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民歌是一种古老的地方传统音乐,具有质朴、淳厚、诙谐和风趣等特点,民歌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其中,《绣荷包》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民歌,起源于人们佩戴荷包、香囊的习俗,多以中国传统女性对爱情的向往为题材,曲美情深,旋律性强,真切体现了山东人民质朴、淳厚的性格,形成了苍山民歌独特的风格.本文主要对山东苍...  相似文献   

2.
《绣荷包》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小调,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绣荷包》的流传,但是每个地区的《绣荷包》都有自己的音乐特色和地域音乐特点。文本通过选取山西、山东、黑龙江、云南四首具有代表性的《绣荷包》,通过对乐曲独有的特征析可以发现同宗民歌的不同之处,从而了解民歌相互联系及受到当地音乐风的渗透以及音乐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荷包”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设计玲珑,刺绣精美,常常被昔日农村青年男女作为传递爱情的信物。由于我国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和风俗习惯不同,《绣荷包》小调在民间传唱过程中形成了在旋律、节奏、调式等方面韵味殊异的特点。鉴于此,笔者将传唱最为广泛的两首《绣荷包》,从音乐特点和感情处理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秦妍妍 《考试周刊》2010,(28):43-43
《绣荷包》作为一首传统的民间小调,其分布范围很广泛,几乎遍布全中国。本文从该民歌的曲调特征、歌词风格与衬腔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鲁南民歌《绣荷包》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5.
《绣荷包》是汉族民歌最普遍的主题之一,流传范围很广,遍及全国,作为同宗民歌家族成员之一,它有着自己的特色。本文就以《绣荷包》为例,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它的“同名异曲”,从音乐本体上分析研究它的“异曲同风”。  相似文献   

6.
三首《绣荷包》艺术特点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包”是女子为心上人制作的感情信物,绣荷包时她们始终沉浸在对情人的思念之中。由于我国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和风俗习惯不同,《绣荷包》在传唱过程中形成了在旋律、节奏、调式等方面韵味殊异的特点。文章主要从艺术特点方面,来分析比较三首《绣荷包》小调所表现出的不同风格、韵味。  相似文献   

7.
:《绣荷包》在我国家喻户晓。但因地域的不同又产生了不少风格迥异的《绣荷包》。这里仅通过几首颇具代表性的《绣荷包》,试图说明它们所表达的女性情愫及其不同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绣荷包]是清代以来遍及全国的时调小曲,各地产生了诸多变体形式。通过对腔段、腔调、节奏型和歌词等音乐本体的对比并结合相关史料研究,可推断传唱于巢湖地区的[绣荷包]是道光元年(1821年)贮香主人辑《小慧集》卷12第38箫香主人小调谱第2首工尺谱所记“湖广调”[绣荷包]最为相似的变体,是迄今所见最能还原其原貌的活态传承的民歌。  相似文献   

9.
《绣荷包》是我国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的汉族民歌。《绣荷包》的曲调多种多样,在我国很多省份都有流传和分布。各地流传的《绣荷包》,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与风格。本文就以山西云南两地的《绣荷包》为例,从文化、音乐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它们"同名不同曲"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11.
山东民歌即在山东地区出现,由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形成,并经过口头传唱逐发展起来的。据统计,我国汉族各地区大约流传有近百首以《绣荷包》为名的同名小调,在如此庞大的体系中,每一首《绣荷包》又独具特色。本文以山东地区流传最广的两首《绣荷包》为例,针对其内部结构进行细致分析,比较两首作品风格的异同,进一步阐释,即使是在同一地区内出现并流传的同名小调,它们之间也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郭长征 《成才之路》2013,(24):94-94
中国民歌多种多样,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味道,如山西民歌的语言简单明亮,音乐形象更是鲜明生动,紧贴人们的生活,体现了山西丰富的地方文化精粹。在山西民歌中也有不同的类型,民歌《走西口》并不像其他山谣民歌那样高亢嘹亮,而是婉转缠绵,在演唱中要唱出这首歌的凄凉之情,不但要投入感情,而且音色要婉转动听,细腻流畅。  相似文献   

13.
《绣襦记》为了让李亚仙和郑元和得以欢喜团圆,作者设计了皇帝赐婚的结局,将两人的结合变得合情合理.这种结局的设计无疑是情向理的屈从,情最终还要回归到理中,体现了两人的爱情与程朱理学的禁欲主义观念、封建社会的门第观念及婚姻观念之间的矛盾.故事在看似喜剧的外衣下,彰显出浓厚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4.
"刺绣"和"做鞋"本是中国古代女子施展女性存在的独属女工之一,而在现当代作家的笔下它们褪去了本真的字面意义,具有了隐喻、象征的意味。在《绣枕》和《鞋》文本中,两位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绣枕和做鞋这两个实际事件,来隐喻女性对爱情的追寻,象征女性命运的渺茫。小说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来表达对女性情感世界的观照,同时也用不同的创作情感来解构女性爱情在理想世界的美好。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于教与学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文章从山西省高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着手,具体论述了新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施过程,并对建构新评价体系的意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民歌萌生于民间文化的丰厚土壤,它具有形式短小、歌词洗炼、主题集中、朴素优美、形象鲜明的艺术特点。云南弥渡山歌《小河淌水》,是这一艺术特点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歌鉴赏教学是让学生认识、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高中学生听到的、嘴里哼唱着的几乎都是流行歌曲、情歌和摇滚,对传统民歌的学习与鉴赏不是很感兴趣,觉得传统民歌土气,更谈不上喜欢和热爱,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高中民歌鉴赏课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和演唱传统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佤族民歌《波央贝腊嗲腊冬》唱出了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拜;经过包装后变为《黑珍珠》,却成了一首爱情悲歌。经典的民族艺术被市场化改得面目全非。作者以此展开论述,认为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民族艺术必须保留其精华,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镜子(Mirror)的反射特性使人能够"透视"世界,具有复杂的文化含义。镜子的映照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折射,同时折射出画家隐秘的心理空间。以扬·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和王诜的《绣栊晓镜图》为例,从视幻空间的拓展、多重视角的变换、伦理道德的隐喻等方面来论述两幅画中镜像表现的相同之处;从材质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及视觉方式和呈像的不同来讨论作品在镜子的使用和表达上的差异。以此探析镜子在中西艺术创作中存在的独特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