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向来与内地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战国时候起,燕、赵、秦三国,都曾修筑长城拒胡。后来秦灭六国,始皇帝派遣蒙恬将三十万众北击之;又因河为塞,临河建造四十四县城,徒适戍充之,以备来犯,还把三国旧的边城连结起来,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俟十余年而秦内乱,蒙恬死,诸侯叛秦,凡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匈奴得以再入河南地,从此边患益剧。但是,由于西汉统治者在处置匈奴侵扰的过程中,善于从全局出发,正确估计双方的实力,选择和、战的时机与采取的作法得宜,并且把恢复和发展自身的经济力量,摆在首要的地位;因此,经过长期的斗争,国势日益强盛,成为我国二千多年封建史上的少数盛朝之一。而匈托则反是,一味恃武,卒以败北。回顾和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在《史记》中,直接涉及蒙恬伐匈奴暴师于外时间的史料,主要有以下几处:1. 《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今内蒙古河套地区);筑长城,……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黄河),据阳山(今内蒙古狼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治今陕西榆林东南)。”2. 《匈奴列传》载:“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似当作“三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秦始皇本纪》记作“三十四县”,似误),徙適(谪)戍以充之。”“十余年而蒙恬死,……”3. 《主父偃列传》载:“秦皇帝不听[李斯之谏],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约当今乌加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3.
长城究竟有多长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长城,开始修筑于公元前七世纪。当时中国境内的楚、齐、秦、韩、魏、燕、赵等诸侯国,为了保卫各自的领地,陆续修建了许多高大的城墙,这些城墙很长,故称之为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原来北方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匈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游牧民族。“匈奴”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史乘.据《史记》记载是在公元前318年(周慎靓王三年,秦惠文王更元七年).自冒顿单于(公元前209——174年)起至匈奴西迁(公元九十一年,永元三年)止,匈奴奴隶制政权在大漠南北存在,持续了整整三百年,此后离散的匈奴又在我国历史上活跃了近二百年。至南北  相似文献   

5.
新乡市卫辉(县级)市大池山乡内有一段战国时期的古长城遗址。过去有学者认为它属于赵长城,然而通过对它的实地勘察,结合古代文献的相应记载,以及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的历史状况,并主要考察了七雄中魏、赵、秦在这儿的争战,最后得出了这段南起新乡市凤泉区分将池、中经卫辉大池山乡、西北转入林县的长城,是战国时期魏国梁惠王为了“备秦”而“遣龙贾”于公元前358年“筑长城于西边”,公元前352年又进一步扩建的。战国时期这条魏长城的修筑,显示了魏国对秦国的东进已采取守势,以防御为主。它不仅是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古代建筑工艺的历史见证,在当今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中也极具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  相似文献   

7.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它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公元前209—174年)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匈奴征服了许多邻族,控地东尽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在中国北方,以漠北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奴隶制政权。这个政权自公元前209年至公元91年,存在了三百年左右。在匈奴政权存在的历史过程中,不仅和中原发生关系,而且与西域的关系也很密切。  相似文献   

8.
蒙恬是中学《中国历史》涉及的一位重要人物,从秦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蒙恬其人其事也是值得予以重视的。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这位著名的秦代戍边将领进行评介。一、蒙恬的生平事迹蒙恬,祖上是齐国人。大致生于秦王赢政继位前后,卒于公元前210年。他的祖父蒙骜在秦昭王时由齐入秦为将,因屡立战功,“官至上卿”。蒙恬的父亲蒙武,也是一位著名将领,在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以及在南征百越等重要战役中,都立有战  相似文献   

9.
一、西北和北部地区(含新疆) 1.强大民族分布与演变:匈奴、东胡(春秋战国)→匈奴、西域(秦汉)→"五胡"(魏晋)→突厥(隋朝)→东西突厥、回纥(唐朝)→契丹、党项、女真(五代北宋)→完颜女真、蒙古(南宋)→瓦刺、鞑靼(明朝)→蒙古(漠南、漠北、漠西)、维吾尔族(清朝)。 2.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1)秦朝:派蒙恬抗击匈奴,在河套置城设县,迁徙人民,修筑长城。 (2)西汉:对匈奴采用战争与"和亲"并用政策;张骞通西域,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东汉:追歼北匈奴;汉明帝任命班超为西域都  相似文献   

10.
《毛遂自荐》节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文中记叙毛遂随平原君使楚定合纵之约的经过。平原君是战国的四公子之一,名赵胜,赵惠文王之弟,任赵相,门下有食客数千人,毛遂就是他门下的食客。所谓合纵,是山东六国联合抗秦,这里指赵楚定合纵之约,联合抗秦。就战国时代的整个形势看,秦国和齐、楚、燕、赵、韩、魏六国,都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战争,而基本上是秦国分别向东方几国进攻。秦国打败楚国之后,于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使白起为将攻赵,大破赵军于长平(现在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射杀赵将赵括,传说坑杀赵卒40万人。后二年,即赵孝成王八年(公元前258年,又一说,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围邯郸”在赵孝成王九年,即公元前257年),秦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急,使平原君去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同往,取得了“合从  相似文献   

11.
王胜祥 《历史学习》2006,(11):39-39
人民版《历史》必修Ⅰ第8页对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这样叙述的“公元前230年,秦军攻破韩国,俘虏了韩王安。此后十年间,秦国连年用兵,先后攻灭赵、燕、魏、楚、齐等国,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而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一册第8页和地质百万版社出版《历史地图册》必修第一册第3页《秦灭六国》地图对秦灭六国先后顺序介绍是一致的,即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相似文献   

12.
問題解答     
问:古长城和今长城究竟有什么不同?古长城是否还在?秦始皇所筑的是什么长城? (中国人民志願軍某部速成中学史地组) 答:秦长城由临洮至辽东这句话,出於史记匈奴列传。临洮今甘肃岷縣,但辽东所指不清楚。據太康三年地记及晋书地理志:樂浪遂城有碣石山,為‘秦築长城之所起’。樂浪郡的遺址已在朝鲜民主主義共和国的大同江南岸發現,遂城前人谓在平壤南境(如讀史方輿纪要等书)。實際並不過江而在江的西北。大同江古称浿水,是汉的東界,而汉的東界又是沿袭秦的。所以秦築長城到遼東時,朝鲜王‘畏秦襲之,略服属秦’(三國志注引魏略语)。如此说來,秦長城的東端確已到了朝鲜的北部,所以後來郦道元修改了史記的意見道:‘始皇令太子扶蘇與蒙恬築長城,起自臨洮,至于碣石’(水经河水注)。秦築長城以前,战国時的燕、趙都有長城。燕長城‘自造阳至襄平’。造阳今河北(?)安縣,襄平是遼東郡的治所,位置今辽寧遼阳的西北。趙長城則‘自代並陰山至高闕’。代郡今山西蔚县东,高闕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以西的一个山。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第 3 7题是一道以长城为切口 ,纵贯古今的考题 ,就其整体而言 ,是比较成功的 ,之所以说是“比较”成功的 ,是因为笔者对其中两问之参考答案颇感诧异和疑惑。因此 ,想借中学历史教师的知心朋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与读者诸君一议。读过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 ,长城的修筑最初是为了抵御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的南下骚扰掠夺的。从战国时期的秦、赵、燕三国开始修筑长城 ,到秦代大修长城 ,万里长城初具规模 ,秦以后历代也有修葺。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长城 ,绝大部分是明朝花两百多年时间修筑的 ,其目的是为了抵…  相似文献   

14.
蒙恬是大秦的忠臣、名将,他为秦朝建立的功业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抗击匈奴、修筑长城、修筑直道,镇守边关十多年。关于其过失,蒙恬解剖为“绝地脉”,司马迁批评为“不强谏”。可以认为,蒙恬“绝地脉”是在当时情境下一种无可奈何的自责,而司马迁“不强谏”的批评,未免有点强人所难的味道。即使“绝地脉”和“不强谏”成立,蒙恬也罪不至死。其悲剧在于他无意中卷入了秦朝宫廷争夺皇位继承人的政治斗争中。  相似文献   

15.
匈奴奴隶主贵族不断向汉朝发动进攻,对西汉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坚决打击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武装进攻,完成内地与西域的统一,成为西汉政府和广大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从元光五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开始对匈奴全面用兵进行反击,元封二年(公元前108年)汉军降服了楼兰和姑师,揭开了汉朝统一西域的序幕。至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朝五路大军再次对匈奴全面用兵,历时半个多世纪。汉军获胜,匈奴在军事上的节节失利,导致了内部矛盾加深。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因担心被单于所杀,遂率4万余众降汉。同年,汉朝在西域乌垒(今轮台县策大雅)建立了新疆历史上第一个代表中央政府行使主权的最高军政机构——西域都护府。首任西域都护由郑吉担任。  相似文献   

16.
《将相和》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将相和》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是: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  相似文献   

17.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当你驱车从北京驶近居庸关时,长城就象一条灰色的长龙映入眼帘:它忽而跃上草木葱笼的险峰,忽而穿越流水潺潺的峡谷。面对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多少人发出啧啧的赞美声。然而,在赞美之余,你可曾想到,围绕万里长城的兴建,两千多年来儒法两家的争论是何等激烈! 万里长城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呢?这还得从二千多年前的历史即春秋战国时讲起,那时正是我国中原地区的各诸侯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性转折时期。在我国北部地区,在秦、赵、燕等诸侯国的北面有一个游牧民族,叫匈奴族。“匈奴,其先夏后氏之后裔”,当  相似文献   

18.
答:要弄清秦灭东周的确切年代,首先要搞清“东周”一词的两个概念。一是指朝代的名称东周王朝。这一朝代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始,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灭止。其间可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共经历二十五个王,五百一十四年。二是指战国时代一个小国名。即由战国时残存的小国西周分裂出来的另一小国。小国西周是东周考王分封的一个小诸侯国,公元前367年,小国西周威公死,公子根在东部争立,赵、韩用武力加以支持,于是又由西周分裂出小国东周。西周在河南(今河南洛阳),小国东周建都在巩(今河南巩县)。《中国历史》课本上所讲的公元前256年秦灭了东周,是指灭东周王朝。《中国史稿》、《中外历史年表》上讲的公元前249年秦灭了东周,是  相似文献   

19.
秦长城西端起首地问题,是困惑史学界的一个老问题。《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匈奴列传》和《汉书·匈奴传》中,亦有秦长城“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的记载,说明“临洮”是秦长城西端的起首地。战国时的临洮,史籍中注释为今之岷县,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今之岷县,就是秦长城起首地的临洮。但是,在岷县境内迄今没有找到秦长城的遗迹,相反,在今临洮县东,渭源县北,多处发现了秦长城的遗迹,并载诸方志,使人们对秦长城起于今岷县之说产生了怀疑。建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出版,交通条件的改善,为秦长城的考察与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甘肃省不少史学家和文物工作者,率先开展了秦长城的考察与研究。临洮县的孙益民、王楷,西北师范大学陈守忠教授等及定西地区的文物工作者,先后对甘肃境内的秦长城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大量的事实证明,秦长城是从今临洮县城北三十里铺(墩)开始,沿洮河东岸的黄土山梁向东南,至  相似文献   

20.
岳麓2013年版第6页说:“春秋末期.虽然还有一些小国存在,但基本已是秦、齐、燕、楚、韩、赵、魏七大国的天下了。”笔者认为这一表述值得商榷。众所周知,“七大国”指秦、齐、燕、楚、韩、赵、魏七个诸侯国。公元前45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