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权质押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融资手段之一,其能否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值得关注。文章以2011—2020年的沪深两市A股所有上市公司作为观测对象,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内部控制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应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股权质押制度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5-2019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将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公司价值的衡量指标,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对公司价值产生负面影响,股权质押的比例越高,企业价值越低;当公司股权制衡度越高时,股权质押对企业价值的不利影响越大。根据股权性质的差异对比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的损害更大。  相似文献   

3.
以庞大集团100%股权质押融资事件为例,分析了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渠道的优缺点及前景。这种融资方式有利于企业获取资金,也有利于银行银贷资金流向企业,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会给投资者带来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联想空间",很有可能因此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控股股东在选择股权质押融资时要慎重,不可盲目。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6-2020年的数据为样本,探讨融资约束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及机构投资者持股这一因素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迫于资金压力,在抑制过度投资的同时加剧投资不足;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投资效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机构投资者持股能降低信息不对称,加大监督力度,缓解融资约束带来的投资不足,但同时削弱了融资约束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对价支付水平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对价支付水平与股本规模、流通股东的持股比例、流通股的股权集中度负相关,与每股发行价正相关,与控股股东性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以及上市时间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2011~2013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内控自评报告的质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的披露比例、披露质量在逐年提升,但总体上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此外,非财务性变量如公司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上市时间、股权集中度、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控股股东性质以及财务性变量盈余质量等对内控自评报告质量的影响非常显著,这些变量可以用来判断内控自评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公司欺诈是一个不等同于财务舞弊或公司违规的特有现象,危害巨大。在中国,上市公司呈现出国有企业占比较高和股权集中度较高的显著特征,因此,研究股权结构与公司欺诈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公司欺诈分解为发生和发现两个过程,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6年数据,使用基于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对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欺诈的关系进行全面的考察,首先发现股权的国有性质是一个积极变量,国有企业实施欺诈的概率更低,已发生的欺诈活动更容易暴露。其次,投资者类型差异决定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欺诈的关系:作为典型的长期投资者,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可以显著抑制公司实施欺诈的倾向;非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兼具长期与短期投资者特征,是最"纠结"的投资者,其持股比例与公司实施欺诈负相关但不显著,同时显著包庇内部已发生的欺诈活动;非控股大股东作为典型的短期投资者,显著提高了公司实施欺诈的概率。最后,以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表征的股权集中度越高,欺诈活动越不容易被发现,这显然会给监管带来困扰。因此,在我国资本市场践行价值投资理念非常必要和紧迫,这就需要政府从惩戒措施和制度改革两个方面进行突破和加强。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已逐渐暴露,如何防范和化解这样的风险,成为市场未来一个时期的焦点。根据公开数据及市场普遍的质押融资率,我们的估算显示,截至9月16日,大约已经有6262亿元质押市值跌破预警线,涉及547家上市公司。约有4793亿元质押市值跌破平仓线,涉及409家上市公司。去年下半年以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之风愈刮愈烈,无论在质押公司家数、质押次数还是质押规模上,都出现了大幅的增长。然而,市场的暴跌令这些质押变成了潜在的"炸弹",当前震荡不断的股市,令市场对于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忧虑不断加剧。如果股价仍持续下跌,不少公司将被推向预警线甚至平仓的边缘。通过对大量的股权质押数据以及市场交易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当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总体风险:从当前股权质押的整体情况来看,系统性风险其实还是在可控范围。但是个案的风险依然值得注意,特别是6月12日以来下跌幅度较大的个股,一旦后市股价持续下跌,则将有极大可能面临平仓的威胁。事实上,这些个案风险在8月末已经出现。8月27日,顾地科技(002694)披露,其控股股东广东顾地所持有的公司股票99.95%处于质押状态,预警线区间为7至13元每股,平仓线区间为6至12元每股,其中质押给海通证券的8399.14万股中部分已经临近平仓线;8月28日,巨龙管业(002619)披露,其控股股东质押给中信证券的1000万股已经部分接近警戒线。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的基础上,我们归纳了质押规模占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个股,同时根据通用设定标准对预警线和平仓线进行了估算,筛选出接近或跌破平仓线、预警线的个股,供投资者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7~200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压力敏感型和压力抵制型的基础上,从超能力派现视角研究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是否超能力派现具有重要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超能力派现的可能性就越小,而且机构投资者在构建投资组合时会避免投资超能力派现的上市公司。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降低了超能力派现的可能性,然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并没有降低超能力派现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权利质押之一种的股票质押。其标的物范围经常出现争议。股权质押,对有限责任公司来说体现为出资质押或出资证明书质押。对股份有限公司来说体现为股份质押或股票质押。法律禁止转让的股份并非绝对不能质押;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以其出资自由地为其他股东设定质权,但股东以其出资为股东以外的其他人设定质权时不需要经过半数股东同意。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者以其拥有的股权设立质押。必须经其他各方投资者同意.且用于出质的股权必须是已经实际缴付出资部分的股权。合伙企业中财产份额也可作为质押的标的。其为权利质押。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股权集中度过大,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可流通股比重过小,非流通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大部分;国有股尤其是国家股比例偏高,持股主体缺位问题仍未解决等。这严重制约了我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优化我国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将成为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紧迫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般法人和自然人投资者占据我国股市的主导地位,中小散户极多,机构投资者占比依然较低。优化投资者结构有利于股市稳定,有利于促进企业融资和增进社会福利。上市公司应当通过定向发行、推出优先股以降低一般法人的持股比例,中小投资者应当更多地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与专业机构的理财产品以间接持股,我国需要持续地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且优化其结构。  相似文献   

13.
行业     
保险:保监会大幅放宽险企股权管理保监会近日颁布通知,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单个股东(包括关联方),出资或持股比例可超过20%,但不得超过51%。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适当放宽中资保险公司股东持股比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吸引战略投资者,增强保险行业资本实力,也有利于强化保险公司股东责任,提高保险公司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研究主题落脚于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构建了一个大股东特征、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关系的结构体系。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有控股企业与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国有企业的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倾向更加严重;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越明显,大股东成为控股股东时,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更显著,但通过研究大股东深入到管理层,即大股东兼任企业高管问题上发现,大股东兼任高管能够显著抑制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股权集中度过大,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可流通股比重过小,非流通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大部分;国有股尤其是国家股比例偏高,持股主体缺位问题仍未解决等。这严重制约了我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优化我国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将成为股票市场发展的紧迫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能够决定股东在多大程度范围内参与公司治理,同样对股利政策的制定拥有一定实质话语权。本文以房地产行业2011-2014年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的方法来研究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股利支付水平越高。(2)控股股东行为不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约束。(3)股权属性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本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2013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股权制衡程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是相关性不显著;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股权质押作为现代社会的新型担保物权,在非上市公司融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我国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设立制度伴有诸多缺陷,相关法律存有空白且已有规范中存在矛盾,加之粗糙的登记与管理制度以及职能部门力量保障的缺失,这些问题均严重阻碍了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设立。因此,需要进一步出台与完善关于股权质押设立的法律条文,特别是对于影响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设立的内部表决程序持否定态度,同时改善股权质押登记的审查形式与管理制度,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我国非上市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非效率投资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投资率逐年上涨,但是投资效率却没有相应上升.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非效率投资现象确实存在,且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管理层作为决策的直接发出者,可以说是企业过度投资的源头,所以国内外专家学者致力于从股权激励角度,探索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以期为非效率投资治理提供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机构投资者制度是英美等发达国家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之一,机构投资者积极主动地监督公司经营管理缓解了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在本世纪初,中国证监会也提出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思路。然而,已有制度引进的经验教训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是不同的,有两个重要问题必须予以回答:在西方发达国家制度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机构投资者制度,在中国是否能有效发挥作用?基于中国的特殊制度背景,机构投资者制度成功的条件和机制是什么?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传导途径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不能直接促进公司业绩,而是通过抑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掏空行为,间接地提升公司业绩。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执行行为在此发挥了中介作用,有效地约束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但是,机构投资者对高管层过度的在职消费和薪酬操纵等代理行为不能发挥治理作用。其政策含义是,加强投资者保护执行力度以及完善机构投资者本身的治理机制,有利于上市公司治理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