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民众中流传着大量的精怪故事,其中有许多经文人笔录而留存至今。在这些精怪故事中,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器物或别的什么东西成精变怪,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能够化形为人.精怪也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与人发生广泛的联系。精怪虽然与人有多种多样的联系,但与人类的性爱纠葛却有些耸人听闻,但又常常是许多故事的中心内容.本文试图对这种人类与精怪的性爱纠葛进行考察,以了解其因由及其影响。一格任故事中人与精怪的性爱纠葛.从其本身来看,他们的关系是双方的、互动的。但精怪化形为人深入到人类社会和充分表明这是精怪的主动…  相似文献   

2.
《搜神后记》成书于南朝宋初,记载了晋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大量精怪故事,可分为降妖除怪、人与精怪婚恋和精怪报恩报怨等类型,这些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降妖除怪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巫文化和"邪不压正"的观念;人与精怪婚恋故事反映了不自由的婚姻制度;精怪报恩报怨故事宣扬了知恩图报和有仇必报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精怪小说,六朝时已兴盛,但由于作家们把精怪故事当作实有,而创作上也偏重于实录,因而其中虽不乏名篇,而其主要特色仍为神秘怪异,甚至荒诞无稽。到了唐代,由于作家们“有意为小说”,用精怪小说来露才炫已借以表现自己的理想情操,也即成为作家们言志、述怀和抒情之作,因而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树木精怪的形象经历了木神句芒、动物形树精、人形树精的演变,并在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句芒的多重神格互相勾连,它既是春神,也兼具东方神、木神的职能。魏晋时期动物形树木精怪大量出现,以青牛最具代表性。青牛与树木互化,与二者的五行属性息息相关。唐宋以后人形树精逐渐成为主流,在外形、思维和情感等方面向人靠拢,树木精怪吟诗作赋的故事屡见不鲜,这其实是文人展露才华、抒发情志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5.
与六朝志怪小说相比,唐代精怪小说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内涵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唐代精怪小说中,精怪身上的妖性渐渐淡化,人性则越来越突出;情节上开始重视叙事的技巧及摆弄故事的机智;思想内涵方面逐渐摆脱宗教迷信的束缚,开始关注社会人生,抒写个人心志。  相似文献   

6.
精怪小说由来已久,数量众多,成为小说中的一大类别.蒲松龄在精怪小说的创作中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创新.创造出全新的精怪形象,使《聊斋志异》中的精怪小说达到了艺术上的最高境界。他对精怪小说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巧妙处理精怪形象身上的物性、神异性、人性的关系;赋予精怪形象高于人的品性;增强精怪形象的文化蕴涵;诗化精怪形象的生活环境:用趣笔.增强精怪小说的喜剧性:强化精怪小说的神秘描写,使小说产生强烈的神秘美。从而使精怪小说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民众所津津乐道而又深信不疑的精怪传说故事的探讨,进而研究民众对于自然、社会、民族融合等方面的认识及对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唐代精怪小说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精怪小说作为章的主要研讨对象,认为男性精怪具有唐代士的诗性特征,同时对女性精怪所显示出来的多层面美学特性作了初步的探讨,最后认为唐代精怪小说也反映出了唐人对于现实政治的理解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唐代精怪小说为文章的主要研讨对象,认为男性精怪具有唐代文士的诗性特征,同时对女性精怪所显示出来的多层面美学特性作了初步的探讨,最后认为唐代精怪小说也反映出了唐人对于现实政治的理解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袁枚一生都在行进当中,所到之处甚多,空间流动的广泛性造成了精怪故事丰富的地域性。其亲历亲见、亲友行迹所见,以及出游途中当地人或当地官员的所见所闻是《子不语》精怪故事地域叙事的基础;精怪故事丰富的地域具有强烈的地理纪实性,反映了所在地域狐仙信仰、五通信仰、饮食习俗、崖葬等风俗民情;同时,也对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11.
《太平广记》是宋人编撰的小说故事集,以唐代的作品居多。其中,虎类精怪故事占据了八卷的篇幅,本文主要对《太平广记》中的虎类故事进行解读,试图分析此类故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期对虎类精怪故事的解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搜神记》精怪自由变形的模式有五种:(1)变成人形,但保留原形的部分习性和特征;(2)变为当事者的亲属或熟人;(3)连续多次变为不同的人或物;(4)将身体的不同部位同时变为不同的人物;(5)将外物变为它物。这五种变形模式的出现,标志精怪自由变形已基本臻于成熟,后世妖魔鬼怪的变形多是对这些模式的继承和发展。《搜神记》在中国古代小说变形史上具有奠基石作用和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佛教东渐,汉译佛典渐次形成。佛经文学独特的题材和奇异的艺术想象力,对当时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作为精怪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从佛教中汲取了灵感,使此时的精怪小说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上,较前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作者从佛教观念及佛经故事题材等方面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切入考察,以见梵汉交融互汇给小说创作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庄子及其后学常常结合当时的精怪传说创造一些寓言作为自己的论据。道家学派对精怪现象采取相对崇信的态度,这与道家万物有灵的思想观念是有关的。精怪观念与远古传说的合流对这一时期人们的历史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传奇精怪题材继承魏晋志怪小说,使精怪的人性化、世俗化趋势愈加突出。作品通过精怪传奇人性化、世俗化的描写,再现现实社会和士人阶层的生活、情感面貌,反映社会现状和士人的心理以及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6.
吴玥 《现代企业教育》2007,(10X):110-111
无论在中西方,人性问题都是法学研究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中国古代的人性理论异常发达,它起源于先秦诸家关于人性的争论,深入研究先秦传统人性观,同时借助西方人性理论加以对比,有助于客观地剖析人性理论对整个中国古代法律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伍家沟是全国著名的故事村,流传的一些神鬼精怪故事与志怪神话小说中的某些故事相似,本文分别将两者相似的故事进行比较,探讨两者的关系,分析伍家沟这部分故事的深层蕴含,并对两者的艺术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列举了文学史上的四种“精怪”,讨论了它们的起源、所处的地域、不同的形态和性情,最后归纳了他们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红赤系色彩是唐宋志怪文学中刻画精怪形象的重要手段。文化象征源于火焰的红赤系色彩与鲜血的文化意象相叠加,衍生出两元文化象征:一方面红赤色成为唐宋精怪世界中位高而权重、辟邪与降福的威灵象征;另一方面红赤色在唐宋精怪世界中也具有灾异与不祥、邪祟与厄运的恶力象征。这种两元文化象征属性,使红赤色精怪成为唐宋志怪文学中的重要主体。  相似文献   

20.
无论在中西方,人性问题都是法学研究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中国古代的人性理论异常发达,它起源于先秦诸家关于人性的争论,深入研究先秦传统人性观,同时借助西方人性理论加以对比,有助于客观地剖析人性理论对整个中国古代法律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