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张衡传》一条注释的补充安徽石台中学吴学良高中《语文》第六册,选编了范晔的《张衡传》。教材编者对文中的“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注解说:“上文说‘再迁为太史令’,这里又说‘再转复为太史令’,中间张衡还改任过别的什么官职,本传没有叙述。”课本注释是...  相似文献   

2.
近来讲授《张衡传》(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觉得有几条注释值得探讨。“妙尽璇机之正”这一条,课本注释说:“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道理。璇机,也写作‘璇玑’,玉饰的测天仪器。”我认为这样的注释不妥,理由如次: (一)“璇玑”是不是测天仪器,历来说法  相似文献   

3.
统编高中语文第三册《中山狼传》写东郭先生向杖藜老人求救的一段文字中有“岂天之未丧斯文也”一语。课文对“天之未丧斯文”的注释是:“这里是天不让读书人丧命的意思。语出《论语·子罕》。文,原指文化,后来也用‘斯文’指读书人。”其他几种选本的注释也与此注基本相同。我觉得这样解释,虽然也讲得通,但总感到与文意不尽相符。现提出一点异议,和同志们商讨。查《论语·子罕》原文: 子畏于匡,曰:“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於斯文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课文《云赋》引用了屈原的《九歌·云中君》中的诗句。编者对其中“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  相似文献   

5.
《张衡传》是高中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比较典范的人物传记,无论是文章体例,还是语言难度,都与高考试卷中的文言选段十分相似,因此很适合学生阅读。但是,课文的注释却不够准确,其中至少有五处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6.
一、“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编者注云:“句画出所讲说人物的性格感情。”这里把“句”字释为“句画”,“性情”乃指所讲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感情。愚谓“句”通“钩”,是勾摄、勾致、吸引、引诱之意。《鬼谷子·飞箝》:“引鉤箝之辞。”注云:“谓诱致其情。”“性情”非指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性格感情,而是台下听众的感情。“句性情”是说柳敬亭说书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能紧紧抓住听众的情绪。观下文“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益信当作如是解,方能前后一致,且合乎评书艺术之特点。  相似文献   

7.
省编高中第三册语文选编了古文《张衡传》,其中有一处断句看来是沿用老版本的句读,我们几经磋商琢磨,认为是错误的,特提出来商榷。本文第三段关于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的一段说明文字是极其珍贵的科学文献。它说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观测地震仪器的外形、机关构造、作用及意义等,比欧洲科学家创造的地震仪要早一千七百多年。由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于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素来不重视,所以张衡在地震方面的研究发明,不仅得不到他们的支持,而且连仪器本身也没有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8.
“璇玑”一词出自《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在汉代后产生了两种不同看法:一主星象说,一主仪器说。前者如《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后者如孔安国说:“璇玑玉衡为正天之器,可运转”。肯定璇玑玉衡为仪器。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又以璇为玑,以玉为衡者,是为主者正天文之器也”;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  相似文献   

9.
︽张衡传︾示范课访谈实录执教\余中云采访\陈酾其陈酾其(以下简称陈):余老师,你好!听了你讲的《张衡传》一课,大家反映很好。一致认为这节课重点突出,引导得法,一层一层扣得很紧,节奏感较强,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我想,这与你本身的功力以及课前的准...  相似文献   

10.
11.
一、精讲要点1、在分析课文辞章基础上讲清传记文学的特点。2、讲评作为科学家的张衡在历史上的卓越贡献.二、讲授原则评价张衡时,应突出他在天文研究和科学创造方面的成就。因为从历史上看,作为科学家的张衡其重要性远远超出作为政治家的张衡。文中提到的有关张衡的著作,只要概括指出属于什么性质的书就够了,不必详细介绍内容。至于张衡的政治态度,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积的一面。他“迁侍中”后,皇帝问他“天下所嫉恶者”,他怕得罪宦  相似文献   

12.
一、课文与原传的比较《张衡传》见范晔《后汉书》第五十九卷。它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传记文学作品,记叙了我国东汉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一生的事迹。十几年前,人民教育出版社曾节选它作为课文,编在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本上。(现选入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课文跟原传比较,篇幅大为缩短,估计仅存原传二十分之一。原传用第三人称叙述张衡事迹,间或夹有议论,没有对话描写。张衡思想感情的表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一句,其中“暂”字,课本注释为:“通‘渐’,欺诈;一说,暂,仓猝、匆忙”,语译为:“妇人几句谎话就从国内把他们放走。”将“暂”作如是解,我们认为值得商榷。《说文解字》:“暂,不久也,从日斩声。”许慎用“不久”描写“暂”的时间极短。综观秦汉“暂”的用法,均为此义。《史记·李将军列传》:“广(李广)暂腾而上胡儿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所选的《离骚》,有一个难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书下的注释是:“(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所以)惟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这个注释有如下的毛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其中“勒兵”,课文注释为:“检阅军队。”将“勒”释为“检阅”,我们认为值得商榷。 这里的“勒”应释为“约束”。《后汉书·光武纪》:“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勒令(降兵之帅)各归营勒兵,案行部陈。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可见“勒兵”只是整顿队伍,“案行”才带有“检阅”的色彩。这个意义在古代又说成“部勒”。如《汉书·陈汤传》:“(甘)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益置杨威、白虎、合骑之校。”《史记·项羽本纪》:“(项梁)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陈汤先集中汉、胡各部兵卒,然后甘延寿被迫按军队的规矩部置整饬行伍阵势,“勒”当然不是“检阅”。项  相似文献   

16.
高中第二册语文新选课文《海瑞传》中有两条注释似乎不妥,下面提出来,并谈两点看法。一、第331页⑥释“《平黎策》”曰:“策,策略”。按:“策略”当改作“策论”。因为,“策”又叫“策论”。“策”在古文中与“疏”相似,是一种臣下向皇帝陈述政见、献计献策的文章。由于此,就文章体裁而言,“策”又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古文中“策”  相似文献   

17.
<正>《张衡传》作为古代经典,一直入选高中语文教材,那么,经典永流传的理由何在呢?文中的传主张衡的价值又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人为为人"。"人为为人",是复旦大学教授苏东水对中国文化精髓的提炼与总结,意思是中国文化和作为文化承载者的中国文人,既有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又有为他  相似文献   

18.
张衡传     
一公元78年(东汉章帝建初三年),我国古代杰出的大科学家、发明家和著名的文学家张衡(字平子)诞生在南阳郡白河之畔的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县境)。张衡的祖父张堪担任过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很会用兵打仗,曾多次率兵击败侵扰地方的匈奴军队,并且注重发展生产,曾组织人力开辟了大片的稻田。张堪是名闻当世的人物,但到张衡出世时,他早已病故了,家里的生活很贫寒,有时不得不接受亲友的救济。张衡读书非常刻苦,求知欲特别旺盛,学习的热情极其饱满,“一物不知,实以为耻;闻一善言,  相似文献   

19.
一范晔(391-4445),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山阴(今河南淅川)人。他出身于儒学世家:祖父范宁,官至太守,长于经学;父范太,曾任侍中,有文集行世;伯父范弘之,做过太学博士,以儒术知名。这些对他的思想有很大影响。他曾任参军、太守等职。后因密谋拥戴宋文帝(刘裕之子刘义隆)的兄弟刘义康(他做过刘义康的参军),被判处死刑,死时年仅四十八岁。范晔博学能文,也相当自负。他仿效班彪的《史记后传》和班固的《汉书》而作《后汉书》。在他之前,作后汉书的还有许多家,但  相似文献   

20.
一、“钩心斗角”——课文注释为:“屋角向心,象钩一样,互相联系;屋角相向,又象兵戈相斗。心,屋心。角,檐角。”这个注释应该说是正确的,但不很明确。钩心,是指楼阁的每一个檐角都象钩一样地向着房顶的中心上翘着,这是就一个楼或一个阁而言的;斗角,是指楼阁与楼阁之间的檐角象兵戈相斗一样地相对着,这是就一个建筑群而言的。二、“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课本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的翻译是:“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那么“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翻译也应如此:“复道架在空中,不是雨不放晴怎么(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