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但实践中往往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育者不得法和被教育者对施教者产生"逆反心理"是主因.被教育者这种"逆反心理"的产生,既有教育者方面的原因,也有被教育者方面的原因.如何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进.  相似文献   

2.
更好地认识和运用报纸的指导性任何报纸都具有影响社会、影响读者思想和行为的作用。有些新闻界同行认为,这种影响作用就是广义的报纸的指导性。我同意这种看法,但我认为,指导性是指报纸的功能而言。不管承认不承认,这种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报纸不是每天都以各自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情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读者吗?对这种影响作用,连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界也越来越多使用指导性这个词了。  相似文献   

3.
有关画版的争论恐怕比写消息、通讯的争论要多得多,原因就在于“画版尢定式”,不像写新闻那样。导语就在第一段,准想换个花样都难讨好。但最近几年画版的框框好像多起来了。你用这种方式结构,我用那种方法检验,都有道理,又都不能成为“唯  相似文献   

4.
《从痛苦到超越》在序论中便开宗明义:“我们试图通过这本书的评介和批判来揭示叔本华与尼采哲学的内在发展逻辑及其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力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说明叔本华与尼采哲学的理论实质。”众所周知,叔本华和尼采是极有特色的哲学家,他们跨越了一个世纪,成为20世纪西方哲学的思想来源之一。这一特点给两位哲学家穿上了神秘的外衣,使人难以捕捉他们思维跳动的脉搏。许多评介叔本华和尼采的文章让人感到不知所云,原因在于没有把他们置于哲学史的发展过程加以全面考察,从中揭示他们在哲学  相似文献   

5.
作为塑造德国精神的两位伟大思想家,尼采与瓦格纳自相识以后,二人的名字便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从尼采早期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可以看到二人思想的“合”与“分”。而“瓦格纳事件”则透露出,在尼采心目中,“瓦格纳”俨然成为德国精神的象征和代名词。因此,尼采与瓦格纳的分道扬镳不仅是两个个体之间的冲突,也是尼采与他心目中的寄托的决裂。  相似文献   

6.
办报必须依靠群众,这在原则上已经没有争谕,但是,不同的看法,实际上还存在.最近关于群众工作问题在我们这里发生了一埸大辩论.一些人说通讯员工作很重要,但可由专职的通联干部去做.记者假使有时间,可附带管管,但是不能作为"任务".原因是记者若做通讯工作,会分散精力,影响报道任务的完成,这就直接影响了报纸的质量。另一些人反对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全编辑部都应该重视通讯员工作,记者必须做通讯员工作.记者每天在下面活动,假使这些人不做通讯且工作,那末,所谓重视通讯工作,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巳.争谕的结果,我们认为前一种看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刘杰同志来信提出了在业务学习中产生的一个争论问题要求解答。我们认为这种关于图书业务活动基本用语的概念问题,是有必要与可能弄清楚的。并特公开征求答寄,欢迎广大读者来稿,更盼来信中所涉及的同志们根据自己的看法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尼采已经逝去一百多年,但是他对世界究竟有多大影响,至今也不能盖棺论定。在思想史上,我们甚至可以在公元纪年之外,另外增添一种尼采纪年,把现代思想分为“前尼采时代”和“后尼采时代”。关于尼采的思想旅行,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过《尼采在中国》和《尼采在西方》两本资料汇编,中国学者也就尼采的接受史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所以,在一篇文章里详述这个过程,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张念简要地纵向复述尼采在中国的接受过程之后,从解放、鬼脸、女人这三个角度出其不意地横向进入,白刀子进、白刀子出,试图另辟蹊径、兵不血刃。她既是在复述尼采的思想旅行,又参与了这次旅行。至于何时在复述,何时参与其中,就需要诸位来鉴别了。王晓渔  相似文献   

9.
<正> 如果说,过去,藏书剔除调整工作主要的思想障碍是"书藏得越多越好",什么都舍不得剔掉的话,那么这几年来,持这种想法的人已越来越少了,据我了解,现在主要原因是抽不出人搞,认为:日常工作还忙不过来,那里还顾得上剔除?其次就是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不知如何下手.这实际上还是认识问题和方法问题.因此,进一步从思想上、理论上提高对藏书剔除调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实践上解决剔除工作的方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我不欣赏对日本出版业用"大崩溃"这种夸张的语言来描述.但中国有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所谓"大崩溃"的说法,对我们不无警示作用. 日本人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惊世骇俗的哀叹?这种"大崩溃"的基础,中国出版界是否亦已显现,两国不同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中国出版界有哪些自身独有的潜在危机?我认为思考这些问题比简单地跟在日本人后面变本加厉地惊呼"大崩溃"即将来临,要理性得多,有益得多.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处于一种特殊的秩序体制--"宗藩"体制中,这种体制是由几千年来传统的"夷夏之辨"思想衍生而成,但到了近代这种特殊的"宗藩"体制使中国失去了走向世界的契机,并随着殖民者的入侵而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12.
暴饮暴食症、性瘾、赌瘾,都可能正式列入新的精神病种类。被称为精神病学的"圣经"《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正在修订,而对此引发种种争论,反映的是这个学科缺乏生物学指标的根本困惑  相似文献   

13.
袁浩 《兰台世界》2015,(4):37-38
民初",社会主义"是一个极为普遍的思想范畴,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流派汇聚成一个巨大的思潮。在"社会主义"传播的过程中,充斥着各种争论,在选择哪种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等问题上各党派之间都有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张成 《记者摇篮》2010,(7):24-25
记者应当是“杂家”还是做“专家”,这种争论~直没有停息。而笔者认为,记者既要当“杂家”,更应努力做“专家”。怎样做一个专家型记者呢?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电视节目采制工作,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在文件与档案的概念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等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不论文件还是档案都是文件运行的不同阶段,只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在我国,现行文件由形成单位管理,半现行文件由各基层档案室管理,非现行文件由档案馆管理.这种松散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其弊端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16.
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争论由来已久,两者在很多思想上有着不同的见解,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哲学的发展历程.唯理论与经验论争论到休谟与莱布尼茨那里走向了末路.康德综合了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发展,在先验哲学与经验哲学领域都有着经典的诠释,使得哲学再次焕发了生命力,虽然康德哲学思想受当时时代条件的影响,存在局限性,从辩证发展的角度,这些局限也更成为后期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维新派报人既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开创者,也是中国新闻通俗化的最早实践者和推动者。虽然他们当中对报纸语言通俗化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数报人认为,报纸要达到开民智的目的,必须走通俗化道路。维新派新闻通俗化思想,过去常常被认为是中国"新闻大众化"的开端。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却没有注意"通俗化"与"大众化’的区别。维新派提倡用白话写新闻、办报纸,虽然对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对民众知识的提高,对新闻业务的改进都具有积极的贡献,但是,他们的思想还只属于语言通俗化层面,与"新闻大众化"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尹清强 《出版参考》2021,(10):82-84,87
语法问题是编校质量检查争议的焦点之一,这是由于语法本身的特点和人们对语法的认识不同等原因造成的.本文分析了语法问题成为质检争议焦点的原因,探讨了减少语法质检争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刊今年第3期刊登了盛沛林同志的《试论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一文。随后,石雨同志为本刊第6期撰文,指出这篇文章引用《红星报》的“见面话”是牵强附会。接着,盛沛林又在本刊第8期发表文章,说明《红星报》1931年12月创刊时的“见面话”就是1933年8月的“编者自述”。最近,石雨对这个说明又提出不同看法。现将石雨文章刊登如下。根据现已查到的历史资料来看,石雨的意见是对的,“编者自述”和“见面话”尽管一脉相承,但并不是同一篇文字。本刊一贯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认为只有经过不同意见的争论,才能分清是非,求得真理。当然,这种争论应该是摆事实讲道理,应该是同志式的讨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使挂在全球各地住宅、办公室和教室的相当数量的地图都发生了变化。《泰晤士地图集》总编温克尔曼说:“这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地图发生的最大变化。”英国最大的地图出版商奥尔也同意这种看法。德国的统一使《泰晤士地图集》的20万个地名索引不得不去掉重排。苏联的崩溃和南斯拉夫的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