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压力与体育教师领导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学生在校行为量表”和“教师领导行为量表”,对浙江省高校8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心理压力与知觉到的体育教师领导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其知觉到的教师权威行为呈正相关,与民主行为呈负相关;提出了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对学生施以更多的民主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探析大学生心理适应与体育教师领导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学生在校行为问卷”和“教师领导行为问卷”,对浙江省部分高校的823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体育教师不同教学领导行为下学生心理适应状况。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适应与其感知到的教师民主教学行为是正相关,而与权威教学行为是负相关;男生更多地感知到了教师的权威领导行为和放任领导行为,女生则更多地感知到了教师的民主领导行为。  相似文献   

3.
教练员领导方式与运动员心理压力及心理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麒 《体育学刊》2003,10(2):55-57
采用《教师领导方式问卷》,《学生在校行为问卷》,《学校情境量表》探讨了业余体校12-16岁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心理适应与教练员领导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运动员心理适应与心理压力有显的负相关,运动员的心理压力与教练员 民主型领导方式有显的负相关,与教练员的权威型和放任型领导方式有显正相关;运动员心理适应与教练员的民主型领导方式有显的正相关,与教练员的权威型和放任型领导方式有显负相关,男女运动员心理压力与心理适应有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研究把运动员的害怕失败作为中介变量,探索感知的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心理疲劳影响的解释机制,并着重观察运动员所感知的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和专制领导行为的不同作用影响。研究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采用随机抽样法,让处于不同项目和不同等级的347名(男性为173人;女性为174)专业运动员完成“运动领导行为量表”、“失败表现评估量表”以及“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所获数据采用回归和Bootstrap分析,分别对构建的民主领导行为解释假设模型和专制领导行为解释假设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①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会显著减少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感,而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则会显著增加运动员的心理疲劳;②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与运动员害怕失败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则会显著增加运动员的害怕失败;③由于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与运动员的害怕失败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害怕失败在民主领导行为假设模型中的中介解释作用假设不成立;④由于感知教练员专制型领导行为会显著增加运动员害怕失败,所以害怕失败在专制领导行为假设模型中的中介解释作用假设成立。研究结论:通过对运动员所感知到的两种教练员领导行为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专制型领导行为对运动员的负面情绪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会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直接引起运动员的心理疲劳,还会通过运动员害怕失败感的叠加效应来增加其心理疲劳。因此,研究建议在运动实践中应该提倡教练员有计划性的多采用民主型的领导行为帮助运动员有效的减少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5.
焉石 《冰雪运动》2015,(6):1-10
为了探讨和比较中、韩短道速滑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意志品质间的关系,采用AMOS结构方程模型并利用《运动领导行为量表》(Chelladurai)和《BTL-L-YZ2.0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李佑发)分别对中国88名、韩国81名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了心理测量。结果表明,中国方面,教练员的训练指导行为和奖励行为对运动员的自觉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民主行为对运动员独立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训练指导行为对运动员坚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韩国方面,教练员唯独专制行为对运动员的自觉性、果断性及坚韧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通过比较提示我们,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意志品质形成具有影响作用,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下,针对提高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教练员应该采取与该文化背景相适宜的领导行为,对提升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意志品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同伴关系与青少年运动动机、行为投入的模型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运动友谊质量量表(SFQs)、同伴关系理论为基础,研制适应国内文化背景的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以Harter的行为动机理论和整体自我价值中介模型为理论基础,对参加体育训练的青少年进行测试.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能力知觉、同伴支持对青少年自尊、行为动机、情绪体验以及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两类同伴关系独立影响相关动机行为变量:能力知觉、同伴接纳通过自尊这一中介变量影响运动动机和运动投入;运动友谊质量可直接影响青少年运动动机和行为投入.(2)在开放性运动项目中,同伴关系可以显著影响青少年的运动动机和相关行为投入,在封闭性运动项目中,同伴关系可以影响运动动机,但对于相关行为投入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钟明津 《新体育》2022,(16):110-112
为了解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分组比较法,将体育锻炼等级与专业分组比较。在江西师范大学随机抽取32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获得293份有效问卷。本研究结果显示:(1)江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总体压力水平较低。(2)学生压力来源最大为择业,情绪、学校、学业压力次之。(3)本校大一的学生心理压力感显著低于大三的学生,本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指标呈年级上升趋势;(4)本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压力感低于非体育的专业学生,并且达到显著水平;(5)经常锻炼组的学生心理压力感,显著低于不锻炼组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8.
棒球运动员心理应激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棒球运动员心理应激、心理中介因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58名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员心理应激量表”等心理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棒球运动员比较突出的心理应激因素有比赛失利、内外压力及运动受伤;心理应激因素及“应付方式”、“个性特征”和“自尊”与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结论当运动员面临应激情境时,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良好的个性特征、适宜的自尊水平都能够减轻应激事件的冲击,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江苏省高职学院参加拓展训练选修课的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该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略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心理适应水平略差于全国平均水平,心理压力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本省人才的竞争要比全国的平均水平激烈,由此造成学生承受了较多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大学二年级学生体育考试前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皆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女生心理状况及考试成绩优于男生;SCL-90各因子痛苦水平与考试成绩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及体育锻炼效果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与心理资本现状,从而进一步分析心理资本与体育锻炼效果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和体育锻炼效果提供实证依据。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体育锻炼效果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赵忠玲 《体育科技》2001,22(2):47-50
体育教学中学生都要承受不同程度的生理负荷,但体育老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负荷诸问题,学生的心理负荷将会直接影响体育课的质量和效果,就如何调节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各种心理倾向,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 ,心理素质对学生无论是在学习 ,工作和生活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论述了心理素质对于高校学生的重要性 ,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和作用 ,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调查昆明市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和心理活力状态的现状,分析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心理活力状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昆明市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一般,总体来说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不是很好;二、大学生的心理活力状态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指数成正相关,体育锻炼与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认知活力、情绪活力、行为活力、动机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育锻炼指数越高其心理活力越高,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心理活力状态。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期以来的医学模式,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构建以心理测评系统和心理课程系统为两个基本任务,以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为辅助措施的一种全方位、整体化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人化的关注与教育,才能促进他们整体上积极的改变与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所面对的是一个知识密集 ,充满激烈竞争和挑战的信息时代 ,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然而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据 1998年全国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 ,患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高达 2 6 .99%。因此 ,深入研究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是高校体育教育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 ,从时代的高度分析论证了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是使体育教育为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7.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社会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特征的负面效应以及医学模式的先天不足等不同视角,分析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层原因。直接原因是社会刺激源的不断增强,而决定大学生个人应激能力的心理素质却相对较弱。根据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高校应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人化的关注与教育,促进学生整体上积极的改变与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对现代高师院校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从现代高师院校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着手 ,对在校男、女学生现有体育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以及影响体育运动兴趣的原因进行调查 ,并对体育运动兴趣产生的基础、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为有效地开展现代高师院校体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