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忌  沈学习 《学语文》2008,(4):28-28
知道2008年高考安徽卷的作文题,我立刻就被感动了。因为年复一年的高考总是使人感动,因为有60分的作文总是使人感动。与去年“提篮春光看妈妈”不同,去年我很激动,写了两篇多少有些激愤的文字。今年我则是平静地看待这样的“感动”。学生不会在乎这样的作文题,因为感动总是有的。在日常之中,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标准带给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诸多的新理念,“让学生读出问题来”,是其中凸现的亮点之一。学生有了问题意识,这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兴奋,喜爱我们今天的课堂,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一只只举起的小手,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伴随着灵感、伴随着智慧不断涌现。然而,作为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如何处理呢?这是目前值得大家探讨的话题。许多老师习惯于扮演着“智者”的形象,面对孩子们的问题有求必应,急切给予解决。结果,孩子们疑问的目光在获取“满意”的答案后,“满意”地闭上。就这样,孩子心中涌动的涟漪,悄悄地化为一面湖水。一个个的问号又被变成了句号!试问,这样的“新理念”“新”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3.
学会感谢老师和同学“你走来,他走来,大家走到一起来,在这缤纷的世界里,心潮澎湃。你走来,他走来,大家走到一起来,在这缤纷的世界里,有无限的爱……”随着音乐的缓缓响起,积累感谢的班会活动拉开了序幕。开学之初,我在第一次的班会上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那就是:让学生每天在睡觉前,想想当天所发生的使自己感到开心的事情,然后把它记在一个小本子上。例如:“同学帮我整理书桌,这使我感到很高兴,我应该感谢他”;“老师教会我一道数学题,我应该感谢老师的辛勤活动”等等。我鼓励学生多体会这样的事情。然后,到月末的班…  相似文献   

4.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更要让学生带着思考去”,才是教学新理念的真正体现。以下两则教例,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教例一:苏教版第八册《祁黄羊》生:老师,我认为祁黄羊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能做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我真佩服他!但是我还有些怀疑,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人呢,我还有一点想法想说……师:有什么想法,你说出来,让大家听一听。生:我还认为祁黄羊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他很会“炒作”自己。他知道解狐(祁黄羊的杀父仇人)不久将会死亡,然后再让自己的儿子祁午接任,不仅达到了让自己儿子接任的目的,还  相似文献   

5.
现在阅读教学比较流行的教法是“带着问题读”,并且认为“带着问题读”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快速把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果真如此吗?我听过这样一节课,讲的是《斑羚飞渡》。老师按照“带着问题读”的理念去设计教学,讲了下面一段引导的话:  相似文献   

6.
沈剑英 《家庭教育》2007,(4X):30-31
珉珉一到双休日就缠着我:“妈妈、陪我玩,我一个人好没意思!” “找你的小伙伴一起玩吧,妈妈今天有点忙!”双休日是我最忙的时候,我没好气地答应着。[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先从一篇作文聊起我们的教育无视学生,已习以为常;我们的教师目中无人,也已司空见惯。以下是我珍藏的一篇中学生作文片段,很能说明问题。“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老师脸上带着微笑走了进来。紧跟在后面的有30多位来听课的老师。在我进入中学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可是同学们好像没事一般,个个“镇定自若”。开始上课了,老师有声有色地讲着。可是我们呢?都无精打采。这怪谁呢?原来,为了迎接这堂公开课,我们整整排练了三遍。提问、答问、朗读、练习等都由班上的尖子生“承包”。我也成了“专业户”了。课上得井然有序。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  相似文献   

8.
应聘时要不要说自己的缺点
  求职者在以往参加过的面试中,可能都遇到过这样一个“经典”问题-“你的缺点是什么?”
  虽然这是个“老掉牙”的问题,但面试官却非常喜欢使用,而且效果不错。在我自己十几年的HR面试工作中,发现很少有求职者能够轻松地回答好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面对这个问题都很纠结。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底世界》这一课时,我遇到了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学习“……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 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 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 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这一段描述时, 我先让学生朗读,然后让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这样两个问题:1.地球  相似文献   

10.
有一句话说得好: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一天,玛丽迟迟回到家,妈妈生气地问她去哪儿了,玛丽回答:“我的同学詹妮在骑车回家的路上摔倒了,自行车摔坏了。”“可是你不会修车啊?”母亲又问玛丽。“可是我可以帮她哭啊!”玛丽认真地对  相似文献   

11.
流行带着走     
《中学生电脑》2006,(7):I0002-I0005
2005年,比尔&;#183;盖茨向Apple的I POD开了第一炮:“如果你问我,今后人们将主要使用哪种设备来听音乐,我敢肯定那一定会是手机!”  相似文献   

12.
珉珉一到双休日就缠着我:“妈妈,陪我玩,我一个人好没意思。”“找你的小伙伴一起玩吧,妈妈今天有点忙!”双休日是我最忙的时候,我没好气地答应着。“没人陪我玩,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住得离我好远,就只有我一个人。”珉珉可怜兮兮地看着我。  相似文献   

13.
时常有青年教师问我:学生都喜欢听您的物理课,您一定有什么“秘密武器”吧!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是淡淡一笑地说,没有什么秘密,只不过我在教学中好走两条“老路”罢了。  相似文献   

14.
一凡是一个学习不专心的孩子。每次上美术课,他都说:“老师,我不会画。”这时,要是你不及时走过去辅导他,他就会抽出笔芯玩,一节课下来弄得满手满脸都是水彩。在其他学习活动中也是如此。然而,3月的一天,他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一天,我问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相似文献   

15.
“咦!这只虫子好丑啊!”我正和周公约会,一声“震天吼”搅了我的好梦。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女孩。哼,我抖抖身上的露水,丑就丑,等我变成了蝴蝶你可不要太羡慕哦!  相似文献   

16.
说我奶奶是个“戏迷”,那可一点儿也不假。别看她有点耳背,可只要有一点锣鼓的动静,她准能捕捉到。可我自小就不喜欢看戏,咿咿呀呀的,拖拖拉拉的,那个烦心啊!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分数”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时,学生梳理知识并进行巩固练习后,我把例行公事式的提问“今天你懂了吗”换成另一个话题:关于分数,你还有什么问题吗?真是没想到,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应臀女 《顽皮娃娃》2006,(10):I0005-I0006
商场景回放 在进行了集中安静活动并布置了下一个环节的任务后,我请小朋友静、齐、快地回到桌子边,准备画画了。已是大班的孩子对这点要求已能很好地遵守了。可当大家都安静下来,小组长去拿画笔时,唐家鑫猛地站起来,跑出去了。“家鑫,你干什么,回来!”我喊得比较响,他愣了一下,回来了。“你已是大班的小朋友了,应该知道怎样守规则!好了,赶快坐好吧。”我转换口气并请他坐好,接着就开始组织活动。因为是画意愿画,我开始时并没想到拿黑板演示,可小朋友对要表现的主题并不理解,于是我请佳佳去把黑板拿进来,我在黑板上演示了一下。孩子们开始作画了,我巡视着,来到家鑫身边,见他还没动笔,我就问:“家鑫你还没想好呀?”“其实,应老师,我刚才是要去帮你拿黑板的。”家鑫有些委屈地说。“是吗?对不起,老师应该问清楚。你能跟老师说,老师很开心,现在好好画画好吗?”我非常内疚,家鑫觉得解释清楚了也就非常轻松地作画了。  相似文献   

19.
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一提法,我们早已熟悉。最近听了一堂语文课,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我听的是《避雨》一课。板书课题后,教师问:“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分别提出了六个问题:我想知道谁避雨,我想知道课文内容说了什么,我想知道雨下得怎样,我想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避雨,我想知道她是怎样避雨的,我想知道避雨中发生了什么事。此时老师说:“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交叉,但却都属于了解课文内容方面,由此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安狄(初一数学老师) “哇!” 当我拿出iPad,将《愤怒的小鸟》游戏界面展示在电子白板上时,全班15个同学惊喜地叫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