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档案服务的理念变迁入手,深入剖析档案服务大众化与小众化的内涵和外延,指出二者本质的统一性;基于历史的经验,总结了对档案服务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档案服务大众化定位小众化实施奠定了基础;最后讨论了档案服务大众化定位小众化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由传统杂志向现代杂志过渡的转型期,谁能抓住机遇更快地完成转型, 谁就会抢先一步占领市场。一、读者定位——大众化向小众化的转变小众化,是杂志发展的趋向之一。在成熟的西方市场,杂志已成为每个人的另一张名片,在每一种杂志的背后,都潜藏着其主体读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收入、爱好等诸多信息。在国内,一本新锐杂志给期刊读者做了这样的划分:作为文化精英的“意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媒体盛行的时代,档案作用自然而然的在发生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的作用是通过小众化的利用体现出来的。小众化时代,档案的作用发挥范围小、局限性大,属于被动利用的结果。而网媒时代档案的作用,需要通过扩展档案的作用范围,打破传统档案利用中思维的路径依赖,以网络媒体为基础,借助网媒的放大效应,扩大档案利用的范围,通过网媒主动提供社会大众需要的知识性、信息性、文化性档案资源,以社会大众的档案利用需求作为导向,以网媒为依托,构造新时期大众化的档案作用框架。  相似文献   

4.
小众化理念在信息服务中的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分析小众化信息服务的概念及内涵,通过分别与大众化及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比较,论证小众化理念在信息服务中的现实价值,旨在推动对小众化服务模式的研究,推广小众化信息服务,以期更好地实现信息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体,日益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发展.手机媒体的小众化传播有着不同于其他媒体传播的优势,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碎片化的信息传递、移动化的即时传播都让手机媒体成为信息时代的“宠儿”,逐渐赢得了受众的青睐. 手机媒体小众化传播的特点 小众化传播是手机媒体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其特点主要包括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受众三个方面.无论是传播形式,还是传播内容,受众都可以自主选择,自由空间大.正是这种人性化的传播方式,使得手机媒体的小众化传播逐渐被关注,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大众化传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小众化传播恰恰是对大众化传播的一种补充与延伸,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灵活、迅速、全面.  相似文献   

6.
一、报业市场逐步形成大众化报纸和小众化报纸互补并存的格局。 当前市场上出现的报纸,按照读者结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大众化报纸和小众化报纸两类。所谓大众化报纸,主要指读者结构层次比较齐全,读者面比较广的一类报纸。所谓小众化报纸,则是指读者结构层次相对单一,读者往往具有特定性(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通过宣传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化、通俗化、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伴随着多媒体、网络、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煤体时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刻,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新媒体的支持.利用新媒体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移动端新媒体的冲击下,网站在档案部门公众服务中所占比重日益下降.对比两种媒体各自的优缺点,有利于找寻更适合未来档案工作的宣传利用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档案事业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档案信息小众化服务的内涵,及其在学校档案信息的功能与作用,探讨了学校档案信息小众化服务的内容构成与主要对象,并进行了服务平台需求和功能分析,以促进小众化理念在学校档案信息服务中的尝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琦 《新闻知识》2012,(7):12-14
高雅表演艺术一直以"高品位、小众化"为特点,但是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中,只有打破这种小众化的局限,实现高雅艺术的平民化、大众化传播,才能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水平。本文就广播电视媒体在高雅艺术大众化传播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巨大优势,以及优化传播过程的频道策略、节目策略、编排策略及拓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高校档案的社会利用和精细化服务角度来看,小众化服务正方兴未艾。为此,结合档案管理的一般规律和精细化服务的欲求,剖析高校档案服务小众化的必要性、内涵和服务对象的多层次性,就极具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苏莉 《档案管理》2022,(2):64-65
基于新媒体的技术和传播特点,从而阐述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价值实现的必要性.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价值实现的现状,从而树立用户思维,强化新媒体意识;基于新媒体特点,实现红色档案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静  李川 《传媒》2018,(1):52-54
学术传播的较强专业性和学术性使其长期处于小众化的传播空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种多样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已经融入公众生活.各种资讯的实时性和流动性,以及新媒体的诞生为学术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向公共空间拓展的机遇.近年来,许多高校学者已经尝试利用新媒体平台改革传统学术传播叙事,以扩大传播效果和增加学术影响力.美国是现代传播理论的发源地,也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国家之一.同时,美国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高校,学校之间以及学者之间的竞争激烈,促使美国更早地在学术领域进行了传播变革.  相似文献   

14.
杨涛 《黑龙江档案》2014,(2):110-110
正利用档案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媒介技术的发展影响档案利用的方式与规模。纸质媒介、广播、电视等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档案利用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在新媒体技术不断进步、影响力逐步扩大的今天,探讨它对档案利用的影响显得颇为重要。一、新媒体及其在档案利用中的运用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仅冲击了传统的媒体结构,改变了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模式,甚至也改变了媒体的价值形态及社会的话语权结构。随着新媒体的持续发展以及在社会各方面的不断渗  相似文献   

15.
利用档案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媒介技术的发展影响档案利用的方式与规模.纸质媒介、广播、电视等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档案利用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在新媒体技术不断进步、影响力逐步扩大的今天,探讨它对档案利用的影响显得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网络媒体的新闻服务,特别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逐渐呈现出大众化与小众化矛盾的双重趋向,一方面,它在内容方面以大众化见长,另一方面,在技术手段上,又致力于个人化(小众化)的提供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将二分网络运用到档案部门服务工作中,根据档案利用者的类型、需求特征和档案信息特点建立档案小众化推荐服务模型,通过物质扩散和热传导推荐算法的加权融合计算利用者与档案信息之间的网络关系,生成具有针对性的推荐列表,以期为档案部门向利用者提供纵深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数字化,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档案信息化建设使档案从以实体保管和利用向档案信息数字化存储与利用方面过渡,使档案工作变的标准化、规范化、社会化、网络化、规范化。2002年11月25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向全国各档案部门印发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媒体时代,对于环保传播而言,传统媒体已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借助新媒体实现高效传播。本文将分析新媒体时代与环保传播的关系,着重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环保传播的转变:环保传播机制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全立体传播,环保传播内容由专业化向大众化转变;研究新媒体时代下环保传播的发展路径与趋势,即靠新媒体提升环保传播能力,利用新媒体引导更广泛人群参与环保,利用新媒体进行环保传播的创新;同时,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构建可供多方交流的共享平台,汇聚各方力量,形成环保传播合力,促进全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以期助力"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尹哲 《档案天地》2015,(10):43-44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方面工作服务,档案宣传工作是社会和群众认识档案、了解档案的重要窗口.本文介绍了移动新媒体的定义、发展情况,对档案部门利用移动新媒体宣传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移动新媒体开展档案宣传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