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原大学学报》2016,(2):35-40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富魅力的艺术形象。文中不但有大量直接描写诸葛亮的智慧神奇之处,而且也有意识地运用了影子艺术,以不直接写诸葛亮而又处处见"诸葛亮"的方式来渲染和凸显诸葛亮这个艺术典型。这不但无限延伸了诸葛亮的智慧,也让其如神人一般存在于作品中,使这个艺术形象接近完美,但这也加深了作品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2.
《三顾茅庐》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章节,读者在阅读时往往感动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执着。认为是刘备的精诚之心,敲开了诸葛亮的金石之门,诸葛亮感其诚意,无以推辞而出山。但是,笔者在教授这一课时却另有思考,认为"三顾茅庐"的主人公不是刘备而是诸葛亮,诸葛亮的出山其实是一次成功的自我推荐。诸葛亮虽远避尘世,高卧隆中,却心系天下,久怀腾云之志。韬光养  相似文献   

3.
魏延一生忠诚于西蜀政权且功勋卓著,魏延与诸葛亮在北伐进军路线上的分歧是认识分歧,曲在诸葛亮。虎头桥之变是诸葛亮酿造的一杯鸩酒,而魏延性格上的弱点则是虎头桥之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刘备、孙权、曹操、诸葛亮四人某日乘飞机出游。突然,飞机出了故障,而机上只有三个降落伞,于是诸葛亮提议:“我问问题大家答,答对者得一个降落伞。”提议全体通过。诸葛亮首先问刘备:“天上有几个太阳?”刘备答:“一个。”于是刘备分得一个降落伞。诸葛亮又  相似文献   

5.
当今三国文化研究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很多学者都是站在史学的角度,声称要把诸葛亮拉下神坛,力图还原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本来面目。本文介绍了历史上对真实诸葛亮的研究从未间断,并非当今才有之。在今天全民思想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前提下,坐于神坛的诸葛亮,即文艺作品与民俗事像中的诸葛亮,不会对我们造成危害。如果对其利用得当,对我们科研、生活、工作等都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应该克服以历史为本位的弊端,努力研究大"三国文化"观中的诸葛亮,并通过各种方式弘扬三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无论是《赤壁之战》还是《草船借箭》,都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诸葛亮也有失算的时候。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兵35万驻扎于祁山;司马懿调集40万兵马,在长安以西渭水一带摆开阵势,准备与诸葛亮决战。诸葛亮一边布置部下储运粮草,一边去察看地  相似文献   

7.
梦回三国     
我是个书迷,最喜欢看的是《三国演义》,最喜欢的人物当然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一个个谋略故事我都熟记于心。尤其是空城智退司马懿。在惊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同时,我也为司马懿的谨慎多疑叹息不已,心想:这计策的破绽如此之多,如果是我,定然不会中诸葛亮之计。  相似文献   

8.
《隆中对》以十分洗练的文笔,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是正面描写。“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为全文的纲,以下都是围绕着这一句来写的。躬耕是表面现象,自比管仲、乐毅才是诸葛亮的真正抱负,然而“时人莫之许也”。这就从侧面否定了正面。但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徐庶却“谓为信然”,又从侧面肯定了正面。然后,借徐庶的口进一步肯定诸葛亮为“卧龙”,再次侧面肯定了正面。可是刘备却说:“君与俱来。”可见,刘备还是不以为然,又从侧面否定了正面。徐庶却说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  相似文献   

9.
诸葛瑾、诸葛亮,祖籍东汉徐州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兄弟二人成年后分别服务于不同的政治集团。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显功于三国时期的蜀汉;诸葛瑾则是三国时期吴国主孙权的重臣。那么,诸葛瑾、诸葛亮何时、又是与谁一同离开故乡阳都的呢...  相似文献   

10.
刘备之得诸葛亮如鱼得水,在<隆中对>战略思想指引下,刘备联吴抗曹,西取益州,建立蜀汉,以诸葛亮为丞相,临终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人和衷共济,为后世的君臣关系树立了楷模,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任何怀疑二人鱼水关系的看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1.
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中,于盛赞诸葛亮治蜀政绩之后,说了一句:“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引得厚爱诸葛亮的人们大为不满,纷纷指责陈寿是“挟恨贬低诸葛亮”。对于这种无稽之谈,史学界早加驳斥,但“应变将略”究竟是不是诸葛亮所长,似还未见有专文充分论及,本文试着一补这个空白。应当承认,诸葛亮的确是个军事天才。他长于治军,军之出也,“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止如山,进退如风,……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屯兵渭南时,“耕者杂于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是三国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思想与实践深受易学的影响。在治国实践方面,《周易》损上益下、惠民富民的思想成为诸葛亮治蜀的指导性方针;在军事思想方面,《周易》的为将之道理论被诸葛亮继承发展,易学的思维模式更成为他创制八阵图的基本理论来源;在人生理想方面,《周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价值观贯穿于诸葛亮毕生的政治实践之中,对他人格的塑成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因此,在研究诸葛亮的思想实践时,不能忽视其中的易学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周瑜《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有些才干,但心胸狭窄,总想算计诸葛亮却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大都督,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是一个性格暴躁,政治、军事才能远逊于诸葛亮,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人,是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何生亮"这样一些典故相联系的人。其实大都督年轻有为,气量宽宏,是赤壁之战大破曹操的第一功臣,而且毕生都没跟诸葛亮交手过,两人有没有见过面还是个未知数。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问题,历来基本上是肯定的.但在一些具体问题方面,尚有分歧之处.有论者认为:诸葛亮在拓土开疆上远逊于曹操,此种观点实以北宋苏轼所论最具代表性.受其影响,今之论者也往往单纯从军事才能及其成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认为诸葛亮不如曹操.必须看到,诸葛亮与曹操的身份不同,他们发挥作用时所处的年代、环境也不尽相同,因而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的不可比性.同时,评价诸葛亮,更应从其治国安民的政治才能以及德望人品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衡量.即从军事方面来看,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就是他的军事智慧和军事才华相结合的典范.他谋划了联吴抗曹,平定了南中叛乱,这既闪耀着他的政治智慧,也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至于诸葛亮五次北伐,出师未捷,因有诸多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制约,事实上殆无成功的可能.北伐未成,却反映出诸葛亮置艰危于不顾,矢志不渝、北定中原的意志.诸葛亮深具文韬武略,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真的是被三请而出吗?在湖北省襄樊市举办的诸葛亮出山1800年纪念庆典上,学易中天称,诸葛亮先是登刘备的门自荐,后又被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的。过去,学术界关于诸葛亮是什么原因出山持两种观点:一是被刘备三请而出。主要依据是《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凡三往.乃见。”和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的叙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因为是他发现的嘛!诸葛亮说这台风横穿吴国时,受影响最大的建筑将是都督府,都督要早做准备呀!诸葛亮在诅咒我吗?糟了都督!七天后,形成于东海洋面的诸葛亮台风将在吴国登陆……等等,台风怎么用了诸葛亮的名字?若不做防范,瓦片将会被掀掉,窗户会被打碎,花园里的树会被连根拔起……哼!我不信!诸葛亮能发现台风,我周瑜就不行吗?台风、台风,亲爱的台风,你在哪儿呀!您的预报准确吗?周瑜台风周瑜台风已在黄海洋面生成。该台风比诸葛亮台风更为强劲,将在九天后登陆,随即向蜀国方向移动。诸葛亮的住宅将受到毁灭性袭击,人员是否伤亡要看运气。我希望…  相似文献   

17.
一、诸葛亮为什么派马谡去守街亭?诸葛亮一出祁山,蜀魏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是街亭,谁占据了街亭,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对这一点,诸葛亮的认识是非常清楚的———“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可是,这样一个战略要地,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去防守呢?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就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对马谡不但非常赏识,而且还加以重用,以至在街亭之战时,不顾众人之议,提拔马谡统大军守街亭。这一方面因为马谡确实有些智谋。据裴松之为《马谡传》作注引《襄阳记》记载,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问计于…  相似文献   

18.
历代咏诸葛亮诗词是研究诸葛亮现象的一个读本。从这一视角探析诸葛亮人格魅力产生的原因,一方面诸葛亮人格是儒道互补心灵建构最完美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历代歌咏诸葛亮的文人、士大夫的心路历程和崇尚的人生模式。这两方面构成了历代咏诸葛亮诗词的民族传统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外交家。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于隆中对策所提出的北伐战略,是较具理想战略意义的,但是现实的改变造成此战略设计无以实现。因此史实上诸葛亮的首次北伐行动,是在配合现实条件下所设立的战略,并且出于各种考虑,诸葛亮没有采取较具野心的“子午谷方案”,该文以最早的隆中对策战略构思为基础,尝试解释其后夷陵之战与北伐行动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