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丕是一个才兼文武、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是魏国太子、守成之君、开国皇帝,他还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邺下文人集团的领导者。可以说,各种身份的迭加以及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个性气质,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异于普通帝王将相及一般诗人的独特面貌。本文将力图从分析曹丕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及诗歌创作入手,来阐释曹丕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曹丕的《典论·论文》作为我国较早的文学批评专著,它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开创了以“气”论文的先河,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文学理论家。曹丕的诗歌创作深受文学理论的影响,“气”之概念在其诗歌创作中有多重反映。其诗歌之“气”,既表现出帝王的阳刚之气,又有文人才子的细腻情思。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既有阳刚,兼含阴柔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3.
论曹丕女性题材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丕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在其现存的40余首诗歌中,女性题材的诗歌创作占有相当的比重.根据其主人公身份的不同,又可具体分为思妇、弃妇、寡妇和佳人四类.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曹丕发妇人语,代女性言,呈现出"男子作闺音"的现象.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个性气质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赵贺  刘九伟 《天中学刊》1999,14(1):65-69
大历十才子做为一个诗歌流派,其思想倾向、艺术风格有着共同特征。但由于他们的出身经历、文学修养、艺术追求、创作实践等各有不同,十才子中的每个人在诗歌创作中就显示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及强烈的功业意识,对生命短促、死亡必至的清醒认识而导致的焦虑紧张,以及个体生命自然的精神需求与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构成建安士人心灵上的沉重负荷;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以体现个体价值、怡情悦性的宴饮游乐及对虚幻的神仙境界的着意创设,则是主体寻求超脱重负的主要方式。此种心态与行为模式使得建安诗风呈现为内在的慷慨悲凉与外在的华丽富赡并存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
贾永生是一位拥抱历史,高歌时代,忠于人民,继承传统的诗人,他在诗歌的写作立场和美学追求上,在技法的引进和艺术的创新上,为繁荣新时期的诗坛,探索汉诗的发展,做出了弥足珍贵的贡献,树立了可资学习的范本。  相似文献   

7.
曹丕给予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首次明确赋予文学观念以情感审美特征,开创性地辨析文体特征,提出与作家风格和文学风格相联系的“文气”说等,都具有开拓意义。因此,其系统论述文学思想的《典论·论文》,不仅是文学批评自学意识的体现,也是文学自觉时代的具体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中国小说,可能有很不同的结论。这与人们常用来描绘它的一个词“众声喧哗”似乎颇为吻合。但这一段文学事实有没有本来的面目?个性、个体,以及“准个体”等概念中既含有这一段文学集体性的审美诉求,又从另一面形成了对这一段文学应有特征的遮蔽。作为研究者,黄发有的批评也许力图呈现的是中性,这也是回过头来梳理其批评的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觉地以气论文严格地说是从曹丕开始,他的文以气为主的论断涉及了文艺根本性问题。文气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浓厚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出现是中国文学真正自觉的口号,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曹丕的代言体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娜 《现代语文》2007,(4):14-15
曹丕的代言体诗是建安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氛围与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心理状态相结合的产物。曹丕的代言体诗明为他人代言,其中也有他在争夺太子之位过程中弱者心境的抒发。与曹植的代言体诗相比,曹丕代言体诗主人公外在形象模糊而内在情感浓烈,语言清关,深婉感人。  相似文献   

11.
曹操和曹丕的诗在用韵上十分讲究,为诗歌的风骨增添了内在的律动。整体上说二人诗歌都用上古韵,韵律注重情志、色彩、节奏的协调。曹操诗歌保持传统,以言志为特色,因此以《诗经》以来的韵式为主,偶句押韵有六首,叠韵较多,气深笔长。曹丕的诗歌在艺术上更重创新,进一步适用确认了五言诗的押韵模式,注意整合当时的韵式和体格,形成规范,以清丽为艺术追求和书写方式,二十三首诗都采用隔句押韵方式。他还创造了一种结句转韵的新形式。曹丕诗歌的用韵为诗歌的大小韵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曹丕与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受时代风气的影响,都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女性题材作品。但由于二人的经历、性格、气质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类诗歌创作中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曹丕的代言体诗委婉细腻,工于言情,多文士之气。曹植诗则多生情态,辞采华茂,经常寄予个人深沉的情感。他们的作品既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放射出独特的个性光辉。  相似文献   

13.
鲁迅结合汉魏之际的政治情势考察了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破除历史偏见,突出了曹操在建安文学风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文学史上首次为曹操正名。他着重论述了曹丕影响下建安文风的发展变化,认为文学风格的“华丽”“壮大”是曹丕提倡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曹丕的功劳。他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审视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分析曹植的矛盾心理,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骨肉相残 孰是孰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三国时期,曹丕虐待曹植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于是,历代文人皆归咎曹丕,然而,笔者发现,曹植是曹丕地位的争夺者,政治的反对者,名誉的诋毁者,在骨肉相残的过程中,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合肥在两汉的商业中心地位得益于寿春的辐射。曹魏政权在合肥的攻防战略具有阶段性调整。曹操时期合肥作为曹魏政权江淮战略中心城市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强化,合肥处于抵御孙权进攻的战略中心地位。魏文帝时期,随着曹魏政权国力的提升对东吴采取攻势,此时合肥复失去江淮战略中心的地位,寿春复取代合肥成为曹魏经营江淮的战略中心。魏明帝时期为了抵御孙权实力对江淮的攻势,合肥复作为战略前沿城市得到曹魏政权的重视,满宠对合肥新城的规划和建设,使合肥新城处于曹魏政权的战略防御的前沿。而曹芳时期,诸葛恪在合肥新城的惨败再次证明合肥新城战略前沿地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曹丕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非常崇高,其文学思想不但在古代文论史上影响深远,而且在今天仍然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个性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对个性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个性化作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发展的一种作教学思想。它以学生独立人格意识的培养为基础,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造性写作能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曹丕与刘勰,均为魏晋六朝一流的文学批评家。此期文学创作活跃,批评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曹丕作为批评史上一位先行者,对刘勰影响巨大。对此,批评史著作屡屡提及。但曹丕究竟在哪一点上具体影响了刘勰,几乎无人再探个究竟。在曹植、曹丕的优劣比较中,刘勰明显向后者倾斜,而在刘勰推崇曹丕的种种话语背后,是二者共同的批评者的视角。曹丕对刘勰影响最大者,不是一些表面词句,而是起根本作用的自觉批评意识和主动批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曹丕之所以能在"五言腾涌"的时代独辟七言蹊径,一是因为七言诗增大了容量,能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感情;二是曹操不喜七字句中的"兮"字,曹丕即以实词替之,使七言诗趋于规范;三是曹丕深受两汉杂言影响,在探索中创作出七言诗歌。而影响鲍照者,主要在于词汇、意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陈思和的文学批评观以及他对新时期文学批评所作的贡献。并且对陈思和在“文革”后重铸时代精魂,寻找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探索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