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昌彝是鸦片战争时期福州一位值得纪念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诗人、学者,更是著名的爱国志士。所著《射鹰楼诗话》是一部值得重视的文学批评著作,而同时又是一部及时收录记载鸦片战争诗篇、弘扬中国人民英勇精神的诗史。其诗史价值,还在于着重记载了道光年间海内一批有识之士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卓识,再现了这批经世派人物的精神风貌。阐释和重温这部名作的诗史价值,在今天仍有多方面的深刻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嵩焘是我国近代第一位驻西方的外交公使。鸦片战争之后,在与西方诸国交往的过程中,他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外交思想,包括和戎、以理制胜、以礼待人、平等交往、学习西方、求实轻名等,这些思想充分显示了郭嵩焘的理性外交思维,在清王朝保守封闭的环境中,他的外交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性。  相似文献   

3.
朱克敬是一位文学家,蒿目时艰,好议论时政,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很有抱负,却因职微位卑而不得施展。他与郭嵩焘、刘熙载、陈宝箴、王运等近代政坛和文坛很有影响的人物都有交游,他的著作中保留了纪闻、叙事、唱酬之作,颇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郭嵩焘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洋务运动的著名思想家,作为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无论是在洋务思想,还是在外交思想、外交实践方面,均有一定的成就。但是,在近代史学研究尤其是洋务运动研究中,由于各有侧重不同,评价也出现差异和分歧。偏重于他的主和外交政策及思想的,就会以为郭嵩焘与李鸿章是一丘之貉,是卖国主义、投降主义;或者认为他是地地道道的“买办外交官”;强调他向西方学习,主张仿行西法的,则会认为郭嵩焘是近代中国封建士大夫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甚至达到早期维新思想的高度……。然而,在郭嵩焘的思想脉络里,效法西方、学习西方的洋务思想与他的以理待夷、主和通商的外交思想是紧密联系的。要全面评价郭嵩焘及其思想、揭示其思想的内在矛盾特征,应对他思想中的这两个方  相似文献   

5.
王中华 《时代教育》2012,(3):181+190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第一位驻外使节。其在充分了解"国情"和"夷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和为主"的外交思想,认为中国应循理外交,对外交往要"知己知彼",通其情,达其理,知其法,严守条约等。郭嵩焘所处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他的外交思想,主张通过和平谈判使国内外环境和谐,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使中国自立、自强。郭嵩焘的外交思想不仅促使人们传统外交思想的转变,而且也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先前大多数人认为郭嵩焘是洋务派中的一员。本文从经济、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把郭嵩焘和洋务派进行了比较 ,认为他应属于资本主义改良派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7.
蔡邕修史著述的志向,直接来源于他的家教和师承影响。他性格中纯真、坦诚的一面,也在这些交往中得到体现。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是东汉向晋魏时代过渡的代表性人物。考查他的交游活动,有助于了解汉末士林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8.
黄慎号瘘瓢,是“扬州八怪”之一,他以擅长人物画而负盛名。然而,他“漫不重惜其画,而常自矜其字与诗。”是一位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在绘画方面,他是一位人物、花鸟、山水均有造诣的全能画家。这在扬州画派中实为罕有,在福建历代画坛中,更是堪称杰出的。黄慎的艺术成就与他的生活经历戚戚相关,他出生于福建宁化农村,自幼聪颖,十四五  相似文献   

9.
叶紫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重要的青年革命作家。他创作的农村题材小说在凸现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作品的人物语言在描写刻画方面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二是人物语言具有浓郁的益阳方言韵味。  相似文献   

10.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学术界对郭嵩焘的研究多集中在政治、外交思想方面,对其学术思想较少关注,本文尝试对其学术思想作一初步归纳。其特点是求真敢疑,不迷信权威;汉宋兼采,不分门户;经世致用,学以为政;研读经史,以养身心。  相似文献   

11.
郭嵩焘是晚清著名的知识分子,他一生卷入很多论争,他在咸丰九年在烟台推进厘金政策时发生毁局事件,并和僧格林沁朝廷之间发生了很大争论。其中的关键点是他对乡绅萧铭卤的袒护,由此可以看出郭嵩焘推进厘金政策时更重视用自己的教化能力来劝谕乡绅。  相似文献   

12.
郭嵩焘以洋务见称,关于郭嵩焘是如何处理和看待教案迄今尚未见专题研究。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梳理,概括郭氏处理教案的原则为掌握时机、地方官要知洋情、讲求应付之方三方面。这些原则,依今天的标准看来,仍不失为适宜恰当,但并未见重于时,他个人的挫折其实就是中国处理外交事件的曲折。  相似文献   

13.
福州光禄吟台,北宋郡守程师孟建。明末以后在此建玉尺山房,今存吟台石刻及残址。明清两朝,玉尺山房屡易其主,而文采风流相传不绝。孙昌裔孙学稼父子、许豸许友父子、齐鲲、林枫、叶敬昌、林纾、李宗言李宗袢兄弟、李宣龚、郭柏苍及其后人、黄睿等文人均在此居住过。其主人多为当时闽中著名文学家,且近代福州重要诗社——支社便以此为主要活动地点。  相似文献   

14.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德国传教士郭士立于清朝道光十三年(1833年)创刊于广州的一份中文期刊,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期刊。一直被视为研究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和西学东渐史的珍贵资料。事实上,这份刊物在汉语作为外语学习与传播史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湖湘文化近代产儿的郭嵩焘自觉继承它的优良传统,对其求真务实作风进行独特阐析,对其服务现实本色进行极力张扬。郭氏超越湖湘文化粗浅层面,把重农抑商传统向重商求富的方向飞跃,把理学道德层面向中体西用结合的方向飞跃。他还对湘省弥漫的守旧的风气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对湖湘文化的缺憾进行有胆有识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在晚清政治舞台上显赫一时,是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之一。而郭嵩焘则是一名羽扇纶巾的儒士,但二人却相知良深,私谊笃厚。郭嵩焘是李鸿章的洋务高参,李鸿章则是郭嵩焘政治生命的保护人。  相似文献   

17.
《郭嵩焘日记》是研究郭嵩焘本人生活、思想最为丰富生动的材料,共四卷,可分为江南之旅、北京入值、巡访津沽鲁东、重返北京、辞官回湘五个阶段。《日记》内容丰富、具有浓重的学人气息,并且记载细致入微、史料性强。郭嵩焘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起居酬接,如对津沽防务的记述、对在京期间交往活动的记述等等,这些为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8.
郭嵩焘作为中国首任驻英大使,在西方国度上亲身感受铁路的便利迅捷,火车带来的国强民富,积极接受西方人士的游说与建议,竭力要求朝廷开拓中国运输新事业,坚决反对沈葆桢拆毁吴松铁路。他依据中国国贫民穷的现状,主张循序渐进兴修铁路,抨击清流派欲借洋款大兴铁路,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铁路观。郭嵩焘顺应世界潮流,热情宣传和鼓动中国兴办铁路,履行了一个先驱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郭嵩焘作为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在出使期间对西方社会作了全方位的考察,并以此为参照,联系中国实际,对“华夷之辩”、本末之序、人心风俗等和学习西方有关的传统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对中国的求强求富有着独特的、超越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