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基层的具体实践,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培植基层法治土壤,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基层治理法治化,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来统筹法治建设,并与各项社会事业紧密结合,成为它们不可分离的实现方式。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实质上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全面法治化,应当立足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回应人民对法治的新期待,以更高的标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建设全面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和社会治理法治化转型的加速,高层次人才法律素养缺失的现状逐渐显现,而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在提升研究生法律素养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首先阐述了提升研究生法律素养对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意义,接着对研究生教育中法律素养培养欠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构建高校法制教育机制、优化高校法制教育模式、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力度、强化高校法制警示作用等措施来提升研究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加快,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遇到诸如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欠缺,法治监督体系不健全,基层组织、基层干部法治意识、能力不足,法治人才缺乏,农民法治意识普遍淡薄,法治宣传教育不深入等难题。应该有针对性地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督制度与机制,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等措施破解这些难题。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首先是法治中国;一个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首先是法治社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是制度建设和治理方式的法治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要议题,这充分显现了党中央对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视。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对在推进法治中国进程中执  相似文献   

6.
牢牢把握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应当基于中国国情,寻求稳妥的改革路径,必然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宗旨和根本目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关系到中国法治化道路,而且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及社会平稳转型,进而有助于精准诠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需要从基层工作着手,全面加快基层治理的法治化进程。从乡村基层法治教育的角度研究和梳理乡村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强化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充实法治教育内容,贴近受教育对象;以多种形式开展法治教育,提高教育效果;拓展法治教育渠道,搭建各类教育平台;培养法治教育队伍,形成工作机制;构建乡村法治教育长效工作格局等工作思路对摆脱乡村基层治理法治教育的困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大学法治化治理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要体现,同时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要求。大学法治化治理中自由与秩序平衡具备内在的逻辑。秩序的"向自由性"与自由的"合秩序性"构成了二者平衡的机理;同时自由与秩序具备共生的社会性基础。自由与秩序依靠自动调节和制度调节方式运行。现代大学法治化治理中自由与秩序的平衡要彰显学术本质,回归现代大学治理的自由之魂;依法自主办学,夯实现代大学治理的秩序之根;实行民主管理,坚守现代大学治理法治化之本。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中的宗族权威是维护乡村秩序的基础,而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宗族权威与国家法治的冲突屡见不鲜。因此,本文将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基础,结合当前乡村治理现实,以乡村为本,以习俗为根,从宗族管制、纠纷解决、法治下沉等多方面来研究宗族权威的困境与出路,并为基层法检机关提供一定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统战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高校的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统战工作的法治化,对于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升统战工作、促进民办高校的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剖析统战工作法治化的内涵、民办高校统战工作法治化面临的现实困难,积极探索实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他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  相似文献   

12.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其基础和工作重点均在基层。司法所作为我国最基层的司法行政机构,承担着指导调解、受委托承担社区矫正工作、参与基层普法依法治理、组织提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协调开展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等职责任务。实证调研表明,绝大多数司法所的组织现状并未达到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尽管司法所已尽可能地形成调适性的工作机制,但其职能呈现与应然之间仍存在较大张力。究其原因在于司法所面临主体异化、职能超载、法治资源冲突、法治权威阙如等法治困境。优化司法所的职能定位、完善司法所的工作机制、树立司法所的法治权威,有利于司法所走出法治困境,以确保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3.
列宁"政治遗嘱"关于国家治理的思考是列宁基于苏维埃俄国世情、国情、党情变化所作的思考和规划,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缘。其中,初步形成了以强化民主集中为重点,确保治理决策科学化;以扩大基层民主为首要,推进治理途径民主化;以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力主治理方式法治化;以权力制约监督为抓手,实现治理过程规范化等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列宁"政治遗嘱"关于国家治理的思考对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法治化建设对提升治理能力和办好高质量教育有着深远意义。高校法治机构是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重要组织载体,在推进法治化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对33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调查中发现,高校法治机构在面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时,出现组织定位不清晰、人员队伍配备不足、机构设置不合理等现实问题,存在组织目标出现偏差、行政效率降低、法治机构力量有所弱化和职责泛化等潜在风险。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法治机构顶层设计,加强人员队伍配备,完善保障机制,推动高等教育法治化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先后通过并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厘清了全面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对于新时期新阶段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明确决定.堪为“姊妹篇”的两个决定也要求学术界从多角度分析探讨政党制度建设与深化改革和推进治理的变革之道.  相似文献   

16.
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高校依法行使管理权成为必然趋势.文章探索性地对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做了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分别从法治化的价值诉求、学理基础、主要内容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专门就推进网络空间的法治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网络法治思想。这是有效应对网络安全挑战、营造健康网络生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网络法治思想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安全有序的互联网空间,重点环节是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基本方略是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相结合。习近平网络法治思想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政治立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法治发展理念,以"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为导向的共治思维特质。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等学校的具体体现。目前教育法制体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学校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依法治校的制度和举措还不健全,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高校党组织要认识到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保障作用,大力推进校园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正>整体提升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已经受到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推动高职院校依法治校不仅是高职院校贯彻执行《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必然要求,而且对响应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20.
多重约束下的基层政府“应对性治理”,及其异化形态“应付性治理”和“应急性治理”,其形成非个别干部自愿所为,也非一日生成,有其深刻的制度性和机制性根源。因此,为了改变基层治理中各式各样的“应对性治理”,遏制“应付性治理”,减少“应急性治理”,只有通过深层次的制度性改革,巩固基层治理的民主法治基础,构建法治化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才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