和表现手法,《故宫100》从镜头语言、解说、配乐、动画以及情景再现几个角度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创作构思。  相似文献   

17.
当人们在夏天顶烈日、冒酷暑游览故宫时,会惊奇地发现,偌大的故宫,竟然无一片遮凉的绿荫!从午门入太和门,进太和殿广场,在参观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再到达乾清门广场,走过大半个故宫竞见不到一棵树.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8.
骆双丽 《出版科学》2015,23(1):81-84
以书库型手机电子书App为研究对象,探索与手机电子书App相关的美学类型.在探索手机阅读美学新概念的基础上,从视觉美学、内容美学和审美体验入手分析手机电子书App的美学特征,最后为手机电子书App基于美学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可行性建议,使之更符合受众审美体验和受众审美期待.  相似文献   

19.
于淼 《青年记者》2016,(17):95-96
纪录片《故宫100》用每集6分钟的时长讲述了关于故宫的100个故事,继2003年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之后,又一次将故宫的细节与恢弘、历史与当下呈现在影视语言中.与12集《故宫》不同的是,它将故宫的元素拆散重组,用短小精练的方式讲述细枝末节,用微纪录的方式放大鸿篇巨制无法触及的角落,将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加以升华,将故宫打磨成为一座穿越时空的全息影像博物馆,让布满岁月风尘的紫禁城焕发崭新容颜与魅力.  相似文献   

20.
鲁婉卓 《今传媒》2023,(8):104-107
漫画《故宫回声》依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老一辈故宫人为使国宝免于战火,克服重重阻碍,携文物南迁的历史故事。本文以漫画《故宫回声》中的故事为基础,结合历史发展路径,着重讲述故宫人携一万余箱文物于战火中颠沛流离,逐渐强化的“视国宝如生命”的典守精神,以此还原文物南迁的艰辛历程,使读者感受漫画《故宫回声》中所传达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