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是教育新发展的必然趋势.线上教学微课利用家庭小实验,初步探究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线下走进实验室,运用数字化实验装置测定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作用,实现了定性到定量的提升,完成了线上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陈军 《英语教师》2023,(4):19-22
分析高中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提出高中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高中英语思政的育人路径,即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挖掘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提升教师基于课程思政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建立高中英语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案例库、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育人模式、完善高中英语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考核与评价机制,从而提升英语学科育人的功能,有效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作为"互联网+"时代下教学形态变革的典型,"互联网+教育"实际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O2O".020实践教学模式秉承线上自主选择先学,注重线上线下虚实互动,关注线下亲身体验,将集中化的实践时间分散开来,从形式到内容回归了实践教学本来的面目,达到了最佳实践室利用效率,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核心,将互联网技术与学科、行业发展的前沿相融合的一种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继续教育"线上线下"融合的本质是在教育信息化的条件下,重构课堂面授与网络学习的组织关系.目前,在继续教育"线上线下"融合的过程中存在供给与需求错位、重复建设严重、权责利尚未统一等问题,推进继续教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需要将"线上"与"线下"同等重要的理念融入继续教育办学实践,统筹合力、多方同责联动,优化经费投入机制,构建线上平台,建设企业参与供给的有利环境,让"线上"教育参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是实现继续教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方式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渐普及。在美术课堂部分环节或整体架构设计中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的各自特点,实现线下支持线上、线上赋能线下的高效融合、巧妙衔接,可以让教学成效最大化。文章探究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导入环节的实践策略,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美术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我国基础外语教育现状,针对基础外语教学中语言输入以及输出不足以及学用分离的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当前基础外语教学研究最新成果,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线上+线下"的外语教学新模式。本文主要聚焦语言学习内容、语言学习方式以及语言学习的量三方面,探究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实现"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以及"整体互动"的有效连接融合,以期为基础外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三全育人"大背景下,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挖掘思政元素,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元化思政体系.实践表明,该思政体系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从课内到课外,从显性教育到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教育下,对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应该利用"互联网",为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专业素养、信息素养等综合素养而学习,以实现"二次成长".学习的方式有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碎片化学习等.要明确学习的对象和路径,做到以下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学习他人与提升自我、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检验等.  相似文献   

9.
讲授法被视为一种基本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备受批判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从线下向线上转移的过程中,讲授法凭借可行性、有效性、生成性等理性基础成为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的首要选择.在未来"线上+线下"的教育新常态中,我们更需要对讲授法保持清醒的认识,明确它的合理性,认同它的合法性,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其有效运用,提高其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深入课堂,成为新的教育发展趋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随时随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又能兼顾线下教学的诸多优点,使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互为补充,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文章从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入手,通过分析线上线下混合...  相似文献   

11.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工作和措施,推广了线上教育的理念.反思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究其本质仍属于线下课堂教学的延伸,并未真正地与线下教学一同构建起系统的、全方位的教学体系.为促使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发展,有必要以"混合教学"理念为指导开展工作,不断建构适应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教育模式和家校共育模式.同时构架新型的家校共育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提升教学成效,并为学生构建个性化学习场景,帮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实现基础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工作和措施,推广了线上教育的理念.反思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究其本质仍属于线下课堂教学的延伸,并未真正地与线下教学一同构建起系统的、全方位的教学体系.为促使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发展,有必要以"混合教学"理念为指导开展工作,不断建构适应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教育模式和家校共育模式.同时构架新型的家校共育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提升教学成效,并为学生构建个性化学习场景,帮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实现基础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技术发展,把线上教学融入线下课堂教学中,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进行资源优势互补,这种新型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是目前职业教育重要的研究方向.搭建开源在线教学平台EduSoho系统,通过企业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资源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同时提高教师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逐渐成为教学模式研究的热点.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质量评估问题,在充分分析"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特点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线上课堂表现、线下课堂表现、期末成绩、专家建议、学生反馈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方法计算了指标体系的综合权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与学的方式发生显著变化,深化校企合作,将线上教育引入高职项目化教学,对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高职数字影视后期处理课程为例,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项目化教学实践,以期为探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线上与线下教育融合对完善课程教学体系起到促进作用。基于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线上、线下教育融合的重要性,进一步探究了当前教育融合发展的教学切入点、教学问题及教育不足,并制订了部分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旨在帮助高职院校拓展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蓝德锋 《亚太教育》2022,(23):75-77
随着教育信息化步伐的推进,教师需要充分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线上教学方法的使用是相当必要的。而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在线教学从高等教育拓展到高中教育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现单纯的线上学习存在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互动和无法学以致用的问题,因此将线上教学素材和线下教学方法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重视。基于此,从课前自主学习、课上的小组互动探究和课后的综合探究对混合教学模式下高中思政高效教学策略展开探究,旨在结合实践经验充分探讨线上教学方法和线下教学方法结合的优势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线上教育模式的背景下,为同时解决线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线上MOOC教学模式的弊端,基于江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将MOOC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开展"线上-线下"信息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全方位改革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评价方法与实践教育环节,从广度与深度上全面提升校内外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加学生获取资源的自由性,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辐射影响力,能为其他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9.
马荣培 《英语教师》2024,(4):100-10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发展给高校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思路。结合实践研究经验,指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师生互动的深度,并提出教师可以通过成立线上学习小组、丰富线上教学主体、线下组织深度探究、优化教学评价机制等策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打破了所有的教学常规.对此,教育部发布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地教育部门、学校相继筹备和运行"在线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家里开展线上学习.这对我们这些习惯于线下教学、习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数学教师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线上教学是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全面检阅,更是疫情背景下教与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文章结合陶行知教育理念,浅谈教师在疫情期间进行教与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