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到以此改编的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都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但是,由于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两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追求,使得《活着》成为了两部不同的艺术作品。本文试从叙述视角的转变、作品色调的变化、题旨风格的演变来分析两部艺术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到以此改编的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都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但是,由于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两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追求,使得《活着》成为了两部不同的艺术作品.本文试从叙述视角的转变、作品色调的变化、题旨风格的演变来分析两部艺术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金子靖 《科教文汇》2007,(7X):156-156
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到以此改编的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都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但是,由于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两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追求,使得《活着》成为了两部不同的艺术作品。本文试从叙述视角的转变、作品色调的变化、题旨风格的演变来分析两部艺术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焦华丽 《科教文汇》2009,(17):259-260
屈原作品作为抒情达志的典范文本,对于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离骚》中关于神游远举的描写,成为为屈原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表达方式,它直接开启了汉赋中异界游历的模武。收录于《楚辞》的汉人拟作在神游幻境的描写上,继承并发展了楚骚的表现手法和艺术传统,以浪漫神奇的艺术想象加强了“幽怨”情感的挖掘,成为汉世抒情文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对于我们来讲都不陌生,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大家,他的作品陪伴了我们的学生时代,不管是《背影》《绿》《荷塘月色》还是其他作品,都给了我们很深的感触及启发,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自然天成,韵味纯正,令人回味无穷。下面我对朱自清的散文从结构方面和抒情方面以及散文的语言方面的艺术魅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来领会其情景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王福贵 《科教文汇》2009,(36):231-231
《萧萧》是沈从文湘西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在表现手法上交错运用了多重对比,有力表现了沈从文一贯追求的一种对“人生形式”及“人性”的探索。人性的矛盾与无奈在对比中真实彰显。本文试图从作者对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来浅析《萧萧》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李萍  宋桂珍 《金秋科苑》2010,(24):156-157,160
萨娜小说中民族题材的作品,得到了评论界的较多关注和充分肯定。而当代题材的作品,评论界给予的研究和关注却比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你的脸上有把刀》中几篇作品的分析,来探求萨娜小说在主题选择、结构情节和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文章立足于教学实际,借鉴诗歌艺术形象理论,探讨了如何抓住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通过对“意境”的分析,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立足于教学实际,借鉴诗歌艺术形象理论,探讨了如何抓住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通过对“意境”的分析,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作家蒙哥马利的著名长篇小说。很多学者分别从女性主义、浪漫主义、教育与宗教等角度研究分析该作品的主题内涵和人物形象,但对其写作表现手法的研究还不多见。该文将探讨作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蒙哥马利在作品中大量使用对比手法,包括人物性格对比、男孩与女孩的对比、女孩与女孩的对比、教师与教师的对比以及安妮被收养前后的对比。蒙哥马利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女性价值观和教育观,阐发了爱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刘心砚 《科教文汇》2012,(32):78-7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朗读是一种阅读方式.朗读是指出声诵读,默读则指没有明显发声的诵读.在某些情况下,如诗词欣赏.朗读有特殊功用,可高度集中注意力,但就从书面材料中获取知识而言,默读更为重要,理解文字材料主要靠默读.阅读时的眼动是一系列的跳动,跳动本身历时很短,而且不能产生对文字的清晰视觉,对文字的清晰视觉都是在注视时得到的.阅读教学本身应该把发展学生“读”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目的,而读又可以当作理解、领悟和吸收阅读客体的手段.就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说,笔者认为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也是教师倾注较多心血的环节,但是“少、慢、差、费”等现象在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将试作浅析.  相似文献   

12.
陈丽君 《科教文汇》2013,(5):160-161
在教学中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变“负担”为“好玩”,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他们在浩瀚的书海里邀游。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阅读的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咫渝  史雯 《现代情报》2011,31(2):26-29
阅读作为人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随着媒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大众阅读方式从笨媒体时代、纸媒体时代、电子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一路变迁,每个时期都有其特点。新媒体生态下出现了新的阅读形式,包括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及电视阅读。数字化阅读是充满个性的阅读、是声色俱全的阅读、是互动式的阅读,它结合文字以外的声音、影像、气味、触感,让人类重归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全观认知经验。  相似文献   

14.
刘建梅 《科教文汇》2014,(29):184-185
阅读既是人们接受人文知识和提高人文素养的主要渠道,也是人们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意识、形成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不能仅仅看作是课内阅读教学的扩展与补充,应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与兴趣为长期目标。本文以接力阅读实践为纽带,从课外阅读路径、阅读的评价原则及阅读的策略等方面浅谈如何让有效的评价促进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5.
彭琼 《科教文汇》2012,(17):100-100,187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就是在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1)合理安排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学会"静心"。(2)学会与好书对话,陶冶学生的情操。(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6.
出版融合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悦”读融合出版产品的读者也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图书馆作为最为集中提供阅读的机构,提供优良的融合“悦”读环境是其本质所在,办馆宗旨的体现。因此,要把出版融合对图书馆发展产生的影响研究进一步深入,就必须要以形成一个出版——图书馆——读者三位一体的循环发展环境为目的,促进图书馆的融合发展,使二者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并在融合中相互促进,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7.
邵明鸽 《科教文汇》2014,(29):180-181
一本好书会成就孩子的一生,小学高年级又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期,然而现在的网络媒体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他们对于读书更是不屑一顾。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努力为孩子创造课外阅读的乐园,让阅读成为孩子一种内在的需要。让书香飘溢校园,让经典伴孩子成长。  相似文献   

18.
秦静 《现代情报》2014,34(5):150-152
在阅读群体中,大学生占有较大的部分,而数字化阅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要想让广大大学生接受并利用它,还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在推广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要依据数字化阅读的特点和大学生的阅读需求,还要掌握哪些因素可以对大学生的阅读造成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影响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因素与数字化阅读推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众阅读文化发生深刻的变革,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新潮流。文章简要介绍了阅读方式的变迁,数字化阅读的基本含义,并指出数字化阅读对图书馆的冲击。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一新阅读方式,采用各种新技术手段,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积极引导数字化阅读,改善用户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倡导数字阅读。能否做好数字阅读,将决定图书馆是否有未来。  相似文献   

20.
谢凝 《科教文汇》2014,(35):108-109
文学与人文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国内外的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阅读过程是培养人文素质的过程。本文通过对英语阅读过程中经典文学作品重要性的解读,旨在说明,在英语阅读中通过学习外国文化,让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来了解外国文化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这样才是英语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是对学生人文素质拓展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