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网络、“弱组织”社区与环境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很多城市社区缺乏正式社会组织和密切社会联系。互联网能在居民之间建立联系并产生抗争精英,发挥替代正式组织的作用;基于互联网产生的抗争精英与社区其他积极分子融合,构成社区抗争精英群体。他们通过社区动员活动进行信息传递和身份认同,最终产生环境抗议行动。互联网作为新的技术手段在抗争初期阶段作用更明显,并且产生和提高社区社会资本,能促进集体行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农民政治认同与抗争性利益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农民的绝大多数抗争性利益表达行为属于"服从的抵抗",包含了较高程度的政治认同,其主要特征是:抗争性利益表达行为具有高度的工具性,抗争行为所表达的利益要求非常具体,利益表达过程中抗争对象的层次比较低,表达利益要求的抗争手段一般是合法的、非暴力的.这种抗争性利益表达方式对于推动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创新、促进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政治沟通、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农民抗争性利益表达的服从倾向根源于民主和民生基础上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3.
西方关于集体行动的主流理论——资源动员理论,在解释我国乡村集体行动问题出现了困境:它过于注重个体的理性计算,而忽略了乡村社区(族群)结构对个体的影响。文章在检讨这一理论之后提出的关于集体行动的社区边界理论认为,社区(族群)互动及其信任关系是推动集体行动的重要因素。鉴于社区边界冲突是导致乡村集体行动的主因,因此,应从政策层面上维护社区边界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社会组织是农村社区教育实现组织化、规范化、专业化的重要平台。在整合资源、提升农民主体学习、促进农村社区教育体制改革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农村社区资源发展不平衡,政策法规的不完善,社会组织服务与农村社区教育主体需求错位以及未形成科学有效的可持续运行机制,影响了社会组织在农村社区教育中的功能发挥。文章通过反思社会组织在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中的困境,探讨如何解决社会组织发展的问题,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社区教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以组织力为视角,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可循此逻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作用于社区制度、价值规范的建构;动员力作用于党员的号召、吸纳、整合与激发价值;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作用于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由此实现引导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市场组织、社会组织等基层主体,基于社区发展的公共利益,通过强化彼此认同、开展协商合作等集体行动,在有效提供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发展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社区优良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小农生产组织形式严重滞后干时代,组织创新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这是应对农村经济战略转型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实现和保护自身利益和对农民进行教育的最佳途径.必需在改造与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既有传统组织资源的同时,培育与发展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更新当前的农村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者查尔斯·蒂利在运用关系机制的基础上分析集体行动时,提出社会边界机制概念,认为社会边界机制包括边界变化的形成,边界变化的激活以及边界变化的结果,并且社会边界的强加和激活导致了集体行动的产生.中国农村群体性抗争中也存在着社会边界强加、激活等作用机制的痕迹.运用社会边界机制分析农村群体性抗争,有利于农村群体性抗争的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的流行,网络集体行动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传统集体行动研究中的相对剥夺、社会认同和资源动员理论,难以捕捉网络集体行动的非利益关联性、表达情绪化等特征。本研究借鉴社会认同和群际情绪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对网络集体行动特点和相关实证研究的分析,提出了网络集体行动的认同情绪模型的理论构想,区分出情境认同和常态认同,分析了情绪评价组合和效能评价指标,指出认同—评价—情绪—行动路径是网络集体行动发生的基本心理过程。该模型对集体行动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及网络集体行动的应对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相较于传统农村社区而言,新型农村社区在生产方式、居住方式和治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道德建设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生诉求。厘清主体是谁,是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实践的先决条件。农民、家庭、社区组织等因其不同的职能,构成了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的多元内部主体。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的出路在于主体自觉的张扬,包括强化农村精英群体的道德引领功能,优化小渠道教育的道德塑造作用,提升社区组织的道德氛围营造功效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存在政府主导型、学校主导型及自主生长型等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其中,政府主导型的优势是可以通过行政优势及强大的集体行动,来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公平发展,但这种普遍化的推进模式,难以满足农民的个性化要求,也可能会使得农村社区教育沦为政治的附属物;学校主导模式可以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资源共享,但缺少农民的文化认同基础,无法承担起农村社区教育的全部职能;自主生长型突出农民个体意识与自由精神,有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但农村社区的封闭性会阻碍现代文明的进入,不利于社区教育的长久发展。有鉴于此,需要推进政府、学校、自主等三种模式的整合,发挥各自优势,明确社区、学校、政府等三者的角色定位,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如何正确引导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已成为现阶段农村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对泉州市集体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在总结泉州市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形式、做法、作用和经验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设立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如何解决城乡分立的土地制度特别是该制度下衣地流转中各方利益协调问题。衣地入股是农民参与土地要素重新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面临政府强制征收集体土地、政府和开发商补偿费过低或无法到位、政府和开发商严重侵害农民权益以及农地入股公司后存在着各种风险,等等。为此,如何平衡协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各方的利益关系,规避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各种风险的关键.是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模式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陈莉 《教育文化论坛》2011,3(1):38-40,48
我国小学图书建设资源的分配一直是城镇偏向的,这造成了农村小学的图书建设情况远远滞后于城镇,在这方面的教育不公平客观存在。由于对于很多农村小学生而言,利用本校图书资源可能是他们接触课外图书的唯一途径,因此农村小学图书建设相对落后就会造成明显的即期影响——使得农村小学生只能获得有限的机会来接触课外图书,无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而且,农村小学图书建设相对落后,还可能会对农村小学生产生更为关键的长期或间接影响:降低了未来的阅读兴趣;影响了未来的智力发展;影响了未来的竞争能力。有鉴于此,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小学生阅读活动的良性展开,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稀缺是土地产权制度产生的前提。土地产权制度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对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上。我国现实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局限性。应当在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明晰农地产权,构筑适应市场经济的农地产权框架,清楚界定各产权主体的责、权、利关系以实现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力资源能否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影响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而且也会影响到我国城镇化的速度。社区成人高等教育通向农村不仅可以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而且可以为我国成人高校的发展开创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正在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限于城镇地区,我国农村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农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经济能力差别较大,要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还需要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加强立法等一系列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农村拥有极为丰富的人口资源。然而,如何才能将这一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呢?通过探讨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模式。分析了职业教育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产生的效应,并构建了职业教育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农村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加大投入、培训教师、开发资源、改革评价、稳妥推进等五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所有权问题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我国实行农村承包经营制以来,在农村土地的使用和所有问题上一直纠缠不清,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困境的实际状况,认为我国农村土地的法律性质应以新型的“总有”为其基本形态,这既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土地现状,也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石家庄市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鹿泉市部分农村的参保情况是:新农保的参保率较高,但个人选择的缴费标准普遍偏低,少部分人缺乏对政策的深入了解;缺乏相应鼓励政策,中青年农民的参保意愿不强;集体补助不到位,政府财政存在隐性压力等。因此,必须加大对新农保政策的宣传,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真正深入人心;提高新农保补贴标准,合理增设个人缴费档次,鼓励长缴多缴,提高中青年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设计,保证新农保的集体补助,打通政府财政压力的释放通道,促进新农保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真正使农民“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