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方本科院校品牌建构的文化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品牌建构应基于专业应用型的普通教育模式,注重差异性品位、整合性品质和延伸性品效;同时,针对专业应用型教育因可能过度专业化导致的人文价值偏离趋向,提出:地方本科院校的品牌建构应注重错位发展价值(和而不同)、和合发展价值(和合兼融)和特色发展价值(内外合一),追求专业教育人文化、人文教育专业化,体现专业应用价值和文化发展价值双重价值属性。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历来是大学校园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它是高校内在精神的体现,对一个学校的定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应该考虑"个性自由与制度约束的统一、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统一、专业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以体现自身的教育质量与特色,保障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建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建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设计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对新建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缺失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面向生产实际为重点、以整体优化为原则来建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为技术、技能教育,它的根本在于人的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社会目的是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然而,这一社会目的只有通过学生内在素质的塑造才能实现。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价值的基本取向是人本身的培养,即培养出能解决实际问题、专业能力突出,同时富有智慧、能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承担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5.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大学质量文化,有利于彰显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办学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发展,保障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持续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和办学竞争力。在制定和完善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基本制度、将质量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起教学质量动态监测与反馈机制、教学质量保障内外联动机制、应用型师资教育培养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发布机制,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不仅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人才供求矛盾的迫切需求,更是推动地方本科院校突破困境的理性诉求。但是,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却面临着观念落后、办学定位模糊、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重重阻力,为此,需要从转变观念、构建高校分类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保障体系等方面着手来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全国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问题.归纳论证出转型高校面临的三种价值取向选择,并提出新时期学科结构调整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的一项系统工程建设,作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己任的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尤为突出.为此,文章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教师引进、培养等方面的举措,并对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积极推进,许多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高校竞争愈发激烈.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质,受高校定位、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还存在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错位、缺少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环境有待优化等...  相似文献   

10.
应用型人才重在"适应需要,以供使用",重在以其技术与能力运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科技、教育等实际需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是高等教育分层发展的必然要求,又符合教育部相关政策的文件精神,还是改变大学生现实就业状况的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专业目标重设、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式转变和评价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12.
《教师》2016,(8)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诸多的问题。教师发展问题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之后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独特性,进一步分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适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国家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而提出的一项教育发展战略,对指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究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课程体系是为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所进行的全部教与学的活动安排.四个层面障碍制约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实效性:培养目标和规格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与进程安排不协调、教师结构性问题突出和课程评价偏离“应用能力”考核.因此,提升课程体系的实效性需要做好三个环节:规划环节贴得紧需求、执行环节扣得住目标和评估环节搞得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对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与内涵、推动高校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是转型改革的主导者,行业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是重要的参与者.具备转型条件的普通本科院校都应纳入转型范围,可采用“试点实施,逐步推广”的方式进行.高校可从明确办学定位、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实施转型改革.  相似文献   

16.
引导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是政府治理高教结构失衡的重大举措,对于我国高教结构的优化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安康学院作为地处国家连片扶贫区、具有师范前身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其转型发展具有一定代表性,转型经历了探索徘徊、稳步发展、加速提升三个阶段,在学科专业布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服务地方发展、应用型大学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后续发展应确立“教学服务型”办学定位,树立全方位服务地方发展理念;加强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分类推进各二级学院转型发展;着力打造教师教育特色品牌.学校在办学资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严重困难,需要政府在财力和配套政策上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是其核心工作。构建"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该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程和实践教学平台课程构成,每个平台分设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兼具系统性和灵活性,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地方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合理定位,关键问题是错位发展,根本保证是强化质量。文章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应定位于"专业应用型"普通高等教育,这种教育与侧重学科教育的普通大学教育同型异质;地方本科院校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应用型"教育发展模式,在所在的类型和层次上办出特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特异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东 《教育评论》2012,(2):33-35
当前,众多地方本科院校把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取向,但要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却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存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内涵不清、师资队伍建设不匹配、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不配套等问题。只有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质内涵,加大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地方本科院校才有可能解决现有矛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20.
课程与文化是一种天然的实然性、关系性的存在。课程与文化之间关系的逻辑理路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双向性建构的关系。这种双向建构关系的价值取向体现在课程与文化价值取向的契合点是"以人为本";课程与文化价值取向的整合点是生成人;课程与文化价值取向的创新点是发展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