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报纸编辑的职责是编好稿、组好版,而编好稿的前提是选好稿件,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企业报当然也不例外。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作为企业报的新闻编辑,要把好选稿关,必须坚持把握“三性”,即舆论的导向性,稿件的“新闻性”,报纸的“取向性”。  相似文献   

2.
回归新闻:报纸再生长的基点蔡雯报纸生来就是“新闻纸”,传播新闻最便捷因而也最常使用的“载体”是消息,消息理所当然应该是报纸的“主角”。然而,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报业发展成果辉煌,新闻文体百花争妍,惟有消息步步告退,以至历年“中国新闻奖”评选时,评委...  相似文献   

3.
杨杰  蒋勇 《新闻世界》2004,(11):49-49
报纸也是要说话的。目前都市报发展的过程中,“话题新闻”的出现,使这种对话成为一种可能与有效的平台。本将以《江淮晨报》的话题新闻版面“你说我说”为个例剖析这一新的新闻样式。  相似文献   

4.
“文图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方针已日益深入人心。报纸上的新闻照片篇幅越来越多,面积也越来越大。在分量上重了起来的同时.图片新闻质量与编排上存在的一些美中不足也常让人感到遗憾。在翻阅报纸时,我问常常会发现:许多图片新闻部设标题.有些虽然有标题却明显缺少“精加工”。图片新闻“眼睛”欠亮度.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图片新闻离不开一双明亮的“眼睛”。同文字新闻一样,标题是一则图片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条好标题对一幅新闻照片内涵的揭示、主题的提炼.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重要性勿需赘言。值得研究的是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报纸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突出时效新闻和能引起关注的社会热点信息,同时要从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出发,立足服务,真正为读者提供多种知识和适用信息。就报纸而言,要真正做到靠新闻当家,就要有一批高质量的当家产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下功夫经营好报纸的“看点”,特别是各版的头条和照片的运用。我认为,这个“看点”,就是指每一期报纸的读者爱看之“点”,也就是指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普遍关注度。从当前办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来看,笔者认为,就办特色报而言,起码要抓好以下“四个一”工程。要…  相似文献   

6.
“三无新闻”——叫我如何相信你 近年来,在某些都市类报纸上,我们不时可以看到有情节而无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的“三无新闻”。这些新闻,地点、人物等要素大而化之,刻意模糊,也不交待具体的消息来源,让人无从查证其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报纸编辑策划的必要性和着眼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策划是编采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新闻活动。报纸编辑策划属于新闻策划的范畴,是新闻策划的主体之一。谈新闻策划,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编辑策划。这里,主要探讨在当前媒体竞争的大背景下报纸编辑策划的必要性和着眼点。一、报纸编辑策划的必要性其一,编辑策划是新闻传播传受关系由以“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变化的要求。我国新闻媒体长期以来以传者为本位,不够重视受众的需求,许多新闻媒体的观念在相当程度上是“我播你听(看),我编你读”,…  相似文献   

8.
自进入新闻这一行,总喜欢找来各种报纸研读一番。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掌握四面八方的信息;一方面也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借鉴之意。不过,读来读去,我发现时下有些报纸上的稿子似乎越来越令人难以卒读了。缺乏文采自不必说,文中还不时出现种种“硬伤”。譬如“明日黄花”这个词吧,《现代汉语词典》里面明明白白地写着:“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但我却不止一次地发现有不少报纸的记者竟把它写成了“昨日黄花”。虽是一字之差,却是实实在在的“不通”。再如,有一家报纸的记者写出了“×××更像…  相似文献   

9.
王伟  刘洋 《军事记者》2001,(7):30-30
报纸是传播新闻的载体,而创新又是新闻的本质特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报纸是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的“活教材”。基层部队的报道员初学新闻,可以以报纸为参照物,让报纸成为自己成长、成才的见证人。俗话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关注报纸、研究报纸、评判报纸,也要有“门道”。只有抓住了“门道”,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的经验是注重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0.
增强报纸的服务性,是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报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时光匆匆,两年的光阴一晃而过,我从一名新闻门外汉变成了一个略懂新闻ABC的师的新闻干事。与此同时,我对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感情也与日俱增──“老师,我不知不觉爱上了您”1991年下半年,团新闻干事被上级调走,我这个只能为团广播室写几篇广播稿的基层连队的排长被看作“千里马”,走上了团兼职新闻干事的岗位。一副重担突然压在了我的“嫩肩”上,只感到担子好沉好重,几乎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半年,我虽然坚持每天把办公室的10多份报纸通览一遍,白天跑连队,与基层官兵泡在一起,晚上苦思冥想,有时通宵达旦,把素材“熬”成稿…  相似文献   

12.
报纸言论的“副刊化”倾向───对新闻言论时效性的认识谢明报纸也称新闻纸,顾名思义,是以刊载新闻为主,其他内容如言论、副刊等,都应与新闻有密切联系,是从属于新闻的派生物。新闻的时效性是现代新闻理论体系的支柱概念之一,也是当代新闻同业竞争的焦点。新闻五要...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体出现了一股“特稿潮流”。在纸质新闻媒介方面,表现为报纸“杂志化”,新闻特稿化(或称新闻故事化)。很多报纸设有特稿部,有特稿专版或专栏,大量刊登类似新闻特稿的报道(称呼不尽相同,如特稿,大特写,本报专稿等)。一些新锐的经济类报纸也标榜以“讲故事”的特稿形式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14.
报纸是新闻纸,报纸版面的新闻含量高,其“含金量”就高。缺乏新闻含量的报纸,常因“水分太多”而被读者视为缺乏阅读价值。所以,要办好报纸,就得千方百计提高版面稿件的新闻“含金量”。  相似文献   

15.
剑平 《传媒》2002,(2):35-36
当前,新创办的报纸日益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作为经常撰写杂稿的作者,对北京地区报纸十分关注,也发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闻就是那么多,你说我说他也说”——照抄新闻是不少报纸的通病。不仅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照抄不误,而且哪儿少个井盖、哪里捡个钱包、谁让煤气熏了、谁让汽车剐了等鸡零狗碎的小新闻也无一遗漏。当然,偌大都市需要大而全小而全的综合类报纸,但是如果多数报纸都一个模样儿,还有什么看头?  相似文献   

16.
董副总编:您好!我学习到今天就结束了。到了几次您办公室,想与您当面报告此事。可能首长下基层去了,所以一直未见着您。董总,在这学习近四个月以来,部领导和编辑老师对我非常好,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我收获不少,除发了几篇“让你感到好笑”的小稿之外,自我感觉在新闻写作方面着实进步不少。到报社学习后另一个收获,就是我对编辑部和报纸有了重新的认识。正如您所说的,我和部分新闻干事一样,原先对编辑和报纸有过偏见,也曾认为搞新闻是“三分稿子七分关系”。经过这 次学习后,特别是看到编辑们为找…  相似文献   

17.
刊中报     
师徒缘○许健 “师傅”调走了,我蒙了。事情来得好突然,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一年前,从未涉及报道工作的我被调到院政治处从事新闻工作。对我传帮带是政治处协理员王翠玉,我亲切称她为“师傅”。“师傅”先是给我进行新闻基础知识补课,从采访、观察、琢磨到最后的下笔、修改、投稿。“师傅”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心得体会一点一滴教给了我。从第一次采访到第一次用稿,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自己名字时的激动心情。当我兴奋地拿着“小豆腐块”跑到“师傅”面前,“师傅”也笑眯了双眼:“哟,处女作发表…  相似文献   

18.
范玲 《今传媒》2005,(2):26-27
必读性,顾名思义,是指报纸具有的吸引读者不得不阅读的性质。它是新闻这个特殊商品经营消费市场的重要标志,标示着新闻信息已经具备了可供消费的价值含量。在报纸“打江山”的过程中,“可读性”和“耐读性”一直是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可读”也就意味着“可不读”,“耐看”也要有时间、有耐心看。面对如此激烈的报业竞争,只有让报纸真正成为恩格斯所说的人们必读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虽为文化快餐,但随着新闻改革的发展,新闻竞争的白热化,围绕“受众阅读习惯”,不断深化对“视觉冲击力”的认识,报纸上的新闻标题的理念也不断创新,强调当代性、时尚性、通俗性,进行新的探索,放大和强化标题,增加卖点,吸引眼球,扩大报纸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党报”这两个字,“党”是个性,是报纸当中的党报,不是晚报生活类报纸;“报”是共性,虽然是党报,但它也是报纸,报纸就要尊重新闻规律。不能强调个性,抹杀共性,当然也不能强调共性,来抹杀党报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