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公共法律服务区域供给不均衡、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等时代课题,国家持续推进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分化,鉴于公共法律服务政府主导、公共普惠、法律专业的特质,我国应构建适用于乡村本土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以化解基层治理困境。文章认为,特别是现阶段,应以新公共服务理论、城乡融合理论、法治政府理论作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基础,进一步探索适合本土的法治乡村建设方案,扎实推进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进程,促进乡村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交融的平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法治进程和治理成果。江苏省作为全国范围内的立法表率和实践先驱,承担了改革与发展探路的重担。而这一过程中,也暴露了城乡地区法律资源分配不均、针对乡村的法律规范缺失、基层法律服务专业人员和资金供给不足、乡风民俗与法治建设冲突等问题。因此,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下沉,应当以实现均等化为目标,努力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体系、监督体系,并且在体系嵌入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与传统道德理念、风俗习惯共生共存、融合发展,从而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为现代化法治国家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推进民主法治新局面的必由之路.值得思考的是,现阶段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仍存在资金短缺、服务局限、资源不均、平台滞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以保障社区建设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共法律服务是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提高社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依法行政尤为重要。当前,焦作市通过整合律师、公证、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进一步加强了公共法律服务,但在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公共法律服务助力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仍未得到有效发挥。通过对焦作市公共法律服务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优化公共法律服务的对策,助力“法治焦作”建设。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市有一定的文化资源优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存在系列问题:公共文化设施陈旧,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才短缺,队伍不稳定等.建议深化石家庄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提高供给能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数字化、管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完善运行机制和质量提升机制.需要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效率,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方面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作为负载多元价值的教育类型对于服务民族区域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呈现出“人力供给”模式、“双向循环”模式、“数字乡村”模式与“多元共治”模式四种结构形态,这些模式为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国民族乡村地区还存在着技术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有待加强和经济发展类型结构有待完善等问题。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亟须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乡村人力资本、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内生式发展、适应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加大对兼具工匠精神与绿色技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形成乡村振兴的人才链、产业链以及文化和生态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技能支撑和高素质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7.
全面覆盖、高效普惠、精准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民心工程,是便民、利民、惠民的重要举措。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正由普及化向一体化、精准化程度迈进,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呈现种类多样化、数量激增化态势,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基层法律专业人才数量相对不足、人员素质相对偏低。高职法律类院校要主动融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根据社会需要或市场需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化、特色化的育人机制,搭建好多渠道、分阶段、交互式的人才培育立交桥,这既能助力稳步就业和产业升级,也能从人的层面上破解公共法律服务不均衡的难题,又能破解高职类学生的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要处理好促进民族经济发展与健全法治建设、保持民族个性与培养公民意识、弘扬民族法律文化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宗教信仰自由与维护法律权威以及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权与国家法制统一等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在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团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西宁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为例,分析提出民族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总结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基本经验,探索新时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基于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社会服务的相关报告,分析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聚集程度、实践模式以及推进成效.结果发现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还存在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不高、民族文化的职教传承的创新性不足、教育科研成果的实践转化能力较弱、社会服务体系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不够等问题.面对乡村振兴的战略诉求,新时期民族地区高职教育要从巩固精准扶贫成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机理、助力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出发,构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服务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以社区为依托开展公共托育服务是发达国家促进国民婚育、降低少子化冲击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作为以社区为基础开展公共托育服务的先行地区,在政策支持、制度保障、标准设置、服务内容和服务性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在三孩政策背景下推进社区公共托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具体包括: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公共托育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建立行业标准,创建公共托育服务标准监管体系;提供财政保障,明确社区托育服务的公共服务属性;利用社区资源,丰富社区公共托育服务的形式;政府与社会协同,共同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公共托育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自治地区尊重和维护不同民族的文化诉求,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图书馆具有保存与传播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所以民族自治地区图书馆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是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双重需要,这项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文献资源建设。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形式直接影响了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的采集手段和管理方法,所以要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广西恭城瑶族习惯法对婚姻家庭的规定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其婚姻家庭习惯法中的婚姻缔结程序、招郎入赘、家-房-族的亲缘结构与宗嗣关系、舅权与叔权等是当地瑶族社会得以稳定发展的非正式制度保障,在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制度功能。在乡村法治建设的背景下,分析广西恭城瑶族习惯法中的婚姻家庭制度,发掘其中的有益因素,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湘西民族地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调研分析,肯定了湘西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认为,必须通过制定和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制度,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扶持制度和自下而上的反馈表达机制等措施,才能推动襄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均等享有文化服务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必须克服法治乡村建设中系统化体系化不足、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为了有效回应这些问题,实现法治乡村建设的目标,云南省景东县构建了“六八四”治理模式,对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的有益探索。该模式的生成机理是制度构建需要适应乡村结构性变化、基层治权下沉的客观现实,注重治理资源的资源整合、多元治理主体法治价值观的融合;该模式的制度架构是围绕法治队伍建设、改进法治宣传方式、构建“梯级”式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以嵌入“法治动力超市”为激励平台,实现了乡村治理的“三治融合”,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17.
尹娜 《科教导刊》2023,(2):14-16
“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践行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依法治村的关键一环,高校能提供法治人才供给,而乡村需求与法律人才供给存在脱轨的现实抵牾,为此,立足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目标,通过分析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互动耦合关系,力求打破常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多元协同共济的组织保障关系,多途径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双向同构,夯实卓越法律人才的价值意蕴,以期打造契合乡村振兴对法治人才实践要求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进程,四川藏区迫切需要一批精通汉藏双语、适应基层工作的法律人才。四川民族学院开拓的汉藏双语法学教育,对于缓解甘孜地区双语法律人才的紧缺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在不发达民族地区高校培养高质量的双语法律人才,是笔者在本文中试图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我国法治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理工类院校法学专业应以此为发展契机,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服务地方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基层图书馆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基层社会服务功能。本文从服务基层的角度出发,论述基层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所起到的基础作用,提出通过创新现行管理与服务模式,建立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拓展基层图书馆资源共享渠道等基层图书馆管理思路,为发挥基层图书馆的社会职责,保障基层群众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做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