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课程不仅是“知识性”学科,更是“教育性”学科,不仅要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科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一任务的完成,关系着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入门。因此,优化科学课堂教学,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它的任务不仅是指导儿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发展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小学自然教材看似浅显,却蕴含着生动而丰富的知识。它涉及的范围很广,综合性很强,从而使其与其他学科在内容上的联系自然十分广泛和密切。除了小学语文、数学外,其他如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美术等学科也有联系。在自然教学中注意学科间的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利用已形成的知识结构,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  相似文献   

3.
旧的教育观念把自然课视为“知识性”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是把现成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新的教学大纲把自然课定为“教育性”学科,它的任务,不仅是指导儿童学习科学知识,而且要发展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高度创造性和探究性的学科,其学科属性决定了教师要进行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带来多重学习体验和感受。“让学”理念是契合生本意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对构建高效课堂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让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它的任务不仅是指导儿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发展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应努力加强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小学基础学科的重要作用。比如,教学《有趣的食物联系》(自然第五册第四课)时,结合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蛇与庄稼》一文来学习,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有趣的食物联系》这一课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6.
学会与会学     
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只围绕传授知识和技能,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采取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方法相结合的做法,使学生从被动地位中解脱出来,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一、改变传统观念,重视智力开发改变传统观念是指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师 ,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 ,才能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不仅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 ,更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 ,使学生既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 ,又会学教师没有交给的知识。因此 ,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化学的主人 ,才能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一、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提到“教学” ,往往片面的理解为“授课” ,出现重“教”轻“学…  相似文献   

8.
自然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它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声学、光学、天文学、地质学、气象学以及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的限制,自然又是小学生较难学习掌握的一门学科。为了教好这门学科,我在上课中尽量运用了“实验法”和“观察法”,这不仅使小学生能形象、直观地学科学,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将基础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直面人类的学习问题,探究人类思维和学习的过程,设计新的学习情境,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论,催生了学习的新科学。学习科学是指面向复杂的真实世界需要的"整合"科学,涉及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元领域,它不仅发展了学习理论,而且对教授科学也做出了贡献。通过围绕知识的本质、学习的实质、学习的方式与形式、以学习为中心设计、学习环境及其支持、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来探讨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及学科方法论,进而对其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学校开展学习指导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学校开展学习指导的现状与展望林天卫叶瑞祥开展学习指导,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越来越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点。一方面,学习指导不仅弥补了教学论长期以来的管教不管学的空白,而且在“教”与“学”两者之间找到了结合点;另一方面,学...  相似文献   

11.
学法指导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是为了学”,教师的教学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上,教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共识。当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当前的学习学得快、学得活、学得轻松,学习效果大大得到提高,而且还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科学技术迅...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不仅重视学生“学会”知识,而且重视学生“会学”知识,会学知识首先要求学生会制订学习计划。文章就如何帮助学生科学制订学习计划进行了探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向着既定的目标去奋斗。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小学自然教师是人类自然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科学技术高速度发展的今天,教师不仅向儿童传授文化知识,传播正确的科学思想,而且要教会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科学方法。这就要求自然课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 一、思想素质 1、树立良好的自然教学意识。小学自然学科的教学宗旨在于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心、事业心、自信心、进取心,会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行为,对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将产生深远的作用。良好的自然教学意识,是教好自然学科的前提条件。 2、热爱自然科学。自然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而且还包含着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因此,  相似文献   

14.
美国未来学家约·奈比斯在《九十年代的挑战》一书中指出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上 ,没有任何一门或一套课程可供在可见的未来使用 ,或者供你终身受用。现在需要的最重要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学习就是学习的方法即学法 ,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 ,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 ,就会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摄取。因此 ,改进课堂教学 ,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 ,而且要指导他们“会学” ,要让学生“善于学习”、“学习得法” ,能在教师指导下创造性地学习 ,具有应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成为知识的探索者。一、让学生参…  相似文献   

15.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校教学的明确要求,素质教育也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所以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意义重大,我们必须从宏观上重视把握学习方法指导的总  相似文献   

16.
不少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难以学好甚至有些难以入手的学科.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好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会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长知识,又长智慧,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根据要求,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解决面临的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利用学具进行数学学习的本领。  相似文献   

18.
要搞好教学,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而且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一个时期以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他们“会学”。所谓“会学”,就是具有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教与学观念上的一个变比,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探讨这一新课题,交流经验,本刊自这一期起开设《教法与学法》专栏。主要内容是:如何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国内外关于学习方法研究的动态;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欢迎广大教师、专家、学生、家长参加讨论。来信、来稿请注明《教法与学法》专栏。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程不仅是知识性学科,更是教育性学科,不仅要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科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一任务的完成,关系着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入门。因此,优化科学课堂教学,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达尔文也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会”所教的知识,而是在于要教会学生“会学”,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更多的,甚至是教师不曾教过的知识。做为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如何把课教好,更要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好。学生要掌握学法,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掌握学法。学法指导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阶段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方面离不开教师,而另一方面则离不开阅读教学这一主要形式。换句话说,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通过大量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