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霞 《考试周刊》2011,(72):36-36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提出的多元系统学说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近年来在中国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多元系统与翻译文学之间的关系,揭示多元系统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刘菲菲 《文教资料》2009,(14):45-47
本文概述了多元系统理论的内容.探讨了多元系统理论对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作品译介因素的制约。同时指出多元系统理论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局限性,如对翻译策略解释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是中国文学史非常重要的时期,翻译文学是该时期文学活动的主流。文章以多元文化系统理论为视角,从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中的地位、翻译对近代中国文学规范的重塑、翻译文学充分性等角度分析了翻译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认为翻译文学对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系统起到了中心重塑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文学翻译的文化语境顺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语境因素是翻译活动的基础,其重要性体现在对翻译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制约作用.文章以"多元系统理论"为出发点,分析文学翻译中文化语境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学翻译的文化语境顺应思路.  相似文献   

5.
多个译本并存和重译现象在文学翻译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对于文学翻译来说,多种译本并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本文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对<哈姆雷特>的两个不同翻译版本进行比较分析,特别是对朱生豪先生的译文进行深入剖析,通过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学作品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揭示翻译是由目的语的多种社会文化因素所决定的,而原文只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多元系统理论是翻译研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面向译语的新途径,这一系统具有动态功能主义的特点,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强调把翻译活动置于整个多元文化大背景下,拓宽了翻译研究领域。本文以分析"多元系统理论"中的文化因素来探讨文学翻译以及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喻杭 《九江师专学报》2007,26(4):62-63,84
本文从多元系统的角度,对佛经翻译对魏晋时期文学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的加强,以及文学流派和集团的形成的具体影响做出了分析。认为佛经翻译在魏晋时期的文化多元系统构建中起了中心塑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巴斯奈特(Susan Bassentt)曾提出,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的关键词是“历史”。对此,勒弗菲尔(Itamar Even—Zohar)提出了翻译的多元系统理论。多元系统理论着眼于特定历史时期文学翻译的描述性研究。针对个案,多元系统理论关注在特定的多元系统中,文学译本如何占据了“中心”位置,以及在文学多元系统中文学翻译有怎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胡适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位巨人,并以其翻译的作品、对翻译的主张以及对翻译工作的支持,为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将着重探讨胡适对我国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佐哈将文学与目的语所在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摆脱了仅仅研究翻译文本的传统做法,将翻译研究置放于文学、文化系统中研究其功能。这种描述性的翻译理论为20世纪后期其他翻译学派提供了有力的借鉴。翻译文学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多元系统中的地位,而且翻译实践本身也从属于它在多元系统中的地位。从这个角度看,翻译不仅属于一种双语活动,更重要的是,它隶属于文化系统中的各种关系。本文主要对佐哈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策略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进化论是胡适倡导文学革命最重要的理论支点之一。青年时代的胡适不仅通过严复的翻译、梁启超等的著述接受了西方进化论思想,还继承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哲学中朴素的进化论思想。胡适用进化的方法去思考、去研究中国文字和文学问题,并以中西文学史上的文学进化为根据,提出了文学革命的相关主张。同时,他还以创作实践—白话新诗《尝试集》证明了自己的主张。以白话取代文言,以白话文学为正宗,不仅颠覆了一个旧的世界,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适应并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当然,胡适将进化论借用在文学上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有着庸俗化、机械化等弊端。  相似文献   

12.
胡适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适一生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本文从八个方面介绍了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胡适的教育思想不但对当时的教育实践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而且,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胡适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积极宣传自由和民主,对政党起源、政党种类、政党制度、政党政治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认识,诸如政党“起于政见之歧异”,国民与政党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政党政治须有独立的政论家;要解除党禁,废除党治,实行多党制;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政党等等。  相似文献   

14.
胡适的文学进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文学进化论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运用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来审视中国文学的发展,指出文学“随时代而变迁”,所以“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胡适的文学进化论不但高度重视文学形式和语言工具的发展变迁,而且充分强调文学的内容也是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一种记载,反映时代的社会生活,奠定了新文学的写实主义基础。胡适同时还从文学进化论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文学革命的思想主张,认为白话文学是文言文学的进化,必定优于文言文学,从而替代文言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催生了新文学。  相似文献   

15.
作为"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胡适,虽然对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没有专门的研究和系统的理论,但对其发展影响却极为深远.从<中学国文的教授>、<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两篇历史文献的分析中,阐述了胡适国文教学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6.
胡适是我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反对中国“惰性文化”,主张向世界先进文化学习,曾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又由于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世界观的影响,使他未能在文化革命的道路上走到底,这也是胡适本人的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17.
胡适实用主义哲学与白话文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近代白话运动的主将。胡适白话运动与其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可以从三方面予以考察:(1)本体论上的拒斥形上之道;(2)真理观上的工具主义倾向;(3)方法论上的中西会通;哲学基础作用于其白话运动的实践,具体表现为对语言的内在价值的漠视,以彻底的工具主义观点看待古与白话及语改革,并且以实用主义实证方法与清代朴学方法的结合为出发点,发扬评判与怀疑的启蒙主义精神,使历史主义方法成为论证改革思想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胡适的文学观,并从几方面论述了其文学观的两重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形象思维与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翻译活动的形象思维要求译了解原作的思想情感及本形象的意蕴、深入迷行审美体验、运用联想、想象等主要思维手段,把情感投射进翻译对象,全面把握意象、意境和人物形象、发挥想象、用艺术语言再创形象、传达神韵。  相似文献   

20.
只有弄清楚了“自叙说”在红学史上的贡献,又认识到它的时代局限性,才有利于开辟红学研究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