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梁启超的新文体理论是近代“变亦变,不变亦变”文化语境的产物。作为报章俗语文体,新文体以觉世为己任,崇尚平易畅这。鼓励杂用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主张言文合一,其思想取向和言说方式总体上与粱启超援采西学以改造儒学、改良政治的经学——政治运作存在着异质同构、互动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现代新诗具有丰富的色彩美,这些色彩饱含不同的文化内涵,如"崇红"、"忌白"的红喜白凶的民俗文化,"运墨而五色具"的自由超脱的道家哲学文化,受难与救赎、圣洁与爱的基督教文化等。这些中外色彩文化的书写,扩大了新诗的容量,厚重而饱满,东西方情调流淌其中,为人们带来了多样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3.
现代时期是新诗体建设最有成效的时期,新诗由草创逐渐走向成熟。但是由于革命、战争等原因,现代新诗的体建设道路曲折,仅仅初步建立起音乐美和建筑美两大诗形以及小诗、长诗、新格律诗三大准定型诗体,经历了激进的草创期、全面的重建期、局部的建设期的流变轨迹。五四激进的政治改革和化革命思潮极大地影响了新的体建设。现代新诗的体建设受到外来诗歌、民间诗歌和古典诗歌三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体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文化具有层次性,而不同文体类型的语篇所蕴涵和影射的文化现象的深度、广度及其交际功能也不同。文体这种内在的文化诱因与表层框架、语言情境与文体功能的相互照应为文化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语用能力的培养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5.
科举文体的发展,对文学的发展也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汉人的写赋的热情、唐人的交往和心理描写、宋人的“以文入诗”中,都可以看到科举文体文化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新诗产生的确切时间目前是有争论的。不过,可以肯定,作为一种新样式获得全国性的影响与推行,而非仅限于局域的探索,应该是从1917年胡适开始。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与新文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促成了新文体(网络文体、手机短信)的产生,同时弱化了文体意识,使得新文体成为"泛文体".新文体的去中心化、信息化、超文本与超媒体等特征正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新文体本身仍处在发展之中,因而并不能以这些特征来将其定型或绝对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外贸英语的文体特点,并将其置于国际经济交际文化的背景下来考察,这对于提高外贸英语的教学质量,是有启示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诗体分类研究在新时期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新诗体分类的根据应是新诗诗体存在的个别性,分类的原则应是统一性、合理性和审美意味的阐释性。根据此点,陶保玺专《新诗大千》是很有特色的诗体分类学专,对于后来学的同类研究会有不少启迪。  相似文献   

10.
大陆新武侠与武侠小说的文体创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大陆新武侠继承20世纪武侠小说体创新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回归古典、靠近玄幻、电玩动漫、灵智写作等不同路向的体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陆新武侠在学制度、层次定位以及作家的当下探新等方面,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完善深化之处。  相似文献   

11.
体式的形成有赖于体貌演变所创造的艺术质素与方法的长期积累、准备与整合,体貌的形成则有赖于体式作为其内容表达、艺术拓展和个性张扬的载体。体式体貌的这种互动互促,构成了中国韵文文体演变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艺术动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诗标准问题属于批评而非创作范畴,其目的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释放诗歌中“异己”与“抗议”的声音与力量。论文从精神旨趣、意象思维、言语多义、韵律和谐等方面区分诗与非诗,再从具有提撕精神的价值、富有“原创性”的品格和提供多元化阐释空间三方面提出好诗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纯诗体是指20年代到30年代在诗坛上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式,是中国纯诗运动的成果。纯诗体受西方现代唯美主义文化的影响,认为诗歌的本质是美,诗歌是超功利的;在创作上注重形式与技巧,并和本土的艺术观念加以调和,形成了纯诗体的内外兼美的艺术品质。在诗歌的节奏上,纯诗体注重诗歌的节奏美;在表达技巧上,纯诗体讲究语言的"音"、"色"等元素的表现能力;在意象的组织上,纯诗体主张一种特别的逻辑"诗的思维术"、"诗的逻辑学"。纯诗体对现代诗体的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百年新诗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由于历史原因和特殊的时代背景,如20世纪有太多的战争和运动,百年新诗一直处在诗体自由化与律化多对抗少和解的特殊生态中,经历了一条十分曲折的诗体构建之路,诗体建设总是呈现“定型难”特点,没有建设起大家公认的诗体。现代时期是最重要的诗体建设期。但是整个世纪,都只有少数诗人艰难地致力于诗体建设,现在有必要加强新诗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歌诗,新诗史上一个渐被淡忘的语词, 但在中国诗歌史上,歌诗却是我们民族诗歌的显著特色, 是中国历代诗歌得以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新诗危机重提歌诗传统,其予以我们的启示集中于一点: 诗待乐而传播, 诗因乐而升华, 􀀂 有意识的传唱 可能成为新诗发展的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动态诗学”与“现代汉诗”——再谈“新诗标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诗先脱“古典”之身而成幽灵,再得“现代”之体而寻典律——“现代汉诗”的确立,为新诗的诗体建设,提供了可能的平台。只有先行将有关“新诗”之“新”的言说,适时导入“现代汉诗”之“现代”的言说,并重新梳理“新”与“动”以及“自由”的正负价值在性之后,有关“如何新才好”亦即“新诗标准问题”的讨论,才不至于再次成为一本说不清还得说的糊涂账。论文依据这一思路,在对从“新诗”到“现代汉诗”的诗学嬗变的梳理基础上,提出“动态诗学”的理念,进而提交“诗美三层次”、“诗性与非诗”、“汉诗语言的‘守常求变”’及诗歌本质的“四象”原则等诗歌标准观念。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的新诗人,创造了完全解放的新诗体——自由体诗,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格律诗派总结新诗运动的经验,对白话诗进行了反思与重构;象征主义诗人作为一支崛起的“异军”,为中国新诗开创了新的诗风。在新诗的第一个十年,“三大流派”诗人们的共同努力,促进了中国新诗的第一次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时期文学革新的意识增强,文学开始崇尚声色之美。在这个特定时期产生的宫体诗,是作家为了摆脱玄言诗的影响、山水题材的束缚,追求"新变"的产物。注重女性审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是宫体诗产生之际所追求的诗歌理想。尽管宫体诗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然而有许多描绘女性及其与女性相关物事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中国新诗的发展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大诗潮相互激荡,使新诗在审美形态、诗歌本体、诗情原素、抒情策略和诗语符码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元化发展,与世界诗歌接近,逐步实现现代化,是这一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诗标准建设已成当务之急,一定要重视诗体、想象与意象。新诗标准应该分为“写什么”的标准与“怎么写”的标准两大部分,但是后者远比前者重要。好的新诗应该是艺术地表现平民性情感的语言艺术。新诗应该在内容(写什么)上放开,实现真正的多元,形式(怎么写)上做适度限制,必须重视诗家语和诗体等诗的基本文体特征,重视诗的艺术性。没有好诗人就没有好诗,与其对新诗提出标准不如对新诗诗人提出标准,应该适度提高新诗行业的“准入”难度,新诗诗人应该过语言关、诗的知识关和诗的技巧关,诗人要重视学养、技巧、难度和高度。诗人写作需要重视“想象”和“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