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以“尊重选择、提供选择、教会选择”为重点,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了包括基础型课程、体验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四维、多元的“选择性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在丰富课程选择、完善课程制度、改进评价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中,基础型课程主要聚焦学生基础素养的培育;体验型课程强调亲身体验、动手实践,并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纳入其中;拓展型课程着力发展学生艺术情趣、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素养;研究型课程旨在深化和拓展基础课程的内容,提升学生科学、人文等方面素养。  相似文献   

2.
3.
学生个性差异、学生自主发展需求已经成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面对的紧迫问题.围绕学生课程选择权的实现,北京十一学校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发展为价值追求,以课程变革为抓手,构建了一套丰富多样的分层、分类、综合、特需课程体系,使学生的课程选择成为可能;而随着选课走班制的深入实施,带动了学校管理制度的全面重建,实现了学生课程选择权的真正落地,从而使可供学生选择的普通高中学校课程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相似文献   

4.
5.
为适应新高考改革,选课走班逐渐在我国高中阶段普及开来。它是一种新型的个性化教学组织方式,旨在打破传统固定教室的班级授课形式,尝试通过走班的形式推动个性化教育发展。个性化教育旨在根据个体的学习兴趣、需求为其提供适合的资源、工具支持,改善学生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从而达到个性而又全面发展的目的。如何在选课走班背景下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如何在班级建设过程中融入个性化教育理念将是此研究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庆  任星 《亚太教育》2022,(6):97-99
如何对学生在共同基础之上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是改革的初衷,也是新高考更有利于学生的落脚点。从分层教学的概念、依据和具体实施路径出发,探索分析了分层教学在高中选课走班中的实际作用,探索解决了新高考背景下现代学校大规模教学与学生个别需要之间的矛盾,保证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评价优质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选课走班的教学形式开始成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对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成了广大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关注点。教师应从对历史教材内容的发掘开始,针对历史学科知识范围广、蕴含道理深刻的特点,通过对历史故事的挖掘、网络资源的利用、教材深意的教学和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开展更加富有魅力的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8.
英华校本特色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国学校本教育、英语校本教育、乒乓球校本教育、书法校本教育等,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生长。  相似文献   

9.
学校应整体化、系统化地构建课程体系,以确保结构明晰、逻辑严密、要素明确、合力充足。福建省邵武市通泰中心小学把“生活即教育”作为课程设计的指导理念,通过反思问题—确定理念—生成架构的实施路径,营造生态化的“树·新”课程状态,形成校本化、生本化的“日新树”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师范大学向综合化转型是普遍的趋势,转型改革在宏观思路上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这些共识落实到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中。教师教育课程从何而来,课程提出的依据是什么,这是教师教育课程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直接影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的有效贯彻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已愈加凸显,不同层次的高校在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较大不同。文章在分析基于独立学院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与特点,剖析独立学院建设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面临的困难,提出构建独立学院建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探索高职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沿袭以学科体系为核心的三段式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开展基于冠名班的课程体系建设应从三个方面落实:一是要把握课程体系的融合与创新,二是要整体架构教学组织方式,三是要落实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课程设置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骨干环节,承担着学校培养人才的重任.随着浙江省近年来中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从“普职分离”到“普职融合”,课改一直处于钟摆状态,没有实质性推进.文章从学生观的角度,把学生作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主体,研究了浙江省中职选择性课改对中职课程体系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以期能对中职的课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北宋教育家胡瑗在教育教学上堪称后世表率,他的很多教育教学思想和学术修为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当下的学校教师发展提供了若干的宝贵经验,我们拟从胡瑗的"职教化者在师儒""明体达用",分斋教学制度,"苏湖教法",注重"游历考察",为师修身正德博学等思想中梳理出一系列做法,与当下学校教师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以传承、弘扬和发展胡瑗教育思想,并找到促进教师发展可供借鉴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各学校积极推进以选择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改革,本文分析了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参与试点的基础与优势,并对建设思路、建设目标、操作策略、保障措施与工作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学校自身实际,根据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对"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23):153-154
新高考综合改革是一场自下而上而又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如何在未来的高考中考出好成绩,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一所高中学校面前的课题,为此闽侯一中做了一番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在选课和走班教学管理制度方面有自己的心得。  相似文献   

18.
19.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长期探索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从宏观上指导着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洛阳师范学院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建立了较为开放的课程体系,有效整合了课程内容,优化了教学方式,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类课程建设,必须贯彻《意见》精神,落实《标准》;形成"三类四修(选)"型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实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建立阶段目标区别、终极目标一致的"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优化教师教育资源课程,提高教师教育效益;加强教师教育教师课程培训,提高教师教育课程施教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高考秉承“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充分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实施选课走班模式,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这对学生也提出新要求,高一面临高考科目选择。高中生对未来生活、职业有了初步的设想与规划,还不能将自己的行动和未来发展及社会需要联系起来。本文结合学校具体选科情况,探究选科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成型、成长、成人”的“三成”德育模式,希望能帮助高中生全面认识自我,解决选科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