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卫 《新闻前哨》2003,(4):19-20
随着都市生活类报纸的飞速发展和竞争加剧,公安报道越来越大众化、通俗化,记者的公安报道伦理度把握也愈显重要。记者若出现这方面问题,所损害的就不仅仅是自身形象,而是诸多人的利益,那些通过警方触及的人伦悲剧或犯罪细节材料,若完全公开报道的话,会产生强烈的负面视觉、精神冲击,误导受众,直接有损社会安宁、稳定。比如,省外某报日前竟用半个版的篇幅介绍失恋“网民”的种种自杀方式,甚至介绍自杀地点的选择,就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尊重他人,不伤害别人,保护公民的合法隐私,文图减少色情、乱伦、血腥气,慎重报道未成年…  相似文献   

2.
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深刻变革。在这巨变过程中,新闻报道擎旗呐喊,功不可没。其中尤以经济报道涉猎面宽,渗透力强,成就显著。然而,正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样,在某些媒体上仍出现了违背新闻规律和真实性原则,以致形成误导、错导的现象。如何在报道中高扬主旋律,实现信息传播和舆论导向双重功能?笔者以为,当在工作理念上进一步校正经济报道的价值取向。 跳出局部利益的圈子,摒弃狭隘的功利观,处理好时机与效应、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关系,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价值取向。 社会大变革造就了极为丰富的新闻资源。作为社会…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自然灾害报道,对报道要求高、受众关注度高、报道难度高。因突发性自然灾害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影响的广度、深度之强烈,党报在新闻报道中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重大;因灾害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主流媒体提供的舆论支持牵动抗灾救灾全局。因此,地方党报必须肩负起社会责任,确保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进行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4.
在风险社会中负负面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其内容的震撼力也日益增强。新闻媒体在满足群众绅社会动态知情权的同时,也要孝虐社会大众的承受力等因素,注意把握负面新闻报道的尺度·在社会大众对负面消.忽的知情权以及负面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之阐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社会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的,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利益、兴趣密切相关的、有一定报道价值的事实报道。因为社会新闻来源于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所以,它拥有广泛的读者、听众、观众。正因为如此,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也就成为各新闻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反映当代社会事件、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重要平台,不同的新闻内容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力。负面新闻是新闻事件组成之一,其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有时不仅仅是正面影响,也可能是负面影响。当负面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出现利益因素或其它因素时,其报道方式往往会将真实的新闻内容引导于错误方向,导致社会出现错误舆论,这使得负面新闻的披露从正面引导走向了负面引导,社会的正面形象受到了负面的诱导和影响,最终导致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不仅仅与新闻报道内容有关,与报道方式也有直接关联。对此,为进一步探讨该话题,本文针对负面新闻的社会影响及其报道方式展开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栾姗 《新闻传播》2009,(12):80-80
调查性报道重在揭露政府及公共机构内、社会团体中某些成员的不法行为,暴露社会体制中的种种弊端,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利益,它们往往涉及社会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却有巨大影响的事件。  相似文献   

8.
耿伟  杨晓萍 《新闻传播》2005,(10):22-24,29
政务报道,是媒体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公务活动进行的采写和传播。党委和政府的政务活动,也是媒体获得要闻的重要来源.其具有吸引受众关注的、值得大众传播价值的新信息,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政务报道的档次和数量,也衡量着一家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于广告商的投放意向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因此,主流媒体无论从政治导向还是经济利益上,几乎没有忽视政务报道的。  相似文献   

9.
处于社会边缘和底层的弱势群体,日益成为以追随社会热点和社会责任表达为己任的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对象。但是,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深度报道存在伪人文关怀现象,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表面化、表现形式煽情化、报道姿态俯视化和报道倾向歧视化等方面。究其成因,伪人文关怀的产生与弱势群体话语权缺失、媒体自身因素、利益导向冲突等有关,应从强化人文取向、彰显社会公器的人文本色和恪守深度报道人文本质等方面进行规避。  相似文献   

10.
张霞 《河北广播》2006,(4):88-89
什么是社会新闻?从内容上分它应该属于对新闻进行分类的一种形式。由于它往往以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趋势等为报道对象,因而其报道视角具有直接、鲜明的贴近性、社会性和独特性,具体来说,就是具有广泛、平易、生动、警示、启迪、趣味性强和人情味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谈深度报道     
一、什么叫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来龙去脉、揭示实质意义的报道方式。其内容具备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即阐明新闻事实本质内涵的客观规律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唯物论的世界观不过是对自然本来面目的了解,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份”。坚持唯物论世界观的新闻工作者反对对新闻事实作主观、唯心、随心所欲的分析和解释。当记者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揭示新闻事实背后的客观规律时,当然离不开分析、综合及归纳、推理,但是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而归…  相似文献   

12.
事故报道由于其突发性、反常性往往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许多媒体在不违反国家宣传纪律的情况下,都会不顾一切抢先在第一时间内作出相关报道.以追求轰动效应。这相对于以往对天灾人祸的报道方式——看、二慢、三通过,确实有很大进步。但是在这种追逐轰动效应的利益驱使下,不少媒体和记者用一种近乎冷漠的笔调记录着一次次的  相似文献   

13.
爱心报道,或称爱心新闻,在本中并非仅指有关慈善事业的报道,而是指一切能够体现媒体关爱社会之情,激发受众爱心,弘扬仁爱精神的新闻报道。媒体上有关公益性事件、慈善活动以及各类爱心行动的新闻报道,均可称为爱心报道。媒体将人本主义精神灌注在新闻报道之中无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对爱心题材的广泛关注,使得贫弱孤寡在媒体的呼吁下得到救助,令许多善行义举通过媒体传播得到弘扬,凡此种种,既达到了通过新闻报道救弱扶贫,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和仁爱的目的,也生动体现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为媒体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4.
刘薇 《记者摇篮》2004,(6):62-62
新闻是新近发生和变动着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工作者每天接触着无数客观现实。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如何正确选择新闻事实,做到既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又正确把握导向和时代潮流,是值得我们在新闻实践中反复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谭雪 《新闻传播》2010,(3):128-128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体裁,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分量重,报道内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尤其广播的调查性报道,要发挥特有的声音传播优势,避免没有图像和文字说明的劣势,更要求调查记者在采访技巧上下功夫。笔者就此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当下,经济加速转型正给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带来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价值观的多元、经济生活的多样、利益诉求的多变,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新旧交织、纵横交错。同时,这些矛盾和冲突又极易引发社会管理问题。在多元多样多变的新舆论环境下,在全球化、全媒体、全民播报的新传播方式下,如何创新报道、创新传播,让主流媒体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强,成为党报面临的崭新课题。围绕创新社会管理服务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去年以来,嘉兴日报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和报道形态,以典型报道开道引路、社会事件连续追踪、新闻时评策应跟进等多种报道手法,及时梳理社会管理服务基层创新实践活动,直击社会转型期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强大的舆论声势提升了党报重大主题报道的影响力,以生动具体的细节呈现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连续报道如何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钦 《青年记者》2006,(10):37-38
连续报道即跟踪报道,就是对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闻事件,或说某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典型事件所进行的持续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态。①依据报道对象是否具有突发性,我们可以把连续报道分为事件性连续报道和非事件性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工作报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矛盾,报道对象特别是对报纸发行能起到制约作用的地方党委政府,总是希望我们报道的内容全一点,文章长一点,占得版面大一点,而报社则要遵循新闻规律,要求我们写得面窄一点,内容集中一点,文章短一点。解决这个矛盾,需要不断创新,让外行的人看了说很内行,让内行的人看说不外行。我认为,这就是工作报道创新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工作报道创新,必须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准确地把握全局,凸现亮点,解剖亮点反  相似文献   

19.
詹爱华 《新闻窗》2006,(1):50-51
在社会生活热点纷呈,社会新闻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作为新闻传媒的报纸,热点问题的报道也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态势。但是,报纸要真正做出读者欢迎,并符合方针政策要求的热点新闻报道,就必须掌握好热点新闻报道的尺度,充分注意其真实性,把握其本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热点报道的群众性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热点新闻报道的“度”上把好关,达到弘扬社会主旋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秦洁 《传媒观察》2006,(5):24-25
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是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近几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为了争夺受众眼球,使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媒体开始追逐负面报道以吸引受众,正面报道逐渐被边缘化。去年开始,局面得到了扭转,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要求又一次被提了上来。本对这种正面报道边缘化、新闻负面化的现象进行了反思,结合《扬子晚报》正面报道的成功经验,来探讨改进正面报道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