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安忆是较早尝试日常化写作的作家之一,虽然她认同日常化写作美学理念,继承了日常化写作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但她又以其理性精神,抗拒着日常化写作的鄙俗化倾向,赋予日常生活以意义,以其独特的审美理想和创作理念使日常化写作具有了超越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新写实小说始,作为当代中国现代性文化语境中的一大文学景观,日常化写作已成为文学视域中难以规避的当下经验。而“日常生活”无疑是把握日常化写作这一文学叙事和写作倾向的关键之所在,故由此切入,主要以新写实小说和晚生代小说文本为例,通过辨析二者日常化写作旨趣的诸多异同,从而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文学的日常化写作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张爱玲散文的日常化写作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之所以具有日常化写作姿态,是由商业化社会对文人的世俗化改造,她独特的历史观和沉迷于日常生活并细致地体味的个性心理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其散文既写丰富而广泛的形而下的日常生活,更对日常生活进行形而上的透视,将之升华为对传统理想价值观的解构。这主要表现在以世俗实用的眼光消解文学艺术的诗性与神性,以日常世俗性消解历史、圣人、英雄的崇高神圣,和有关女性的神话等三方面。从写作内容及由此表达的“日常生活观”两方面呈现出文学“描述日常生活”的审美理念,使散文写作成为现代文学精神世俗化转向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建立大众生存的合理的人性维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新写实小说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潮流,它以零度写作的姿态将日常化叙事纳入文学表现的范畴之中,在继承和反叛中开辟着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途径。但与此同时,作家在一味追求冷静客观的零度写作时,有意或无意地放逐了作家的主体精神,让作家沦落为原生态生活的记录者和拼装者;而庸常化、琐碎化的日常生活又消磨掉了人物原有的主体精神,使人物屈从于外部环境的胁迫,个体命运在随波逐流中与世沉浮。  相似文献   

5.
本着大语文的基本理念,我努力在写作训练中实践着“大写作”意识,尝试随笔化、生活化、日常化的写作之路,是谓“大写作小训练”。“日记”中渐成笔力“日札优于作文”是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的作文教学观。曾国藩教子求学也提出日课“读、写、作”三字经,即“写”与“作”应成为每日的课程。“课程”一词在拉丁语中的原意是“跑道”,据此,我以为练笔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日日奔跑的过程,恒久以之,笔力渐成。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坚持走先放后收的随笔化之路,突出一个“随”,随意、随便、随时,给他一个简单而准确的定位,即就最感兴趣的话题,以最…  相似文献   

6.
在历时衍变中,文气的概念表现出极强的生长性。当下论文气,不应仅将其看作一个名词,而应综合文学内外部,从气聚、气贯、气显三个层面立体把握,将文气作为一个贯穿创作始末的动态概念。散文文体中文气论的当代转化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可通过改造合理地用于散文理论建构、批评与研究。李修文在创作谈中对文气的理解仅停留在个人风格、特质上,但这只是动态文气的结果呈现。纵观李修文散文创作,其学养积聚、“感物”“感文”的抒情模式、兼具当代适用性与古典美的语言,使情感与文章结构贯通流畅,确于文气论的当代化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价值观教育的日常化建构,就是在日常生活批判重建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日常生活活动体现的价值观表征,反映出价值观教育日常化关照的缺失,以及大学生个体自觉意识的缺失等问题。同时,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体制的现存问题,构成了价值观教育日常化建构的现实基础。日常生活批判重建对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性,价值观对日常生活的归属性,价值观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超越式互动性,为价值观教育的日常化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化建构的切入点在于,在目标上探究发展性需要的贴合点,在内容中突显日常性活动的关注点,在形式上融合新媒体新话语的兴奋点,在机制中把握不同主体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自“新写实小说”拉开生存叙事的序幕以来,八九十年代文坛兴起多元的生存叙事。生存叙事题材选择的日常化和生存主题表达的琐屑化,形成了多元的生存叙事结构:“生活流式叙事”、“枝桠式叙事”、“亲历性顺时序叙事”、“线形叙事”、“个人叙事”、“个人碎片化叙事”等结构。这些叙事结构的展开呈现出日常化、琐屑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小学英语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的语言类综合学科,英语知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培育也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绘本阅读创新了原有写作教学模式,给予了教师更为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选择。本文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对绘本阅读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特点、实践价值、实践要点、实践策略几方内容分别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关于学校仪式的研究开始呈现出日常化、精致化、微观化的趋势,日常仪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学者的视野中。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仪式无所处不在,儿童在仪式中通过各种表达意义的符号进行社会互动。通过重点观察学校日常生活中儿童团体的日常仪式,探究儿童主题的行动逻辑及情感体验,展现个体如何实现自我呈现,实现与他人、与社会的交流,使其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一、文言文翻译题阅卷分析:文言文翻译题为5分,材料出自第三大题《史记·李将军列传》选段,从阅卷情况来看,此题平均得分较低。大多数考生能够理解翻译材料的大意,但却不能准确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句式,或者漏译,或者误用通假,或者忽视省略成分,导致最终的翻译结果出现偏差。第1小题常见错误:原文:其李将军之谓也?(参考答案:“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误译①:难道不是说李将军吗?“其”在此应作“大概、恐怕”解)误译②: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吧?(没有把握材料中“……之谓”的宾语前置句式)…  相似文献   

12.
对日常生活的处理、对日常经验的诗意提炼是当下诗歌写作的一个难题。在一些诗歌那里,“日常的”、“生活的”常常被“皮相化”:或者是对“生活”的语义重复,简单歌咏:或者是把“生活”直接搬进诗歌。用“口语”说话。不管其立足于何种诗学立场。这类写作关系到一个很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即什么才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 哲学家狄尔泰通过对“体验”的考察来把握“生活”的实质。他认为,体验与生活具有共生性,但这种共生性并不具有必然性。因为,虽然体验着一定是生活着的,但生活着并  相似文献   

13.
日常教育生活是指教育一学习者在教育活动过程和领域中维持与满足自身教育需要的日常生活过程。日常教育生活较之非日常教育生活更具有“批判性”。日常教育生活批判的目标在于“日常教育生活非日常化”和“非日常教育生活日常化”。这一批判目标的提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日常教育生活与非日常教育生活的关系,对于人们关注与研究日常教育生活,对于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学习写作议论文,可以从“一事一议”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目睹许多事情,这些事情会引发我们这样那样的看法,我们常常对此进行交流;从报纸上、电视里,我们能看到更多的事件,这些事件会引起我们这样那样的思考,我们常常为此进行争论。针对一件事情,说出自己的看法、意见,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事一议”。写作“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就是将这种形式书面化,并使之进一步完整、严密。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其中,“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重在交流信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个总目标呢?  相似文献   

16.
70后作家东紫善写日常生活,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每成精品,尤其是《春茶》获得"人民文学奖"后,她的作品就更加受到读者的关注。其实,东紫的日常写作与底层写作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日常化写作关注的是生活,是用一种平视的姿态关注平凡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陈春凤 《天中学刊》2001,16(Z1):66-66
一、20年代泌阳最早的党员及其活动大略 1920年出生于泌阳县泌水镇祁庄的祁修文,于1918年在信阳师范学校读书,任学生会主要负责人。“五四”运动后,祁修文代表信师学生组织赴上海参加全国性的学生代表会议,与上海进步人士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寒暑假时,祁修文把《新青年》带回家,举办讲习班。1924年,共产党人萧楚女住在他家,与他一起宣讲《新青年》。也就在1924年,祁修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祁修文任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技术秘书。同年秋,在开封甲种工业学校学习的泌阳籍学生姚健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冬,祁修文派姚健宇返回…  相似文献   

18.
西方现代哲学抛弃了传统哲学的核心课题——本体,而表现为从日常经验现象出发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全面背离。现代哲学是一种以日常生活世界的现象为考察对象的哲学,在现代语言哲学、人生哲学和艺术哲学中,这种“日常化”的倾向极为鲜明。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于文革主流诗歌,食指的“地下诗歌”捕捉普通人日常生活点滴,关注个人情感体验,使诗歌的抒情主体与抒情客体向个人化、日常化回归;他突破主流诗坛乐观昂扬纯粹单一的抒情模式,正视精神痛苦,情感抒写丰富复杂,承续了中国诗歌含蓄、暗示、暧昧的美学传统;食指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形式与意象营造冲破时代精神与语言牢笼,抒写人性的美好,在诗歌中恢复了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20.
写作“生活化”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基于日常生活的一种活动。面对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套路满满”的现状,渗透生活化理念还原写作本真,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并迁移至作文里,通过教师搭建情境支架唤起学生的真实体验与融合创新意识等方式,帮助学生摆脱“套中人”的桎梏,写出具有生命活力、真情实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