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语音的语调起到重要的提示作用。本文从信息结构的角度分析英语语调的内部结构,调核类型,调核歧义以及语调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英语语调的调核选择与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英语调鲜的调核选择进行了分析,讲述了调核位置的确定与信息结构的关系,核心语调的话语功能及调核选择在话语的语用理解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Halliday的语调三重系统理论为基础,借助语篇语调语料分析,从语调组的内部结构、边界指征和语调群组合三个方面,对英语语调组在小句层次和语篇层次上的语篇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英语语调群具有语篇信息传递功能、语篇言语流切分功能和对语篇中重要功能成分突出和强调的功能。它对英语口语语篇调群切分研究,语篇语调分析实践和英语朗读、听力教学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篇功能为理论依据,具体以其中的两大子系统——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为切入点,将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融入英语阅读理解之中,以便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语篇意识,使其在阅读时能从整体入手,了解语篇的信息焦点及其信息流程,把握语篇的宏观结构和主题思想,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英语陈述疑问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句法结构,不同的语调表达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试借助语音分析软件PRAAT,根据Halliday提出的英语语调系统理论,通过对比10位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对朗读陈述疑问句"I was on the walkway that leads to the bridge?"的调群切分、调核位置、核心调和音高曲线,研究中国学习者表达英语陈述疑问句的语调特征。研究发现陈述疑问句主要体现为降调型和升调型,分别体现说话者的确定和疑问的态度。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在调群边界特点、调核位置以及调型三个方面都存在异同点。  相似文献   

6.
霍亚凤 《考试周刊》2014,(85):66-67
<正>一、引言韩礼德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英语语调三系统,即语调短语划分、调核、调型。语调短语划分是指将长句划分为具有独立意义的单位;语调短语是语调的基本单位。语调短语包含多个音步,每个音步包含多个音节:一个音步可以包含一个音节,或者七、八个音节。在非正式的口语对话中,一个音步包含十个甚至更多的音步。一般说来,话语越正式,每个语调短语包含的音步就越少。韩礼德(1978)认为:语调短语不跟任何语法单位一致。在英语口语中,语调短语倾向于和从句保持一致,和从句保持一致的语调短语叫做无标记语调短语,这里的"从句"是指没有主次等级的从句,这类从句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术  相似文献   

7.
衔接是语言系统中语篇组成成分的一部分。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创始人韩礼德(M.A.K.Halliday)和哈桑(RuqaiyaHasan)在《英语的衔接》(CohesioninE,妒lish)一书中,将衔接界定为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成分之间的一种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8.
吕明 《考试周刊》2008,(10):91-92
英语语调的表态功能在言语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语调序列成分为核心,从调冠、调头、调核、调尾、停顿和语调边界的不同方面来分析英语语调的表态功能,以促进英语语音、英语口语等交际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Halliday(1967)提出的英语语调三重系统--语调短语划(Tonality)、调核位置确(Tonicity)、调型(Tone),本研究从其中的一个方面--调核住王确定(Tonicity)入手,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调核的感知和理解情况.研究启示我们在今后的英语语调教学中更要注重语调的交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了韩礼德界定的"主位"与韩国学者界定的"主题"的异同,指出这两个概念在结构、语用、是否包含句首非实体成分等方面存在不同。通过运用主位推进和主题推进这两种方法分析同一篇韩语文章,发现主位推进模式与主题推进模式在识别方法、分析的基本单位、分析的侧重点以及详尽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同。韩礼德界定的主位及其推进模式更适合分析真实的语篇,能展现语篇结构以及体现信息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1.
被动语态是英语中一个很重要的语法项目,已有的研究显示被动语态的结构灵活多变,功能复杂多样。Halliday提出语言具有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并指出语篇功能包含三个子系统: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以及衔接系统。以该理论为基础,可知被动语态具有六个方面的语篇功能:突出主题功能、引入主题功能、转换主题功能、凸显焦点功能、对比焦点功能以及语篇衔接与连贯功能。因此,被动语态具有很强的语用重组性,可使语篇信息编排上下衔接,语义连贯,成为一个统一的语义整体。  相似文献   

12.
语篇层面汉译英的语法衔接性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与哈桑在他们合著的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将衔接定义为存在于语篇内部,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他们将英语句子中的衔接手段分为两大类: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本文将以韩礼德——哈桑模式从构成语篇语义语法衔接手段入手,初步探讨汉译英的语法衔接性手段。一、照应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参照点。掌握照应,我们就能准确地把语篇中的一个成分与另一个相应成分之间语义上的关系。翻译时即可根据原文的内在联系,遵循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规律,找出原文与译文对照这一衔接手段的不同处理方法,充分考虑语篇中不同的语…  相似文献   

13.
霍亚凤 《考试周刊》2014,(84):90-91
<正>一、引言语调短语是由调首、调头、调核及调尾构成的。语调短语的内部结构:语调短语由调冠、调头、调核、调尾四部分组成(Crystal 1969;Roach 1983;Couper-Kuhlen 1986;Cruttenden2002)。调核是语调短语内部最重要的部分,就音高而言,调核体现为音高变化或音高运动的开始。调核是强制性成分,即一个语调短语必须有一个调核,其他部分为非强制性成分。语调短语就是非强制成分与强制成分的搭配组合。Ashby(1978)将语调短语的构成示例如下(括号内成分为非强制性成分):Intonation phrase→(pre-head)(head)nucleus(tail)(p.  相似文献   

14.
语调是人们信息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部分,调核是调群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其位置的不同反映了说话人要表达的感情和意图的不同。在语用学角度上,调核具有对比强调等语用功能。在声学方面,调核具有时长更长,音强响度更大以及音高线起伏更明显等特点。目前在教学上结合实验语音学的相关研究手段,利用Praat软件对话语进行标注,对调核的语音表现加以分析,是研究英语调核的语用功能及其语音实现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韩礼德提出的语篇功能系统理论为语篇分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通过实例分析其系统中的主述位结构、信息结构及衔接手段在语篇中的应用,可以使语言交际者从说话者的出发点便了解其要表达的大致内容,同时,衔接手段可以使语篇分析者了解文章大致脉络,进而说明语篇信息的衔接力需要结构系统和衔接系统的共同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英语附加疑问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句法结构,不同的语调表达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本文通过对比21位本族语者和32位学习者的朗读语音数据,研究中国学习者表达英语附加疑问句的语调特点。研究发现附加疑问句主要体现为降调型和升调型,分别体现说话者的确定和疑问的态度。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在调群边界特点、调核位置以及调型三个方面都存在异同点。  相似文献   

17.
语篇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概念,它既可以指书面语篇,也可以指口语语篇;既可以是篇章,也可以是词句。在众多的语篇类型中,叙事型语篇是一个重要的类型,其多为文学作品。叙事型语篇的主要语用功能在于通过对事情的叙述,使听话人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叙事型语篇的信息结构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研究叙事型语篇的信息结构,并在图形-背景理论的视角下,对叙事型语篇的信息结构的认知特点进行分析就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英国传统的英语语调系统以及O’Connor和Arnold的"英语十大调型"为理论依据,以实验语音学为研究手段,以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听力素材为语料,对一名某大学的英语专业研究生模仿朗读的BBC语料进行语调分析。通过praat语音软件对比中国学生朗读的语调图和BBC播音员的语调图来分析中国学生朗读英语的语调特点。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尽管模仿了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调,但仍然存在着调群和调核划分不准以及常常忽略语调与信息传达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英国传统的英语语调系统以及O’Connor和Arnold的"英语十大调型"为理论依据,以实验语音学为研究手段,以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听力素材为语料,对一名某大学的英语专业研究生模仿朗读的BBC语料进行语调分析。通过praat语音软件对比中国学生朗读的语调图和BBC播音员的语调图来分析中国学生朗读英语的语调特点。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尽管模仿了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调,但仍然存在着调群和调核划分不准以及常常忽略语调与信息传达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及物性系统和信息结构理论看,英语名词化也是实现语用预设的一种手段。预设作为已知信息,对译文语篇信息流的畅通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英语名词化结构时,译者应该准确把握名词化结构所承载的预设信息,灵活采用横向翻译法或对角翻译法,以期在原语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