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灾荒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以及荒政、灾因等方面,综述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成果和史学动态,并提出了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灾荒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以及荒政、灾因等方面,综述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成果和史学动态,并提出了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继1930年邓云特《中国救荒史》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灾荒视为"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的另一个视角"[1]。迄今为止,学界虽然在近代中国灾荒史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在区域性灾荒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的民间赈灾组织,则研究很少。2014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青年学者叶宗宝著的《同乡、赈灾与权势网络:旅平河南赈灾会研究》一书。该书根据同乡组  相似文献   

4.
郑观应,中国近代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纵观郑氏一生,他不仅在近代商业、外交方面等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在灾荒救济和社会慈善事业上也有积极的参与和独特的见解.探讨郑观应的救荒思想,对于我国灾荒史研究及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观应,中国近代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纵观郑氏一生,他不仅在近代商业、外交方面等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在灾荒救济和社会慈善事业上也有积极的参与和独特的见解。探讨郑观应的救荒思想,对于我国灾荒史研究及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民间组织救灾问题涉及到中国近代灾荒史、中国近代慈善史和中国近代社团史等领域,对此进行专题梳理后认为,当前研究受“传统-现代”视阈影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具有“现代性”的民间组织如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个案研究上,而对传统社会组织、临灾所设民间组织及相关理论研究尚缺乏足够关注,这势必会影响对近代中国民间组织救灾问题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7.
吴广平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2):F0002-F0002,F0003
中国是一个灾荒频繁的国家。过去,我们一向忽视了灾荒史的深入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产生了一大批有份量的灾荒史研究成果,涌现出了许多致力于灾荒史研究的专家。其中,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的杨鹏程教授,率领他的灾荒史学术研究团队十余年来一直沉潜于湖南及荆江一洞庭湖区的灾荒史研究,方向集中,特色鲜明,成果叠出,成绩斐然,受到学术界和决策部门的瞩目。最近,杨鹏程教授等著的《湖南灾荒史》被作为大型丛书《湖湘文库》之一种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相似文献   

8.
灾荒史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提到灾荒研究,就不能不说到邓拓的《中国救荒史》。《中国救荒史》是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科学地研究中国历代灾荒和救荒的学术著作。书中引述的史料丰富厚实,论述条理清晰,系统完整地展示了我国历代灾荒发生的实际情况和救治举措。这是一部具有相当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在学术上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傅斯年、金毓黻、冯家升等人掀起了对中国东北史研究的热潮,他们的论著均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本文以近代日本史家的东北史研究作为学术背景,重点探讨抗战时期中国学者研究东北史的动机、研究成果、研究的重点内容,勾勒抗战时期思想文化史中被忽略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0.
焦会琦  雷桂贤 《天中学刊》2009,24(6):112-115
10余年来,近代华北灾荒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表现为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研究方法更为科学、全面,呈现出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趋势;研究队伍不断扩大,涌现了一些代表性的学术成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灾荒史的区域研究不够均衡,城市灾害和雪灾、瘟疫、流行病等的研究尚属薄弱,对灾害与社会的互动研究仍需加强等.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转向和现实的召唤,灾荒与救济史成为社会史研究的热点之一。王林教授的专著《山东近代救济史》(齐鲁书社2012年12月出版)为这一领域再添新成果。这部颇具创新意义的学术著作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称道。一、选题新颖,结构独特灾荒与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与此相对应,救荒与济贫就构成了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但长期以来,受政治环境和史学观念的  相似文献   

12.
<正>郗志群教授:民国时期的北京不仅环境状况较差,灾害灾荒更是给北京人的生活造成巨大困难,几乎无年不灾,无灾不荒,大灾大荒,小灾小荒,因此防灾救荒成为当时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今天我们就围绕"民国北京灾荒灾赈"这一论题展开研讨。有关灾荒、灾害的书籍我之前已经布置你们去读了,如邓拓的《中国救荒史》、李文海的《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于德源的《北京灾害史》等,这些书的内  相似文献   

13.
自熊明安的《中国高等教育史》问世以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时至今日,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在研究上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的宏观研究,近代中国大学的个案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以及大学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研究。由于中国近代不同区域发展状况各异.从大学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的角度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进行研究,可以更加明晰地了解影响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很多具体的区域性人物和事件,并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更加具体和客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初以来,中外学界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自然灾害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与探索,成果众多。但就区域自然灾害史来说,学界对广东、陕西、福建、甘肃等省的研究较为充分,而对安徽自然灾害史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汪志国博士推出的新著《近代安徽:自然灾害重压下的乡村》(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为中国灾荒史学界增添了一朵奇葩,该著作在诸多方面对以往的自然灾害史研究有所突破。通读全书,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的河南是我国灾荒频发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学者多偏重于对民国时期河南灾荒中某一种类型的灾害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研究,而在这一时期河南灾荒救助体系方面尚缺乏宏观系统的研究,因此加强对晚清时期河南灾荒救助体系的宏观研究,深入分析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丰富我国灾荒史研究,尤其是推动区域灾荒史研究向深层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邓拓的《中国救荒史》是我国研究救荒史的第一部专著。作者依据史料客观的对历代灾荒史实、历代救荒的思想进行分析,并将救灾思想分为天命论、消极救济论和积极救济论三种。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拓荒之作,对后代灾荒史研究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初,河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大灾荒,旱、蝗、泛、疫多种灾荒接连发生,历时两三年,遍及全省,造成200万—300万人死亡,是中国近代灾荒史上最严重的灾荒之一。此次灾荒范围广,具有并发性、连续性、积累性等。  相似文献   

18.
<正>■:步先生您好!您的研究领域涉及东北地方史、中俄关系史、中日关系史、日本侵华史、抗日战争史,比较广泛。这些研究领域大多与近代日本有关,所以这次想请教关于您的研究历程和近代以来中日关系史的一些相关问题。首先请介绍一下您是如何从东北地方史、中俄关系史研究,转向重点研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救荒史》与其同时期及以前的灾荒著述相比具有独特的撰著特色,它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研究社会问题,以通史的视野和宏观的角度考察中国的灾荒,以问题为中心编写,逻辑严谨,对史料博采精选,统筹运用,它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巨大,对它进行系统地剖析和研读,目的是想使这部历时已久的灾荒巨著从史学史的角度进一步引起学者和世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灾荒与饥馑 1840-1949》近日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史学界许多专家认为,这是一部开拓性的历史新著,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空白,是第一本中国近代灾荒简史。读完该书掩卷沉思,似有一种刚经历了一场噩梦般的感觉;面对现实,又好象置身于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