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自永乐迁都,原京师改称南京并保留了一套相对简化的中央机构,这些中央机构名称前加“南京”二字,是为留都机构。南京户部尚书作为留都财政部门官员,承担着管理留都财政、南京地区官军俸饷、后湖黄册以及维护本部稳定运行等重要职责。历任南京户部尚书,专本部事者在任期间祛除宿弊,部政一新;兼他部事者立足本职,兼顾朝廷的临时委派。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做到了恪守本职、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2.
影中婆媳跨文化适应遭遇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两大方面。前者的冲突是深层的,集中在对"大家"与"小家"、"共有"与"各有"、"权力"与"义务"、"关系"与"自立"等不同的理解与侧重。生活方式主要涉及产妇坐月子及育儿方面。除文化差异之外,语言学习、出国动机、预期和准备、人格及个体差异、文化距离以及家庭和配偶等因素都有影响。但二人最终的整合和同化的文化融入策略将利于她们家庭中以后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和籴,是唐王朝征购粮食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很早以前就实行过,至唐得到普遍推广,其后宋、元、明、清相继沿用,实为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财经制度。然今人对唐代和籴制度渊源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和籴之法于唐开元二十五年前不可详考,其后才由西北(主要指河西)一隅之地方制度转变为中央政府之制度;有的认为始于北魏,唐贞观以后自京师推广于西北;有的认为开元、天宝以前,唐政府无论在中原内地还是各边州地区,均推行了和籴制度;有的认为和籴不始于北魏,汉武帝时于西南边郡的和籴,比起北魏的和籴供军约早六百年;有的则认为魏相李悝就实行过平籴法,汉代以后,也屡行和籴。  相似文献   

4.
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科学的研究精神"主要体现为实事求是、善于怀疑、注重创新以及"为学问而学问"等四方面的精神。实事求是,主要体现为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择取:在研究对象上,表现为"从书上求实","从事上求实";在研究方法上,表现为"无征不信"的治学态度。善于怀疑的精神具体展开为两个向度,即对研究对象和主体自身的怀疑:对研究对象的怀疑,集中表现为对古人之言和经典文本的怀疑和不轻信;对主体自身的怀疑,表现为"虚己"和破除"己弊"。创新的精神表现为实证的归纳法的运用。"为学问而学问"的态度是学问能够独立,并得以发展的根本要素。  相似文献   

5.
同治年间,由于太平天国与捻军的平定,清政府开始裁遣湘、楚、淮军,营勇的遣散这一举措导致哥老会从军营向地方上蔓延.面对哥老会的全面蔓延,清政府屡出对策.同治六年清政府颁布对营勇加入哥老会"即行正法"的上谕之后,清政府内部又对"就地正法"权展开了多次讨论.与此同时,曾国藩也在地方上提出了"但问其有罪无罪,不问其是会非会"与"外宽内严,恩威并济"等措施.同治时期,清政府也商讨过如何安置遣散营勇,但没有拿出一个具体政策与措施来贯彻执行.总之,清政府针对哥老会的种种应对之策没有遏制住哥老会全面蔓延的趋势,最终哥老会成为了对抗晚清政府的重要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6.
杰克·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的一代"文说的代表人物,《在路上》是他的第二部作品。这部作品一经出版,无论是从小说描写的敏感度上,还是从对小说主题的探究上,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部堪称是美国垮掉派小说的《圣经》的文学作品是对美国精神的伟大诠释。以小说中主人公萨尔·帕拉迪斯和迪恩的美国精神展现为切入点,反观美国无论是上层阶级还是普通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精神困惑和人生探索。  相似文献   

7.
明朝初期,漠北、漠西蒙古仍为之边防大患,基于甘肃特殊的战略位置因素,明朝政府在此实施了以"土流参治"、"以流治土"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土官制度。甘肃永登连城的鲁土司便是这一体制的产物。蒙古族土司鲁氏家族是甘青地区著名的土司家族,从明初归附到民国改土归流维系了五百多年的历史,对该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洪武朝的基础上,开中法在永乐朝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更加广泛的推广,成为明代开中法发展的兴盛时期。但也正由于此,潜伏下了不少的危机,明代中期以后,开中法的逐渐被破坏,实源于此。  相似文献   

9.
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的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已经颁布实施的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为依据,结合退役运动员安置难这一社会现象,从历史演进路径入手对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进行了文本解读。研究认为,退役运动员安置经历了强调"妥善、得当",注重公平、注重效率,兼顾公平和注重效率与公平并重三个阶段。安置政策发展中存在着政策目标过于短视、政策措施的调整与政策环境变化不适应和政策的负效应逐渐凸显等问题。建议以社会公平为基点,调整安置政策,改革运动员培养体制,走"院校化"的运动员培养道路,从根本上解决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委卫生体育工作会议发出大搞爱国卫生运动的战斗号召以后,运动部党支部书记?勤同志亲自挂帅,党政工团负责人上马,二十九日召开了运动部各级干部会明确精神,提出"要以革命的精神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下去,养成卫生习惯,建立整套措施,非在卫生工作上插红旗不可"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主要集中在党的"八大"前后的两年多的时间)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了先河.但由于主客观因素,探索又有历史的局限性.正确认识这些历史局限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正确地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一)明代宁夏镇的特点及其在九边中的地位 《明史·兵志·边防》有云:“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这里不但扼要说明了明代“边  相似文献   

13.
远离疾病     
匡吉 《阅读》2012,(3):42-43
阳春三月,气温逐渐回升了,一些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也悄悄"潜伏"在了我们身边。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家人和朋友生病,但有时事与愿违,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疾病。当我们生病了以后,会有哪些"经历"呢?  相似文献   

14.
"敢"在东汉至隋的汉文佛典中有范围副词用法,主要集中出现在西晋、十六国以前的北方系译经中,可能带有当时北方方言的痕迹."敢"的副词用法是由其"胆敢/敢于"义的助动词用法在一定句式结构中受句式语义、语境及组合关系的影响逐渐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的信仰问题与精神世界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的失落与生成导源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下中国人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一些人失落了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做人信仰,使得信仰的精神追求蜕变为一种对生存需要的"期待",对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的怀疑.其缘由是"新"、"老"文化传统负面效应的勾连、现代性日益强烈的"无安全感"和"不确定性"的威胁、当代虚无主义的影响,诱因是苏东演变,形式主义、教条化所导致的人道主义灾难等,但其深层原因则在于当代资本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内部.信仰重建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诉求.我们应注意信仰重建的方法、着力点、构架,注重共同信仰的提炼和做人信仰的强化.  相似文献   

16.
从团结统一、自强不息、贵和尚中和厚德载物精神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过程中的作用。对团结统一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主要表现在:中国的奥林匹克运动增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意识,并交织着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奥林匹克运动为海峡两岸交流提供了有益渠道,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奥运情结"、体育强国的梦想和奥运会的成功申办与举办激励着中国人自强不息。从参与者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等几方面探讨了奥林匹克运动对贵和尚中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最后,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人运动道德的提升和北京等奥运会举办城市市民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十六国时期,沙尘暴在各政权的辖区内屡有发生.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地理条件、气候以及人为因素是导致沙尘暴暴发的根本原因.探究这一时期沙尘暴暴发的频度、范围以及影响,为研究我国北方气候历史以及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苏南推行三集中政策,即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其中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催生了安置社区。就业问题关乎安置社区失地农民生存之根本,亦是社区稳定发展的基础。本文在介绍苏南农民安置社区失地农民就业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下失地农民就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与庄子对于命的态度和看法不尽其然,但也并非毫无干系。孔子的命观念主要有"生命"、"君命"、"天命"等含义,庄子之命观念主要有"必然性"、"偶然性"、"生命"、"命名"等含义。庄子于命和天之关系以及命之特性上对孔子之命观念进行了融通;当然庄子之命观念也是对于孔子之命的一种反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从天之内涵上可知二人对于命之侧重点不同,从命之侧重点不同可知二人对于命之态度不同,从两人命之态度不同领会两人游世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明朝建立之初,藏传佛教在汉地的传播虽未中断,但并没有立刻形成高峰。只是到了永乐时期,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下才出现传播兴盛的局面。永乐时期,藏传佛教在汉地的传播,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自身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