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励志教育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学生潜能并激励他们用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创造条件,努力实现理想目标的教育。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励志教育往往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形式,学科化、形式化倾向严重,使教育效果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学生在励志课堂上想学到什么?励志教育课堂应该给予学生什么?2012年5月。我们随堂调查了4个班共217名学生,其中男生110人,女生107人,调查题目是:“你心中的励志教育是什么”、“在励志教育课中你想获得什么”、“在励志教育课中你希望老师怎样引导”,最终的调查结果让人颇感意外。  相似文献   

2.
名师是从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大都历经一番苦难与挣扎,如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扉页所言:“在盐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他们几乎有共同的成长历程:热爱甚至痴迷这份工作,不简单地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每天不是“做事情”而是“做事业”,不做辛苦盲目的体力劳动者,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有篇课文叫《徐悲鸿励志学画》,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一定会想,为什么用“励志”而不用“立志”?究竟“励志”与“立志”有什么区别呢?请看下文。主持人:火龙果  相似文献   

4.
“七月”诗派是当时社会大变动和社会大灾难的结果,他们的创作直接记录着当年社会的变动和灾难;“七月”诗歌中的苦难意象反映了不同境域中诗人们的真实形象及情感,着重分析了“七月”诗派中主要诗人的苦难意象。  相似文献   

5.
史铁生《我与地坛》一直以来被视为“生存的感悟”(汪政、晓华语)的佳作,是“个体对生命的沉思”(陈思和语)。语文课本节选了一二部分,许多论者认为第一部分是写“生死的感悟”,第二部分是写“母爱的伟大”。但这样的说法总让人感到疑惑: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两个部分有两个不同的主题显然是对文本的一种误解,这两部分不可能割离开来,它们必然统一于同一主题之下。那同一主题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是面对苦难的感悟。苦难是史铁生在地坛思考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苦难的思索中不断将自己从苦难中救赎出来,从而获得了一种生命动力,获得了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苦难成就了他伟大的品格。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他们(指伟人)固然因为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更因为灾难而成为伟大。”而“生存的感悟”“个体对生命的沉思”的理解也仅停留于表面,没有深人到文本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讲述的是年轻画师徐悲鸿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教学中,张忠艳老师抓住文章情感的主旋律“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一唱三叹,用绘画大师徐悲鸿那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刻苦学艺的精神激励并唤醒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同志们,朋友们: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军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地址都成了遗扯,笑容都成了遗容;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1934年10月16日傍晚,8万  相似文献   

8.
我是蠢猪吗     
[简评]这是一个励志故事,而励志也是童话故事常见的内容、在这类故事中,故事的主人公经历了一番艰难险阻,大多最终取得了成功?本文也不例外,故事的主人公“猪”经过“刻苦的练习”获得了奥运金牌,以后又成功地开了文具公司,是一个“通过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苇笛 《初中生》2014,(8):16-16
只有坚守梦想刻苦努力的人,才能超越苦难创造奇迹。快来酷咖网(kuka.hnjy.com.cn),更多明星励志故事等你“围观”!2012年7月27日,伦敦奥运会射箭比赛在罗德板球场正式打响。  相似文献   

10.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坚强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懦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如果你想做生活中的强者,那你就告诉自己——苦难是你奋进的风帆。茨威格说:“命运总是喜欢让伟人的生活披上悲剧外衣。命运就是用它最强大的力量考验最强大的人物,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设置重重障碍,以便让他们在追求真理的征途中锻炼得更加坚强。”  相似文献   

11.
<正>赛场上,每一位横空出世的少年英雄,都会引起人们的惊叹,而相比年少成名的励志故事,老将苦尽甘来的梦圆桥段,往往会更直击人们内心。他们用一幕幕顽强拼搏,书写着不朽的体育精神。2023年亚运会,从超长“简历”述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马龙到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巩立姣,再到7次参加亚运会的科威特60岁飞碟传奇人物阿卜杜拉·拉希迪,传奇老将丘索维金娜为自己而战、为梦想而战……他们用一幕幕顽强拼搏,书写终将不朽的亚运故事。  相似文献   

12.
陈少英 《师道》2006,(4):36-37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知”而忽视“情”,使学校——知识的海洋变成茫茫无边的苦海,求知本是世间的快乐,而许多学生却感到是苦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唤起求知的欲望,还须重视“情”,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特别是有些后进生,学习基础差使他们经常在课堂上听不进去,进而做出不规范的行为表现,学习上的失败又导致他们自卑敏感,如果不注意与他们沟通,适时进行疏导,他们往往会在课堂上做出“惊人”的表现,扰乱课堂,引起别人的注意。一件真实的事情曾经给我很大的震撼:一位老师在巡堂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孝悌者,为人之本也。”孝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卢梭在《爱弥儿》有这样一句令人警示的话:“由于她们使孩子沉浸在温柔、舒适的生活里,所以实际是在给他们准备苦难。”的确,时下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太多的锻炼机会,也失去了付出的机会;使他们只知道“得到”,却不知道“奉献”;只会接受长辈们的关怀,却不知道自己去关心长辈;所以我们觉得从小对孩子进行“孝心”培养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相似文献   

14.
一天,“立志”遇到了“励志”。“立志”觉得非常奇怪,何时又冒出个这般模样的“励志”?于是它盛气凌人地说“:听说你也叫我这名儿,你可知道我是谁啊?”“励志”觉得莫名其妙,瞥了“立志”一眼。不瞥便罢,一瞥却让“立志”怒火倍增。“立志”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滔滔不绝地说道“:我‘立志’可以说是人见人夸,大凡在社会上有一定成就的文学家、科学家等一切一切的‘家’,他们哪个不是从小先‘立志’的?就说李时珍吧,他从小立下的志向是‘学医’,所以后来发愤努力,才成为一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编写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像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5.
前些天在电视中看到一位母亲,儿子意外受伤残疾,丈夫弃他们而去,面对巨大的苦难,她用难以想像的毅力坚持下来,并把儿子培养成为出色的留学生,他争得不少国际性的荣誉,其坚强的意志、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很大程度上是传承于这位母亲的品格。在记者采访时她说了一句话:“有时候选择活下去比选择死亡更难!”这里说的就是生存勇气。当生命的阻力大大地超过自我的承受力,你仍然不被压垮,仍然还能有尊严地活着,就是说苦难不期然地降临,严酷地考验着一个人的生命力时,你不仅直面它而且在精神上超越它,你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用“好死不如歹活着”的意念来支撑生命,  相似文献   

16.
苦难与人生     
生命是一个攀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乐观而勤奋的人欣然接受了苦难的降临,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把苦难当作生命中的一件必需品,带着它欣然上路,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这些人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因为他们相信:苦难并不代表着绝望,相反,它是成功的前缀。 所以,漫画中那个扛着大木头的人,反而能够轻松攀登。 一味空想的人,只会感慨现实处境的悲哀。原本轻松的生活,因为他的抱怨,平添了重重苦难。他们整天垂头丧气,把短暂的生命寄托在怨恨中,还哀叹道:“生命何时才是尽头啊。” 那个虽然扛着小木头,却满头大汗地走在后面的人,正是因为面对生…  相似文献   

17.
<正>刘老师:“生存还是毁灭”是一个选择话题。在我们的人生中,选择无处不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两兄弟孙少安、孙少平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在人生路上也面临着选择。即使生活给予的是苦难,他们依然选择坚守最初的梦想,并脚踏实地地实现他们平凡人生中不平凡的价值。下面,请大家先谈谈你对孙少安、孙少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台湾社会,励志话语的言说和传播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长期存在的、群体性的心理需求,并已沉淀为一种文化传统。在后海角时代,台湾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领域都面临困境,于是,励志成为台湾民众更加迫切的心理需求。一些台湾电影用“台湾当自强”之类的励志话语,借重“咸鱼翻身/逆转胜”的“失败者美学”,营造了热血澎湃的励志神话。但一部分台湾励志电影所张扬的励志精神,已畸变成了“自嗨”式的自我赞扬,其内核是自我麻醉或自我催眠。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励志教育 “励志”。源自南朝谢灵运《述祖德诗》“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励:古同“厉”、“砺”,磨炼、振奋、劝勉之意。“志”有志气、志向、意志之意,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要求做成某事的气概。表达要做什么样的人的意愿和决心,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励志”意为振作精神,奋发志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目标。在《辞海》中解释为“激励心志,集中心力干某种事业”。  相似文献   

20.
如今,影视制作方喜欢把节目包装成青春励志剧或励志电影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人们常常会在热门图书排行榜上看到励志类书籍的影子.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正越来越频繁地采用励志的方式为荒芜的精神家园寻找寄托.而励志教育,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如何做好大学生励志教育,提出了“要在教学体系中融入励志教育,建立励志教育体系并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