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果园生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有机质、矿质养分、pH值、物理性状、水分、温度、微生物和酶活性等土壤肥力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钾肥对番茄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番茄土壤对照试验,研究不同类型钾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新型含钾中微量元素肥料——"碳酶钾"能够提高番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的含量,降低土壤酸度、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含量;同时还能够显著地增强土壤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研究了砂姜黑土、潮土、黄褐土和水稻土的磷酸酶活性,分析了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机磷的关系,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有机肥料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机磷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可作为指示土壤肥力的指标。(2)施用有机肥料可明显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3)一般在施用麦秸、猪粪10天左右,土壤磷酸酶活性便可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与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生物降解性、降解途径及影响微生物降解磺酰脲除草剂的因子。并对其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莆田学院学报》2015,(5):79-82
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氰戊菊酯和铜单一污染对菜地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单一污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表现为抑制→激活→恢复效应,对土壤脲酶则呈现先激活后抑制的效应,二者激活或抑制效应均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铜污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呈现出低浓度激活,高浓度抑制效应,而对土壤脲酶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该作用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表明土壤脲酶可以作为菜地土壤氰戊菊酯和铜污染的主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不同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和水分的量是不同的,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本试验选取内蒙古后山地区五种常见的前茬作物作为研究对象(马铃薯、豌豆、油菜、向日葵、绿肥),研究了不同前茬作物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内蒙古后山地区,综合考虑养分和水分指标,茬口最好的是绿肥,依次是豌豆、马铃薯、油菜、向日葵。  相似文献   

7.
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对江苏省常熟市昆承湖周边菜地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共采集土壤动物样本718个,隶属于3门4纲15类群.不同季节的土壤动物捕获数量不同,群落组成也有所差别.春季弹尾目和蜱螨目为优势类群;夏季弹尾目和多足纲为优势类群;秋季弹尾目和蜱螨目、膜翅目、线虫纲为优势类群;冬季蜱螨目和弹尾目为优势类群.全年合计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同时测定土壤酶活性,脲酶采用奈氏比色法,蛋白酶采用酪素比色法,脱氢酶采用TTC比色法,转化酶采用还原糖测定法,过氧化氢酶采用容量法,多酚氧化酶采用碘量滴定法.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过氧化氢酶活性夏季达到最高值;多酚氧化酶活性冬季达到最高值;转化酶活性秋季达到最高值;脲酶活性秋季达到最高值;脱氢酶活性夏季达到最高值;蛋白酶活性春季是全年的最高值.土壤动物与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动物总数和蜱螨类的关系程度高;转化酶和脱氢酶与弹尾类关系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三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拟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教学问题的同时,实现《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经过教学改革及实践的初步尝试后,得到了任课教师和广大学生的认同和广泛参与,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内江市城郊的菜地、枇杷园、农田和油松林的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有机质含量为枇杷园>农田>油松林>菜地,全氮含量枇杷园>油松林>农田>菜地,铵态氮含量农田>枇杷园>菜地>油松林,全磷的含量枇杷园>菜地>农田>油松林,速效磷的含量菜地>枇杷园>农田>油松林,脲酶活性枇杷园>农田>菜地>油松林,蔗糖酶活性枇杷园>农田>菜地>油松林,蛋白酶活性枇杷园>油松林>农田>菜地,土壤总菌含量菜地>枇杷园>农田>油松林.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特征有明显影响.在四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中,肥力状况由高到低依次为枇杷园、农田、菜地和油松林.  相似文献   

10.
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砂姜黑土、潮土、黄褐土和水稻土的磷酸酶活性 ,分析了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机磷的关系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有机肥料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1)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机磷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土壤磷酸酶活性可作为指示土壤肥力的指标。 (2 )施用有机肥料可明显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 (3)一般在施用麦秸、猪粪 10天左右 ,土壤磷酸酶活性便可达到最大值 ,以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氮肥缓释剂对水稻土壤脲酶活性、氮素转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水田使用尿素和生物肥料时,配加脲醇抑制剂以缓解尿素的集中水解,减少氨挥发和硝态氮的淋失,达到减少氮素损失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脲醇抑制剂对脲醇活性抑制持续时间及其尿素水解速度,随其用量增加而延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脲醇活性逐渐提高.当施用生物肥料时,由于土壤微生物数量大幅度增加,土壤脲醇活性增强,其抑制率略低于不施生物肥料,其它规律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农田化肥施用量高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探究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化肥和有机物料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处理包括:单施化肥(CK)、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CS)、低量生物炭配施化肥(B7)、高量生物炭配施化肥(B20)和炭基肥(BCF).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相比,根际土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同时,不同配施处理间土壤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CS、B7和B20处理对蔗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而BCF中非根际和根际土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61.76%和31.91%;B7和B20对根际土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32.98%和31.38%.因此,生物炭及炭基肥施用可以促进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而影响土壤质量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生长状况的影响,以及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原生动物群落间的变化关系.设置了4a露天菜地、1a温室大棚、4a温室大棚和常规农田4种耕地利用方式,在5月份和10月份测定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7个理化指标,分析了原生动物的种类、丰度和多样性指数,依据土壤原生动物指标的性质采用层次递进判别分析法和综合相关分析法进行了3个层次分析.结果表明,5月份和10月份的结果基本相同;耕地方式对有机质、碱解氮、pH值、土壤含水量有显著影响;对纤毛虫丰度有显著影响,对其他类群丰度和多样指数无显著影响.原生动物群落综合指标正确区别4种耕地方式的有效率达91.7%;土壤7个理化指标与原生动物7个指标两两之间基本不存在显著的直接相关性,但两指标群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系数.由此得出结论:耕地利用方式已造成土壤理化性状和原生动物群落总体上的差异性;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原生动物群落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能够克服单一指标逐一分析的不足,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4种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生长分布的影响以及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原生动物群落间的总体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于应用于陡峭岩石边坡上的人工复合土壤的深入研究势在必行.为了解决边坡喷播工程技术使用过程中的人工基质粘结性、通透性及有机养分问题,对添加粘结剂、成孔材料、有机质及无机肥等的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植物生长特性进行系统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在5种添加因素中,A和D是影响所有植物与土壤特性的最主要因素,随着上述各添加浓度的增加,土壤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PH、游离脯氨酸值显著增加.同时,植物根系受D添加浓度的影响大于地上植物生长.另外,C的添加对植物成活率及土壤一些酶活性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氯仿-乙醇处理、第一次丙酮沉淀、热处理、第二次丙酮沉淀和DEAE-纤维素层析将凤眼莲Cu.Zn-SOD纯化到均一程度。同时研究了脲、NaF、As^3 等溶液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Zn-SOD对脲、NaF、As^3 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
农田土壤酶活性生态背景的灰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北高寒地区麦田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纤维素酶和转化酶的最大值在7月份,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最大值是在8月份,而脱氢酶的最小低谷值在7月份,用灰色关联分析找出了影响土壤酶活性总体的主要因素为弹尾类动物、活性有机质、土壤pH值和含水量。各种土壤酶分别和4种主要因素之间建立5个灰色数学模型[GM(1,5)],除脲酶外其它四个数学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很小,模型拟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7.
小麦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引起面条等面制食品颜色褐变的主要因素,研究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遗传规律及其与面团色泽的关系对改良面粉色泽具有重要意义.多酚氧化酶活性是受多基因控制、且遗传力低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发掘可应用于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小麦面粉颜色性状的遗传改良.本文综述了小麦多酚氧化酶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重点阐述了小麦多酚氧化酶的基因定位、分子标记及遗传分析对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遗传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南京紫金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含水量和pH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均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而土壤速效养分如DOC、有效氮和有效磷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磷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土壤碳分解酶、氮分解酶和磷分解酶也随着海拔升高而活性降低。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对海拔升高反应敏感,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降低影响了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使得土壤有机质分解缓慢,积累较多;而在低海拔处土壤酶活性较强,土壤有机质分解迅速,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要求。文章运用微信平台探索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微信平台运用于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复习总结环节,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位于我省庐江县东北大别山余脉下的20多万亩荒湖圩区粉砂粘壤型水稻土,长时间水稻产量很低。单季亩产徘徊在300~400斤之间。低产的原因何在及如何变低产为高产,是笔者在过去十多年(1964~1979年)土壤农化工作中一直关心着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坚持土壤农化工作必须为大田生产服务的方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带着水稻为什么不能高产这个问题跑遍了圩区20多万亩土地的块块大田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