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以问卷法调查了南京市某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问题意识 ,总体推断了其发展的一般状况 ,并就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 ,认为 :问题意识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主要指实际的课堂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提出 :(1)丰富儿童的知识贮备 ,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训练 ,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 ;(2 )提高教师素质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儿童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福利院儿童的行为状况。方法:利用自设问卷对北京福利院的50倍儿童和正常儿童5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福利院儿童的社会性退缩行为在抑郁和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方面的发生率显高于正常儿童。(2)对自身同伴关系呈消极认识的福利院儿童,其社会性退缩行为的出现率更高。(3)福利院儿童说谎、顶撞老师、偷窃和逃学的出现率与正常儿童有显性差异。(4)福利院儿童对福利院工作人员态度的认识以及对社会态度的认识影响了其品行表现。结论:福利院给儿童提供的教育应趋向开放,使儿童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广泛交流中形成积极的主观认识和自我概念,从而使儿童的行为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采用句法判断和句法更正任务,本研究探讨了4~5岁幼儿句法意识的发展过程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4~5岁幼儿的句法意识有显著发展,这主要表现在5岁儿童的句法更正成绩显著高于4岁儿童;(2)句法错误类型影响句法更正成绩,表明他们在不同句法规则的句法意识的发展是不同步的;(3)从4到5岁,个人经验在句法更正中的作用下降,儿童的注意从个人经验和句子意义转向句子的意义和语法规则,揭示了幼儿句法意识逐渐从句子内容转向句子形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丁燕 《成才之路》2009,(18):76-76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目前我国幼儿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1)小儿多动症;(2)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妒忌、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等;(3)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等;(4)不良行为。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咬衣服等;(5)性格和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形势下,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问题。作者探索实践了“研究式问题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步骤是:(1)教会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营造平等氛围,促使学生提出问题。(2)教师精心筛选,确立问题:师生密切合作,研究问题。(3)学生交流,阐释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学习障碍的现况,探讨学习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以及社交和行为能力。方法:整群随机抽取益阳市3所小学的学生,用学习障碍复查量表(PRS)筛选出可疑学习障碍儿童89例。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评估。与正常儿童和常模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学习障碍男女之约比为2.6:1;学习障碍儿童的社会能力得分各因子分及总分与正常儿童相比无显著差异;学习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得分高于正常儿童,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学习障碍儿童活动社交能力与正常儿童无显著差异,但存在明显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坪松 《教育探索》2002,(3):102-103
开放地区农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先驱,研究开放地区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加强我国农村几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开放地区农村的开放性和传统性矛盾统一的特点,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可进行三方面的思考和分析:(1)影响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2)农村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3)提高农村儿童心理素质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学习困难儿童智力和行为的关系。方法:观察组208例(选IQ〉70以上),平均成绩连续2年在班级第10百分位以下的儿童,对照组200例,与观察组同年龄段,平均成绩中上水平的正常儿童。两组儿童均给予Achenback儿童行为量表、儿童韦克斯勒智力测试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评定。结果:208例总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各项分测验中积木(P〈0.002)、填图(P〈0.005)测验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分测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学习困难儿童存在智力结构发育不平衡,多伴有心理行为问题。社会、教师和父母应从心理上接纳他们,给予更多关怀和理解,让他(她)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通过课堂观察表中数据显示分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1)提出问题的类型单一;(2)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关注度不够;(3)教师在提问中缺乏策略意识等问题。主要对策有:(1)教师要认真学习数学专业知识。(2)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科教学知识技能的交流与培训。(3)教师要关注分层问题的设计。(4)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5)教师要充分尊重有不同见解的学生,注重生成新的课堂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策略:巧创“情景”,营造“思”的氛围——激疑 1.通过多种途径创设“问题情景”问题教学法认为,要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就必须产生问题情景。依据这一基本观点,在教学中主要可通过以下途径灵活设置问题情景:(1)通过课文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事实创设问题情景。比如,讲辛亥革命,可抓住教材中的表述,这样设计疑难问题:“同盟会的纲领没有反帝的内容,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又存在幻想,怎么能说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性质呢?”(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矛盾,从而产生问题情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成立一年中有较详细资料记录的204例面询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来访者中男生人数明显高于女生,其百分比分别为70.5%和29.5%;(2)来访者的年级分布中,小学生和初中生居前列,其百分比分别为:39.7%和31.8%;(3)来访者中咨询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问题、亲子沟通、行为问题三个方面,其在所有咨询问题中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43.5%、17.6%和15.7%。并对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那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有以下几种途经:(1)课堂上营造产生问题意识的氛围;(2)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两类:其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其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教师的教是导致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表现为教师权威、教师成功感的错误定位。在教学中必须创设良好的教育气氛和环境,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倡导发现教学,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围绕在校的三名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特殊学校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训练可促进其发展。实验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三大行为特征进行,主要包括(一)言语交往能力的训练(二)参与游戏能力的训练(三)自控能力的训练。教育训练是使孤独症儿童走出封闭世界,走向社会的主要方法。教育训练的形式应以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本文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特征表现,并阐述了教育训练的方法与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5.
蒋坤 《教学月刊》2006,(9):39-40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产生的探索、查询、求教等渴望找到解除疑惑方法的心理需求和思维品质。它包括三个要素:(1)善于观察、思考和质疑,在新的情境中发现问题。(2)善于提出新问题。(3)积极探索,善于多途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朱熹说:“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切入点,是激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根本动力。笔者就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生态意识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我国的学者开始关注研究生态意识的范畴并对此相关的思想内容展开讨论。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将近年来生态意识的讨论情况进行概述:(1)关于生态意识的涵义的界定;(2)关于生态意识的构成问题;(3)关于生态意识的特征问题;(4)关于生态意识的功能和提升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创新意识主要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创新意识的确立,首要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问题解决”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发展自我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意识.笔者对此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学校联结在相对剥夺感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相对剥夺感问卷、学校联结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对广西746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相对剥夺感、学校联结与问题行为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2)相对剥夺感不仅能直接预测问题行为,也能通过学校联结的中介作用对问题行为产生影响;(3)性别调节了相对剥夺感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留守男生问题行为受到相对剥夺感影响更大。本研究基于经典相对剥夺感理论、依恋理论和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理论,揭示了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机制及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跨区域之间的文化适应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影响,采用自制流动儿童城市适应问题访谈提纲,对湖南省X市2所小学共14名流动儿童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在城市适应心理状态及物理和人文环境方面较差,但总体状况良好;(2)流动儿童文化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前期人际关系紧张、语言沟通困难方面;(3)文化适应问题是造成流动儿童城市适应前期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幼儿和小学时期就打好基础。通过对儿童进行早期的创新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使他们早日成才。对儿童进行创新力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儿童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事物的本能与需要,这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应该加强利用,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2)注重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儿童知识有限而很容易对事物产生好奇,教育者应该注意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其求知欲,这是创新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