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我国传统文化角度谈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工作本土化工作中,价值观的本土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社会工作是一门价值性非常强的专业。如果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来融合社会工作价值观中的平等、博爱思想,人道主义思想,社会福利等核心思想观念,并在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研究、学校教育、大众教化和社会工作实务等方面加以应用和不断完善,那么社会工作事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价值观,例如服从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容易造成"伦理困境"的价值观,在本土化过程中,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路径不同于西方的经验,西方的社会工作是在助人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的社会工作是以半专业化或称为行政性社会工作为起点的。在进行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的道路中,应结合中国自身的体制特征和文化特点,将专业的社会工作进行体制性的嵌入是加快本土化建设的一个行动策略;对文化背景的重视则有利于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借助Hofstede的"洋葱图示"理论,对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国的文化本土化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深化了对文化本土化发展策略重要性的认识,也证明了Hofstede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诞生于西方的社会环境,其理念、原则、实务模式都体现了西方人的思维习惯,这种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的助人思想引入我国后,出现了一系列水土不服,需要经历本土化的过程,使之适应中国人的生活环境。学界对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问题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着重从文化情境、观念价值方面对前人有关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对过往成果进行梳理,以便探索推动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西方社会工作伦理在中国本土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内外学术界曾对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问题做过不少探讨.社会工作伦理应与特定文化背景相联系.在中国发展社会工作一定要考虑中国的文化特点.研究发現,有些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的价值观在中国并不适用.因此,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需要经历一个"典范转移"过程,应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价值体系来重构社会工作的运用原则和理念.  相似文献   

6.
当前文化回应性教学理论在我国的引入主要集中在提出背景、内涵、内在依据、特点、内容、实施策略等方面,并对其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的适切性、内涵、内容、策略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国内应用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实践研究还较少,主要集中在对教师文化意识现状、教材文化内容现状、文化回应的微观策略等研究,未来要着重在家庭、社区和学校协同教育、设计融入文化理念的课程,民族学校推发展适切性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本位课程、增强教师多元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7.
当前文化回应性教学理论在我国的引入主要集中在提出背景、内涵、内在依据、特点、内容、实施策略等方面,并对其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的适切性、内涵、内容、策略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国内应用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实践研究还较少,主要集中在对教师文化意识现状、教材文化内容现状、文化回应的微观策略等研究,未来要着重在家庭、社区和学校协同教育、设计融入文化理念的课程,民族学校推发展适切性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本位课程、增强教师多元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社会工作本土化需要研究中国传统思想。其中与社会工作本土化有着密切联系的中国传统看待人的思想主要有三种,其中以儒家看待人的思想与西方同类思想差异最大,而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也正是最大,这是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者不容易被案主接纳从而必须对案主高度情感介入的背后原因。针对传统看待人的思想对社会工作本土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短期和长期的应对方法主要有提高社会工作者社会地位和在全社会进行道德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在汶川灾后的社会重建中,本土化的社工机构功不可没。受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的资助,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该县映秀镇黄家院村开展了社区生计发展项目。结合项目实践,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等四大维度,建构整合性的脱贫行动理论分析框架,以探索农村社区灾后重建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从而在实践上印证了整合性脱贫行动理论在灾后农村社区发展中具有较强解释力和适切性,这对于我国特大型灾后农村社区重建与生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学习与借鉴”阶段、“生长”阶段、“消沉”阶段以及未来“本土化”阶段.教育学本土化既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需要,既是解决教育实践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教育国际化的需要,还是教师专业化的需要.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教育研究者的文化选择意识差、大学教育学理论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割裂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加强中国教育学者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解决教育学研究方法的问题,推动教育学研究的去功利主义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存在三个突出问题:片面追求专业素养,忽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片面追求技术理性,忽视"人文-实践"取向;本土化研究不足,文化适切度低.为此,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应加强"主体社工"理性实践能力培养;确立"人文-实践"取向,在"对话实践"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本土文化教育,深化社会工作实践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道主义在中国曾遭到形形色色的暴君、军阀和集权者的野蛮践踏,十分脆弱;家庭式的亲情价值观在中国社会工作中有较广泛的文化基础,必须摈弃“家长制作风”,让案主学会自决;由于传统的消极求助心理,助人活动应以社工为主动;传统的乡邻之谊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社区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13.
以汶川地震紧急救援、临时安置和灾后重建三阶段为时间维度和理论框架,对各不同阶段社会工作承担的角色以及发挥的功能进行具体分析。在紧急救援阶段,由于"社工的不成熟和不自信,当地政府的不接纳,民政不放心,国家没政策",社会工作者没有采取实质的行动和举措;临时安置阶段为社会工作者的"需求评估和零散行动"阶段,社工们在资源链接、个案管理、冲突协调、政策倡导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灾后重建阶段为社会工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阶段,从最初的深圳、上海、广州三家社工站发展到30多家社工站,期间,运用社会心理能力建设模式开展灾后社区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进行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标志着中国社会工作走上了本土化和专业化的道路。"三个阶段"的社会工作评析和总结也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灾难社会工作的实务发展和理论框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意义深远的文化使命。对外汉语专业出现在各大院校,一批又一批对外汉语人才走出国门,传播中国文化与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爱上了中国文化,"汉语热"、"孔子学院"的蓬勃发展,预示着中国文化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外汉语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有严于律己、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工作职业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妇女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结合当前妇女社会工作的现状,本文回顾了妇女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并提出了以人种研究方法论进行中国妇女社会工作本土理论建构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郑蓉 《丹东师专学报》2010,(2):28-33,42
改革30年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中国大陆获得了快速发展。在简单回顾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专业教育的目标、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教育的本土化等方面反思了社会工作教育在过去30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探索本土化的教育模式、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结构、规范课程教育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社会工作教育未来的发展的方向与出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这种经济具有浓厚的封闭性和内向性,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而西方文化源于欧洲,源于其地理位置、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这样,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文化也就具有了开放性和外向性的特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具有很大的差异。了解中西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从宏观上理解语言的特点,微观上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及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对一个行动研究过程的分析,探讨了“本土化“理论在中国社会背景下得以建立的前提、影响要素和可能的途径。笔者通过此次行动研究的过程,发展了一个“理性选择“图式,借以说明为了实现社工专业教育本土化,社会工作教育者可以尝试按照能力建设优先、专业素质优先、社会需求优先的理性原则来处理教育者与受教育对象、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和准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专业与中国社会这三对关系,以迈向社工专业化、本土化、职业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日益成为边远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美国阿拉斯加土著学区的"文化数学项目",发掘民族传统文化,并有机整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明显提高了学生数学成绩。体现了一种"针对文化的学校教育"理念。边远民族地区农村课程开发,应当充分重视文化适切性和本土内源性,并与现代知识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两个突出特点,就是"大爱"精神和以做为本。这两个特点十分契合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文—实践取向,因此,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完全并且能够从陶行知教育理论那里获得启示和借鉴,进而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