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市场化进程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同时引入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市场化进程-创新投入-出口技术复杂度”这一传导路径是否存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有利于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且创新投入在二者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能促进东部、中部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而对西部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不显著,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行业异质性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显著促进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则不明显,创新投入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表现为完全中介效应,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因此,需要统筹推进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发挥创新的驱动作用,形成区域及行业协同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构建更高水平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区位分布与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间耦合程度的高低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认为在经济发达地区、人力资本要素丰富和供给便利地区、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城市的中心区域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呈现出集聚形态,与大学生就业选择行为间具有较高的耦合对接性,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区位分布同时也存在着非均衡现象,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的地域选择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区位分布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缓慢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建立区域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竞争合作机构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表现形式,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正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本文以集聚经济理论为基础,探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联性,提出构建包含创新表现、类型、实现路径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系统,从产业联动和集聚的视角提出塑造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的产业环境和集聚下的相互学习互相促进的社会文化环境等举措,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8-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方法测算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了高技术产业与科技服务业协同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呈现东部地区“高位”运行、中西部地区不断追赶的趋势,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地区间的差异逐渐缩小;高技术产业与科技服务业间的协同集聚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皆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技术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科技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成果转化的推动尚存不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于高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应予以差别化和精细化引导以及应不断完善政府对高技术产业扶持政策的长效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和经济稳定性,构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3—2019年中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以及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从异质性分析结果来看,低碳城市试点在东部和中部城市的政策效应显著为正,在西部地区政策效应不显著;从中介效应检验机制来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和集聚科技人才,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结合创新链思想,着重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上下游创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上游整体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内部结构方面存在高端创新不足的问题;集聚的上游创新效应集中体现在低技术含量的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出方面,而发明专利创新产出效应则不存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下游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主要体现在对工业领域中高端产业创新产出方面,传统产业的创新产出促进效应并不存在。整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上下游创新效应均存在,但存在结构性脱链问题,不对称性影响存在创新链上下游环节。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9,(4):22-28
科技服务业发展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制造业创新转型的重要支撑;反之,先进制造业技术升级及发展也推进了科技服务业及其创新资源的结构优化,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该文在剖析科技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内在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福建各设区市2011-2016年面板数据,选取科研机构数、科技活动人员数、科技研究经费、专利授予数量、技术合同数量等指标来评价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福建省科技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影响,并从科技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创新服务以及深化融合等方面研究提出促进科技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国际分工、制造业竞争力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为新国际分工条件下我国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需求必将显著增加,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链条十分脆弱,其根源是体制瓶颈。国有控股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国有控股制造业企业的"联姻效应"是强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链条的关键,同时还可以因此避免后工业化时代易于出现的"空洞效应"。建立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互动与融合机制基础上的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是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9.
促进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耦合协同发展是全面推进一流本科教育、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系统耦合和空间协同视角,在梳理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耦合机理及其经济效应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协同度模型测算2003-2019年我国省域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耦合协同水平,并建立面板、中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两者耦合协同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两者耦合协同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两者耦合协同发展不仅具有“1+1>2”的直接经济增长效应,还通过资源整合、就业促进和创新提升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耦合协同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正溢出效应,但“空间涓滴”效应有待释放,“二三一”递减的产业异质性显著,这与当前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有一定的差距。基于前述分析,提出健全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供需精准对接、完善协同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作用、互动融合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两者之间就业互动关系对经济新常态下稳步扩大就业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构建包括制造业就业方程和服务业就业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并基于1997—2016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综合考察制造业与服务业就业互动关系以及经济系统外生变量对其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总体上,制造业与服务业就业互动以制造业对服务业就业的单向促进作用为主,服务业对低端制造业存在的不显著挤出效应很可能是造成服务业无法带动制造业总体就业的主要原因。(2)细分门类上,由于低端制造业对用工成本变动更为敏感,导致就业互动关系仅表现为其对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的单向促进作用,而中高端或高新技术制造业与不同类型服务业就业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双向加成作用。(3)市场规模、对外开放度的扩大和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均有利于增加制造业就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则促进服务业就业;相反,资本有机构成、地方保护主义的提高会分别降低两者就业。(4)制造业与服务业就业互动关系在空间区域上存在互补性。有鉴于此,应当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统筹规划,通过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区域互补性实现全面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集聚与经济发展均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分布特征;高等教育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不显著;与科技研发的交互项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对高等教育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合调节作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此,不仅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重视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还要聚焦人才培养、引进、科技研发,实现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的有效结合,发挥高等教育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04—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并且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更强,这种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劳动效率、资本投资效率和技术创新等机制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危机的冲击弱化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而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的政策扶持促进了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应多措并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加强各项政策的统筹协调,同时完善地区特色的制度体系,营造适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21,(3):89-100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级(西藏、港澳台除外)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研究科技创新投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对于不同种类的污染物来说,经济增长表现出的中介效应不同:对存量污染,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显著;对流量污染,表现为完全中介效应显著。此外,从回归结果还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污染物之间呈倒"U"型特征,阐明了我国环境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环境EKC曲线。由此提出,随着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投入和环境质量之间的联系也愈加紧密,各地区的政府以及企业都应该重视科技创新投入对环境质量带来的影响,规制相关的科技创新方向,不仅治理眼前的流量污染,也要注重长久的存量污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资本不断向服务业集聚,中部地区作为吸引外资的新秀,服务业FDI的大量涌入势必对其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中部六省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服务业FDI流入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本形成效应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显著,并且服务业FDI的流入对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本形成效应均有着较强的即时性;在短期内,中部地区服务业FDI对其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1—2020年淮河流域2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探讨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贸易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是科技创新释放高质量发展红利的重要机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发现区域科技创新对领近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负向空间溢出的特点。因此,应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聚焦科技创新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从“新发展理念”五个方面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依据两阶段创新价值论将科技创新能力分解为科技研发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对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影响。主要通过SYS-GMM估计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且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梯度差异;二是科技研发能力可以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可以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针对以上结论,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产业结构进一步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迈进,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提质增效,很大程度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融合性发展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江西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进一步提升。从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建立灰色关联度与熵权法相结合的实证模型,对制造业与选取的十个生产性服务业指标之间的耦合性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对制造业影响最大的是软件与信息技术和金融业。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的黄金经济带,当前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因此,本文根据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将产业结构升级作为中介变量,考察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进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技术进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产业结构升级作为中介变量,能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中介效应占比为21.31%。基于此,长江经济带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优化技术创新的环境,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革,为技术进步提供更多的创新平台,同时加大对第二第三产业中技术的投入,使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驱动下,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利用中介效应模型,从消费升级角度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明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消费总量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均能发挥显著中介作用;电子商务发展在加快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的同时,还有助于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变革,推动各产业升级发展。为此提出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建议。电子商务发展仅对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积极作用,这一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并未体现,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跃升。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出发,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核心指标进行计算。然后利用山西省2012-2021年11个地市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对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重点考察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是技术创新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技术创新必须首先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