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这个词儿。大概是后起的,因此,它不为《词源》所录。相对而言,“领袖”一词就要古得多。早在《晋书·魏舒传》中就有这样的话:“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在《晋书》中还有“后进领袖有裴秀”的说法。先进领袖后进,这样“领袖”这个词儿就用开了。屈指一算,也用了一千五、六百年了,其词义至今也没大变。而“领导”的含义就丰富得多了,它的后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晋国的梗阳(今山西清源)有一桩案子,被告担心输掉官司,打算对正卿魏舒行贿,请他帮忙打赢官司,魏舒"将许之"。大夫阎明与叔褒得知后,十分不安。他们认为:"魏大人向来清廉,美名远扬。如果这次接受了贿赂,他的名声将毁于一旦。此事万不可为。"于是,二人决定一同去拜见魏舒。他们来到魏府,主人正在进餐,见二人来访,便邀他们一起用饭。席间,阎明以三声叹息引起了魏舒的注意。魏舒说:"人们常说,吃饭能够忘忧,可你为何三次叹气呢?"  相似文献   

3.
现在常能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儿子缺乏男子气概,甚至有的人嘲笑这样的男孩为“娘娘腔”,也常常看到一些男孩疏远父亲,与父亲打“冷战”,更有甚者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少年”。心理专家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变相父爱”导致的。父亲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少,孩子没有得到正常的父爱;或者父亲教育不当,让孩子对父亲不满;还有就是因为特殊家庭环境父亲放弃了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相似文献   

4.
毁车为行     
春秋以前,车战是主要的作战方式,车兵是各诸侯国的主要兵战,进入春秋时期之后了虽然车战仍是主要作战方式,但步兵作战开始出现了。周景王四年(前541),晋国军队与自越族徒兵战于太原,由于地势险狭,晋国战车无法展开,难以抵御狄兵步战。晋将魏舒建球来帅“毁车为行”,即改车战为步战,将战车战甲土全部改戏为著甲徒兵,并与原有的轻装徒兵混编在一起。魏舒此举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机动灵活性和攻击能力,随之大败狄军。。魏舒的,“毁车为行”,是春秋时期军事史上的重大变革事件,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向步战转变的划时代的标志。毁车为…  相似文献   

5.
《当代职校生》2013,(6):22-22
有人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我以为有如下原因:一是四川人爽快的性格,说话语速特别快,因此你要让四川人讲出抑扬顿挫恐怕会有些困难;二是一些电影的方言版让很多人大呼亲切,而“川普”电影也总会让人啼笑皆非,于是,很多人就操起了一口流利的“川普”。  相似文献   

6.
眼下,网络已成为时尚的代名词,网吧更是遍地开花。很多中、小学生也纷纷成为“小网民”。一些“小网民”是从网上获取知识,开扩视野;也有一些“小网民”让人担心。从少年法庭最近审理的几例抢劫、诈骗案可以看出,他们当中不少人在虚拟的世界里几乎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甚至走向犯罪。  相似文献   

7.
【佳作展示】“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让”的佳话不在少数;但“让”也造就了中华民族内敛的性格,以至于对外交往时显得有些软弱。因此,对于“让”这个问题我们有重新思考的必要。韩信从市井屠夫胯下钻过,对屠夫咄咄逼人的气势做出了退让,他让出了风度,让出了明智;孔融四岁,能让梨,他让出了文明,让出了亲情;晋文公“退避三舍”,让出了诚信,让出了气概……历史上“让”的事件不胜枚举,但这些“让”都体现了人的魄力、远见,这些都是该让的事情,该让就让!对于一些可以体现个人良好品质的事或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我们能让则让,但是,如…  相似文献   

8.
如今的教育教学,理念迭出,观点日新,让人目不暇接,也让人头晕目眩,甚至还让人无所适从。但是冷眼旁观,我们就可以发现,有些理念其实只是重新包装之后的“闪亮登场”,其实质并没有超越传统的教育教学的精髓;还有一些理念则有可能就是教育教学的“乌托邦”,只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因此,面对这样或那样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的偏颇,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假“繁荣”的热闹现象:随便说,让人莫衷一是;课件傻,让人眼花缭乱,随意夸,让人无可奈何。语文课堂应该倡导“真”“简”“实”,这才是语文教学追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竹林七贤"之一山涛,做到司徒,死后由魏舒接任。魏舒并不特别,甚至有些傻气,而他是靠什么位列三公的呢?古人似乎都有"光环控",为那些成功人士的个人履历掺进很多玄幻色彩,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1月我观看了“贵州省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现场展示课”,这十节展示课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过去那种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已摒弃,取丽代之的是“以读为本”的新的教学模式,让人耳目一新;但同时一些教师在解读文本上的偏移,也让人感到一些担忧。  相似文献   

12.
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根据自己最近的调查发现,一些孩子的家长总是无法摆正“心”的位置,以至于走入了四大“心”的误区。平常心变补偿心许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上大学,于是拼命要让孩子得到补偿,想让他们“出人头地”。专家指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让孩子好好地做一个平常人,这才是父母应该具有的平常心。正常心变反常心一些孩子的举动明明很正常,但按父母设计的模式却变得不正常了。一位孩子贪玩,父亲就认为他得了多动症,带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孩子很正常,可是父亲…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一些景区内,滑竿(两人抬的一种轿子)是常见的交通工具,为的是方便一些游客上山。抬轿的人被人们称为轿夫。近段时间,轿夫这个原本远离大众视野的职业两次被推上网络“热搜”。先是一名年轻博主因为坐轿上山遭遇网络暴力,一些网友谴责他:“大家都生而为人,你凭什么花钱践踏他人的尊严?”后有女子雇轿夫抬狗上山,再次引发风波,相较此前,这次更让一些网友不爽:“怎么能让人为狗服务?”“人的尊严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4.
不仅再好的药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很多营养丰富、对健康有利的食物如果吃不对,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它们可能让你头疼,也可能让你烧心、反酸、过敏,甚至产生结石。究竟哪些食物让人“又爱又恨”?如何才能减少它们的“副作用”呢?  相似文献   

15.
文章要标新立异,就是要写出让人看不懂的“新新人类”语言;文蕈要追求深度,就必须故作深沉、伤春悲秋。而市面上一些以“反作文”、“不及格作文”为卖点的书籍也导致一些中学生对好作文的理解产生歧义。有关人士指出,中学生作文该到回归本意的时候了。追求“个性”文章不伦不类作家赵丽宏认为,现在一些学生很少读经典文学  相似文献   

16.
尝闻古人云“开卷有益”。时至今日,在我看来未必就都有益。你看那遍布文化市场的形形色色的图书:装帧精美的也罢;惊世骇俗的也罢;袒胸露肉勾你魂魄的也罢,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就算是一些正版的好书也逃脱不了一些人闻隐私之类的东西,至于学生和搞研究的一些人常用的工具书也会被某些人东摘西抄地盖之以大会或汇总、精编之类。重复者有之,伪科学者有之,诸如这等“杂书”想必您重金买来也会让你晕头转向,拍案而起大声曰:“这也叫书?”嗯嗬,当今这些书还就走俏,是您旅途寂寞的伴侣,是您茶余饭后“摆龙门阵”的博学,是您上洗手间时避免异味…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语文里,那一片叶子是神奇的。这个“小东西”能让人感受到“大局面”,所谓“一叶知秋”;而这个“小东西”也能让人看不到“大天地”,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相似文献   

18.
林梅军 《天津教育》2023,(18):177-179
<正>“自发”是指人在不理解客观规律和情况的前提下,主动做出一些行为,是一种不知而为的行为。“自觉”是指人对客观规律有了解,对客观事物有着清醒的认识,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选择参与这些活动,自愿地做出一些行为,是一种明知而为的行为。那么,在幼儿劳动教育中要想让劳动教育回归生活,就要让幼儿从“自发”到“自觉”,有意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教育,自主地开展一些劳动活动。  相似文献   

19.
“受同学欺负,初二学生服毒自杀”;“只为几十块钱,少年竟投毒”。看到这样的报道,不由得使人心头一阵阵发颤,同时也让人感到唏嘘不已:为什么他们对生命如此轻率?人的生命是道德的载体,没有生命,自然就无道德可言,不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自然落空。但我们的一些教育,却被“功利”所包围,“生命教育”反而成为盲点。为此,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如今,有这么一种现象——姑且叫做“扣人心弦”。老师在教学时,其中不时有个环节: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令你感动或扣人心弦的地方,谈谈你的感受;作文时,也经常出现请你写一写最让你感动的人或事;评课时,一些老师也爱把“心弦”两宁挂在嘴边……是不是被冠以“心弦”就果真能“扣人心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