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与书     
护书鲁迅一生十分珍惜自己读过的所有书籍,只要书脏了或损坏了,他总是十分小心地擦拭干净,小心翼翼地进行修补、裱装。凡是经他修裱过的书,都完好如新。对公共图书或他人的书籍,他从不在上面乱加圈点。抄书从十五岁起,鲁迅先生起初抄录小本《康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先生的全部生活里,书籍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以前,自己先把手洗干净了,然后捧书阅读,以免把书弄脏而造成损害。成年以后,鲁迅先生读书十分刻苦认真,他把读书当做一种乐趣。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是我国的文学巨匠,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经验。一、浏览。这是对专业以外的绝大多数书籍采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如鲁迅所言,“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  相似文献   

4.
书籍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知识就是力量。读书,能够使人萌生智慧,明辨是非,酌理富才。鲁迅在读书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宝贵的一生是把读书活动与文学创作,革命斗争看得同样重要,用去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他经常孜孜不卷地读书,读过数以万计的书,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读书经验。现在,让我们回顾和研探一下鲁迅怎样读书和怎样与青年谈论读书问题,将会获得十分有益的教育。(一)为正确对待政治与业务关系而读书。鲁迅从青年时代起直到生命最后的时刻止,他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目的,即为了振兴中华而发愤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是我国的文学巨匠,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经验。一、浏览这是对专业以外的绝大多数书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代著名革命文豪鲁迅先生一贯把外国语当作人生斗争的一种工具。他懂得俄语、英语、法语和日语。尤其是日语,他不只能看、会说,且能熟练地运用日文进行写作。他经常教育青少年要懂一门外国语。据他的一个学生回忆说:“他常常对我说,不但要读中国的好书,也要读外国的好书.并且科学书籍也要多浏览,不要仅仅抱住目下流行的时髦书。此外,他也告诉我,必须要懂一种外国语,多学会几种更好。”(俞获:《回忆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鲁迅针对我国文化和科学技术落后状况,坚决主张我们必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务期清除糟粕,吸取精华,以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他在致许广平的信中,给她指出“不能看别国书”,这是“一个吃亏之处”。(《两地书(85)》)后来,他亲自选出课本给  相似文献   

7.
读书七要     
青年学生致力于读书上进的不少,但真正懂得如何读书的却不太多。读书有七要,不可不晓。一曰爱书。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没有不爱书、不惜书的。高尔基从小就对书爱不释手,书籍不仅伴随他度过童年的流浪生活,而且伴随着他追求真理的一生。他说:“我爱书,我认为我身上一切东西都是书籍给我的。”英国大诗人济慈宁愿饿肚子,而将朋友资助的伙食费都用来买书。爱书与惜书,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鲁迅先生在读书之前,先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然后拿书,可谓惜书如宝;当代著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2007,(23)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养成了爱惜书的习惯。每次看书,他总是先洗手。一旦发现书脏了,他就小心地把它们擦干净。他还学会了钉书、补书,为此他专门备有一套工具,一旦发现书有  相似文献   

9.
1924年,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一文中谈到,鲁迅听说《呐喊》一出版就被请进中小学课堂之后,不但感到极为沉痛,而且此后一看到这本书就讨厌。鲁迅对此事的情感反应为什么如此强烈?因为他很不愿意孩子们读到他这些阴惨寒凉的作品,最不愿意孩子们读到处处“吃人”的《狂人日记》。他说:“中国书籍虽然缺乏,给小孩子看的书虽然尤其缺乏,但万想不到会轮到我的《呐喊》。”他进而愤激地说,这本书不但没有再版的必要,简直应该让它绝版。他甚至不想再写这一类的小说。鲁迅的这个态度表明了他对语文课本的一种想像,在他看来,不应该老是在课堂上声…  相似文献   

10.
《书的故事》是新编六年制小语课本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唐弢。它通过一九三二年鲁迅先生进书给一位青年汽车售票工人的事,反映了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深切关怀和青年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这篇课文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可以从四个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简要地讲当时险恶的社会环境和鲁迅先生冲破重重压力,为青年提供进步书籍。课文开头讲一九三二年,鲁迅先生在上海。那时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当局对进步书籍控制很严,  相似文献   

11.
著名于世的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编辑家。他的编辑生涯和他的创作生涯一样,在文坛上闪烁着耀眼的光彩。鲁迅先生为了发表旁人的著译,宁可自己少写,甚至不写,把一部分宝贵的时间,默默无闻地花在编辑工作上。这一点,除了那些如今蜚声文坛,而当时受到鲁迅培育或由鲁迅发现的作家,和那些当年曾阅读过鲁迅编辑的书籍的读者,所知道的人大概已不太多了。然而,翻开现代出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日记,每到岁末,总附有一篇书账,详细记录下他当年所买书籍的种类、册数、费用,算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总结。   研读鲁迅的日记,最强烈的印象,莫过于他购书、读书、爱书的热忱。在每日的日记里,几乎都有关于书的记录,对书的热爱已成为鲁迅心灵血肉的一部分。对于所需之书,鲁迅花再多的钱也毫不吝惜。在上海的 1930年,鲁迅的购书款高达 2404.50元,平均每月 200.375元,而他当时每月的收入不过 300元 !早在南京水师学堂时,为了买书,鲁迅就以烧饼充饥,穿单衣吃辣椒以御寒,把吃穿的钱尽量节省下来买书,多少年来,热情…  相似文献   

13.
朱献贞 《现代语文》2005,(11):40-41
就像所有的历史现象一样,鲁迅及其思想在被广泛地诉说和祛蔽的同时,或因历史的或因现实的缘故人们也在有意或无意地制造着新的遮蔽,即使是一些虔诚的鲁迅研究者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有人穿越重重的历史积尘,不断地重新走近鲁迅,寻找历史的真实,打捞鲁迅的真思想和真精神。李新宇先生就是一位这样的人,《鲁迅的选择》(李新宇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以下简称《选择》)就是他探寻打捞鲁迅思想精神的文字呈示,也是他自己思想立场和学术方法的一次精彩展现。《选择》一书由“现代知识分子话语”、“人学思想”、“启蒙之路”和“鲁迅与他的论…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小的时候,可看的书不多,鲁迅先生的书却应有尽有,因此,早早地,我就读过他的许多小说,我集藏的第一套国内名著就是《鲁迅全集》。但我知道鲁迅与美术关系的密切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鲁迅是新兴木刻运动的支持者与倡导者,有一张著名的照片反映了他与青年木刻家的交往。他是书籍装帧方面的行家,亲自设计过不少封面。  相似文献   

15.
他又低头看书了。最近一个星期的课上,发现有个学生总是埋头看其他书。装作无意走近他,发现课本下压的是《鲁迅杂文选》。读鲁迅作品,当然很好,但作为教师,还是希望他能认真听讲。提醒过他一两次,他仍是着迷,我暂时不干预他。我很少责备学生。责备也未必有用。他也许收起了书,但那颗心却未必收得回来。——与其让他心有不甘地作"认真"状,不如让他快意地读几篇鲁迅的杂文。再说,学生上课去读其他书,原因可能比较复杂;在我,则要反思,何以这几节课对他没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人类文明伊始,浩如烟海的书籍记载了人类艰苦求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大多数智慧。宋朝大学问家朱熹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十分精通,开"程朱理学"之先河。其专心、专一和熟读精思,让后人备受启迪和教益。巴金的"回忆式"读书法、老舍的"三结合"式读书法、鲁迅的"随便翻翻"读书法等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正>大文豪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一生读过大量的书籍,并且总结出了多种读书方法。现向小读者介绍数种。一是多翻。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此法可以防止受某坏书的欺骗,还有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二是设问。就是拿到一本书,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然后合上这本书,一边散步,一边给自己提出一大堆问题,自问自答:书上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不啻是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而且是杰出的思想家、美学家。诚然,鲁迅在文学艺术战线上的主要业绩,是他创作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杂文,他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美术遗产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他对于革命文学、美术活动的热情提倡和精心培育。但是,为了富有成效地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进行开拓,鲁迅在政治上、思想上不时思考前进道路的同时,在美学上也潜心地作着探索。早在留学东京时期,鲁迅就大量披览美学书籍,表现出对于美学问题的浓厚兴趣。二、三十年代,鲁迅校订了瓦勒夫松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曾多次慨叹过自己少年时代的不幸遭遇,读的书都是黑压压的一大片,没有一张图画,读来枯燥无味,昏昏欲睡。他非常羡慕西洋儿童能读到图文并茂的读本,自己一生曾为儿童读物如连环图画、课本中的插图作过许多呼吁,做过许多具体工作。他认为“书籍中的插画,原意虽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却能补助文字所不及。”因此,他主张教科书中应该有精美的插图,其他文学书中也应该有精美的插图。  相似文献   

20.
<正> 鲁迅在《朝华夕拾·琐记》中说他一八九九年在南京路矿学堂读书时,就读到严复译著的《天演论》:“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据许寿裳回忆,这书的许多章节,鲁迅熟得能背诵。鲁迅十分赞赏严复,说他“究竟是‘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锐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