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文化云是地区文化数字化水平和特征的集中体现。以公共文化云为抓手,加快推进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和资源整合,逐渐成为区域文化建设的新趋势。以长三角四地公共文化云为研究对象,梳理长三角地区文化云建设历程和组织架构,将云服务拆解为关键服务、数字资源、文化场馆、平台用户四要素进行深入解析,并从服务、资源、场馆和用户4个方面提炼长三角地区文化云服务的不足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高质量发展既关乎"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向,也与十九大确立的2035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中期目标息息相关。文章梳理"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认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观念、新路径,重点关注推进公共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均等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以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问题,擘画"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提品质、优效能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带来的新挑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目标挑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的挑战,公共文化形成软实力助力区域(城市)发展的挑战;分析"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历史新机遇,包括: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抓文化建设已成为自觉行动,重大国家战略布局带来区域全方位发展新机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站上了历史发展新起点。面临新挑战,基于新机遇,"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可从7个方面着手,包括: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公共文化实践的能力水平;抢抓历史机遇,建设升级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做强数字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体化发展;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加强公共文化软实力建设;打好"组合拳",推进"社会化",激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力;以推进民族民间文化创新发展为抓手,推进文广旅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向科学管理要效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有助于推动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从理论逻辑和实践进路中精准把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历史方位和发展趋势,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公共文化服务的使命担当、发展特质以及其在文化强国中的角色定位中认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从转型起步发展、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三步走”中系统把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回应“人本”需求、“效能”要求、“时代”诉求三大着力点中彰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义,从“空间-人-资源”三位一体的总体逻辑中邃密空间再造、供需匹配与资源融合逻辑。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标准体系建设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重要任务。通过对文化行业标准化体系现状及案例分析发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缺位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特别是标准体系建设能够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文章提出由准入标准、运营标准、志愿标准以及评估标准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标准体系架构,并提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图书馆界也已开始思考和规划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文章在高质量发展观的指引下,结合《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的核心要义,从图书馆的要素和本质出发,分析了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高禀赋、高素质、高效率和高品质4大核心要素和高标准、高科技2大保障性要素,并阐述了各要素的相关内容,描绘了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7.
公共文化服务经历从无到有再到标准化、均等化全面推进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对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的内涵加以梳理,以“可及性”为研究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要素和“4A”评价框架进行分析,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基层服务中心文化输出;匹配各方文化需求,注重多样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效能,强化政社合作供给;建立动态评价反馈机制,实现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是完善和优化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以交叉共融理论视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之义。第二届“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与交叉学科创新论坛”探析以交叉融合方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绩效评估机制的治理流程上引发创新思考;考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与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出场的现实语境与发力点,从“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双重维度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载体。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作系统梳理,深入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主要有文化铸魂型、文旅融合型、文农互助型3种模式。文章还针对环境业态、参与主体、产品服务、实现方式等关键要素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在挖掘、研究、展示和传承区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区域博物馆协同发展对增强博物馆集群效应、促进文旅高水平融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至关重要。淮海经济区博物馆是各地区域性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区域内两汉文化、殷商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山海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围绕构筑区域性协同发展特色中心、建立区域性协同发展常态化机制、整合区域性协同发展多元要素等实践路径出发,着力打造"淮海经济区博物馆共同体",是推进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探寻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突破方向、重点任务、路径方法,是推动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充分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首先需要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确立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构建县域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是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突破口;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要求。目前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管理运营服务的方式来激发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活力,取得了成效,也暴露了问题。疏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通道的着力点,首先应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承接组织的培育力度,其次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再次是政府监管应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12.
渭南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礼仪文化积淀。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中,渭南将服务礼仪纳入《渭南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通过出台《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礼仪规范》、开展服务礼仪培训、评选服务礼仪“标兵”等举措,将礼仪精神贯穿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各项服务之中,推动“华夏文明之根守护工程”“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工程”“华彩渭南文化形象塑造工程”建设,契合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示范区创新发展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的重要基础设施。采用网络调查法,从平台建设、信息资源、平台功能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省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在运营稳定性、服务资源丰富性、服务功能完善性、服务供给平衡性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未来应重点加强平台运营规范化、资源整合、平台功能完善、区域合作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作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之一,中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在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的大前提下,高度聚焦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是新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文章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特点,围绕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从分析、破解公共文化深层次问题入手,力求将准确阐述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渠道、主阵地关系,深入理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对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而在政策和实践层面,围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试图厘清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新型内在架构,把新时代赋予公共文化重大历史使命具体落实为保障权益、引领品质、优化生态、提高认同、汇聚力量等精神文化建设具体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15.
贾娟 《图书馆》2024,(4):9-14
将外部支持与乡村内部自觉有机结合,采用内外共生、上下联动的新内生发展是现阶段推动中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在新内生理论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强调从整体发展视角,立足乡村资源和需求,通过乡村与外部的互动联结、资源整合、改革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文章深度解构入选国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的汉阴模式,认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欲打破乡村文化自觉意识淡薄、整合性欠缺、创新动力不足的新内生困境,离不开以县政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整体谋划与统筹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乡村自治组织及其组织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以“文化+”为思路的资源整合逻辑及技术引领、规则协同下的多维创新。  相似文献   

16.
公共文化服务要实现智慧、精准、适配的高质量服务,需要从新基建、数字人文、用户认知角度来明确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诉求,从底层数据智慧、中层组织关联、顶层认知智慧协同组建公共文化智慧化服务的多维视角来探究。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在于认知逻辑层,解析认知,将认知的形成过程作为一个动态演化的生命周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用户认知行为动态演化模型,从组织逻辑层实现用户认知的动态映射,并通过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双轮驱动来赋予公共文化服务认知数据的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数字时代背景下,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结合数字化体验场景进行的公共文化创新服务。面向数字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结合场景理论创新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理念,从数据、生态、情境、社交和价值5个维度分析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策略,从数字服务、体验习惯、场景感知、活动参与、社会服务5个方面提出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创新设计建议,旨在创新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理论,发展公共文化数字化体验场景,创新公共文化数字化体验社区,提升用户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价值,服务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发展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  相似文献   

18.
公共阅读空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民群众提供阅读活动和文化交流服务的重要场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以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研究背景,论述了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现实意义,集中分析影响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因素,借鉴国内图书馆空间再造以及各种阅读空间建设经验,提出公共阅读空间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雷兰芳 《图书馆杂志》2023,(1):72-78+98
乡村公共阅读空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载体。研究乡村公共阅读空间的活化,有助于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而赋能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通过调研分析当前乡村公共阅读空间的主要呈现样态,归纳出以人为本、供需契合、多元服务、赋能乡村等公共阅读空间活化要素。活化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必须从政府和社会层面多方重视赋予“有位”,开展多元服务、优化供给内容、传承乡土文化等自身的积极“有为”,创设阅读环境、加强营销宣传和提升乡民阅读品位等营造全民阅读的书香“有味”,方能充分发挥乡村公共阅读空间职能,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20.
以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文化供给,有效缓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性失衡困境,成为基层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满足农民分众化、个性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文章从数字技术嵌入并驱动的多元治理、内容偏好、技术接受、网络赋权等维度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动力机制,探讨数字化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动力因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实现,需进行供给侧的系统性数字化转型,遵循数据要素参与治理、农村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平台赋能协同供给、增强保障机制运转韧性的路径指向,进而推动农村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